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通过常规分析,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刻度区储层及油气富集的特殊性,对碳酸盐岩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关键参数分布模型等进行研究,并计算刻度区油气资源量。研究表明: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整体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岩溶型及内幕岩溶型储层;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纵向上多层段叠置发育、横向连片,大面积分布,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主要受有效储层的发育控制;对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进行统计模拟确定的关键参数分布模型包括有效储层厚度系数模型、有效储层面积系数模型、有效储层面积丰度和有效储层体积丰度模型等;计算奥陶系风化壳型刻度区油气资源量为油1.47343×109t,气2.766×1011 m3,展现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侏罗系储层为塔北隆起重要储层之一.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塔北隆起侏罗系地层可划分为两个层序——层序1(JSQ1)、层序2(JSQ2).两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地层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三角洲、氧化宽浅湖泊环境.侏罗系地层为一套辫状三角洲—湖泊—河流相沉积,自下而上构成4个油组.储集砂体主要为辫状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次为滨、浅湖沙滩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中—粗砂岩为主,砾岩含量高,原生粒间孔发育,次生孔隙亦发育,储集性能好;滨、浅湖砂坝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原生粒间孔不发育,次生溶孔亦不发育,储集性能差.垂向上,JⅣ油组优于JⅠ、JⅡ、JⅢ油组,JⅠ、JⅡ、JⅢ三个油组的储集性能相近;平面上,优质储层分布于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中,相对较好的Ⅱ类储层分布于哈拉哈塘凹陷的HA4井区;Ⅲ类储集层分布于南喀—英买力、轮南低凸起、库尔勒鼻隆;Ⅳ类差储层分布于轮台断隆.  相似文献   

5.
根据原油、储层抽提物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三台—北三台地区储层沥青和稠油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沥青和稠油对勘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稠油和储层沥青分布广泛,稠油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沥青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头屯河组及其以上地层中;稠油和储层沥青均表现出严重生物降解的特征,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三台—北三台地区储层沥青和重质稠油主要是低—未成熟阶段的原油遭严重生物降解的结果,中质稠油主要是成熟阶段原油遭中等生物降解或散失所致;研究区源岩生烃高峰期产物并没有遭受严重破坏,具有较好勘探前景,下步勘探应以中细砂岩分布带和构造下倾部位储层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达到井震统一,将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区内除了发育普遍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外,还存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探讨目标层序(SQ3-SQ5)内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储盖组合分布、反演特征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层序SQ3和SQ5内部低位水进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但是不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应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垒带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古隆起及其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的古生代原型盆地是叠置于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之上的克拉道盆地.盆地内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它们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塔北残余的古隆起、塔东残余古隆起、巴楚活动古隆起和塔南活动古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古隆起,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不同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古隆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预测资源量占盆地内总资源量的近一半.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首要的勘探目标是塔中稳定古隆起及其北斜直线和塔北残余古隆起及其南北斜坡,前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后者的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二勘探目标是巴楚活动古隆起及其南斜坡,塔东残余古隆起及其西斜直线和塔南活动古隆起及其西南斜坡。它们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侏罗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第三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塔北Y地区海相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储层与裂缝的相互关系,通过单井储层建模及模型正演,分析有效储层的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构造裂缝为喀斯特发育提供有利通道,裂缝与喀斯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储集空间。裂缝性储层能形成"串珠"状及杂乱状反射2种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振幅变化率地震属性对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裂缝发育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9.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普光地区陆相地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上三叠系须家河组、侏罗系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以局部盖层为主,由须家河组及以上地层的泥质岩构成,储层主要为须家河组须二及须四段砂岩。通过对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盖层分布、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普光陆相地层具有较好的生储层搭配及盖层,为陆相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生烃凹陷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燕山期的古隆起(古斜坡)控制着油气运聚的方向;断裂及裂缝起着输导和改善储层的双重作用;其中后两个因素通过沟通油气源、有利沉积相带和形成圈闭等作用控制着普光陆相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火山岩的常规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裂缝密度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粗面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的构造裂缝和溶蚀孔缝。实际试油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孔隙度、渗透率3个参数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储层的好坏,其中裂缝密度是评价储层质量的主要依据。裂缝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断裂活动控制着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最后提出了对辽河油田东部坳陷常规物性较差的储层评价分类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 ,对马厂构造的天然气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从气藏的地质特征、气藏的流体性质及气藏压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的马厂构造中天然气显示活跃 ,气藏类型多为反向屋脊断块型 ,其气藏流体性质以聚集煤层气为主 ,属于低压气藏。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量和可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文23断块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一个地垒型断块。沙四气藏为一南倾的鼻状构造。断块的形成是先后受近东西向拉张东推应力作用和右旋平移应力复合作用结果,形成现今的被断层分割的地垒块构造格局。文东,文西两组断层既是该断块东、北、西边界,又控制着断块区內气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杨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88-5592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区内主要存在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遮挡油气藏、构造(背斜)-岩性油气藏、构造(断层)-岩性油气藏及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等7种类型的油气藏。受构造、砂体及不整合面的发育和分布控制,各类油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各具规律性。结合区内各类圈闭的分布情况,对区内油气藏类型的分布进行预测认为,富拉尔基-江桥-平洋地区一带萨零、一油层、泰康隆起带东南部和富拉尔基地区萨二、三油层应以寻找岩性主控油气藏为主;而泰康隆起带中部及其西南边界附近则应是构造主控油气藏发育区;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带中部周边的高台子油层内。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的来源,油气运移方式和盖层分布,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储集相带的类型四个方面,对马厂构造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油气成藏规律,指出顶部地垒带气源条件优越,发育三套储集层系,是寻找成气藏的主要场所;中部断层阶带沙四段具有接受油型气和煤成气两套气源的有利构造位置,易形成混源气藏;构造翼部斜坡带油藏顺反向断块呈牙刷式分布,是现阶段增储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SZ36-1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上,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东二下亚段。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烃源岩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和三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砂体,东二下段上部区域性展布的泥岩构成盖层。油气藏以油为主,油藏多为常压下形成,油气成藏期较晚。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储盖组合以及输导体系。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而纵向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受断裂和凸起的影响,该区主要为凸起披覆背斜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杭锦旗探区储层致密化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杭锦旗地区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通过对储层特征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的分析认为,硅质胶结物、钙质胶结物和黏土矿物的生成是影响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最后一期胶结物——方解石是导致储层最终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方解石形成时的包裹体测温和氧同位素计算出的温度判断,早白垩世晚期是储层最终致密化的时间.结合生烃模拟研究及成藏期次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天然气藏分为2种类型,即常规圈闭气藏和根缘气藏,分别在中侏罗世晚期之前和早白垩世晚期之后成藏,主体上分别分布在以三眼井—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的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潜山类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而南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潜山油气藏已经取得了勘探突破,在总结中苏门答腊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对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岩性、基底断裂展布及应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南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对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油气藏进行分析,认为中苏门基底油气藏主控因素主要为烃源岩、基底岩性及断裂系统。中苏门答腊盆地发育良好的湖相烃源岩,基底油气藏烃源供给充足;盆地基底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千枚岩及火山岩,石英岩是最利于形成裂缝型储层的基底岩性;另外,剪切应力集中区是裂缝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区。根据上述分析,认为Sembilan隆起东南部及Minas高地东南部(Bengkalis坳陷西南部)不仅位于剪切应力集中区,而且位于基底石英岩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基底油气藏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32-6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秦皇岛32-6地区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输导体:骨架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又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2种,基底断层主要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盖层断层则控制着新近系油气的再分配,馆陶组厚层块状砂砾岩体在油气侧向运移过程中被称为油气运移"高速公路",而基底不整合面则是潜山及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通道.由于输导体系不同,导致研究区主要存在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即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模式和古近系及潜山"S"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