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介绍了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规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非正规金融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较好途径和有益补充渠道。结合浙江省的非正规金融的调查报告,总结出中小企业的非正规融资在浙江省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非正规金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2.
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问题,在二次创业阶段,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文章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起着解决流动资金缺口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非正规金融使中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负面作用。为控制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有效发挥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作用,应该完善非正规金融的服务体系及创新机制;承认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但区别对待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推动区域金融创新,使非正规金融更好地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使非正规金融正规化;加强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利用非正规金融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缓解农户资金需求、减轻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积聚农村闲散资金、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积极作用,也有容易引发纠纷、经营风险较大、加重农村经济主体经济负担、阻碍农户对农业的投入、冲击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影响农村金融秩序的消极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将农村非正规金融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4.
“垂直一体化”是基于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局面而提出的。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满足大量资金需求,而给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成长留下巨大空间。为了有效发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各自优势,“垂直一体化”成为必然。通过模型的引入来分析“垂直一体化”的可行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具体的方案来落实“垂直一体化”,以便真正利用二者的优势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探讨了非正规金融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等;消极影响表现在农村区域金融不稳定、非正规金融的利率失控致使实体经济负担加重等.我们应发挥非正规金融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因素,力求促进非正规金融在吉林省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吉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入手,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并进一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企业融资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应鼓励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非正规金融方式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温州民间资金雄厚、民间借贷活跃,温州民间金融有力助推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可是,发生于2011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充分暴露出民间借贷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我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严重滞后、不受监督的地下民间金融的制度缺失是重要原因。以温州民间金融为对象,围绕国家治理要求,可以就如何进行民间金融审计监督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辅相成,在缓解农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社会资金流通和有效利用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为发挥非正规金融的积极效应,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逐步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使其走向合法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金融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探讨了非正规金融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等;消极影响表现在农村区域金融不稳定、非正规金融的利率失控致使实体经济负担加重等。我们应发挥非正规金融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因素,力求促进非正规金融在吉林省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凯 《华东科技》2014,(5):56-57
正在缺乏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资产管理手段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极为脆弱、易发风险,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管来实现非正规金融参与者信息的有效传递。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正规金融正不断以一种"草根"创新的方式,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非正规金融法制化问题也成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而随着温州金融改革条例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农户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户在融资过程中依然面临各类融资阻碍,但已有的研究多以宏观视角切入,而以农户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融资选择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以六维"金融排斥"作为研究的逻辑体系,选取家庭特征因素与非正规融资环境因素为控制变量,对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融资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融资选择偏好是各类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正规金融排斥对农户融资偏好的影响尤为显著,且不同维度的排斥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克服金融排斥对农户融资的影响,提出增设流动金融网点、设立小型金融互助组织与继续推动非正规金融服务主体完善等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现阶段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为发展方向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1990―2016年的时间序列进行数据处理并构建VAR模型,研究安徽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两者呈负相关,即随着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会随之缩小。因此进一步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合理规划农村金融发展是缩小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于解决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温州为视角,介绍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关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温州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的正规金融供给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正规金融称为县域资金外流主渠道,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正规金融企业缺位,县域经济融资渠道单一,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垄断且低效率。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农村无论是正规金融市场还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效率都非常低下,所以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的农村金融抑制政策,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培育新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从而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1997-2015年的非正规金融和民营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非正规金融和民营经济长期存在一种均衡关系;非正规金融与民营经济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用空间状态模型分析发现非正规金融和民营经济在长期正相关关系中具有一定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18.
温州民间金融在温州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规范、缺监管、风险大等种种问题,终于在2011年爆发金融风波。为此,2012年3月中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温州民闯金融改革。中央对这次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民间金融,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才能使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从温州民间金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入手,找出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融资需求旺盛、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特点.金融抑制带来了中小企业的金融缺口,金融缺口是由中小企业信用缺损、国有银行“惜贷”、政府不适当的干预造成的,解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需从这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温州企业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跳楼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频发,引起政府和学者高度关注,内蒙古、山西、郑州等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亦出现民间借贷引发负面影响的案例。合理的民间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匮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在我国金融史上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但当经济、金融环境恶化,民间融资参与者集体非理性,资金流向风险集中时其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