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标准采用唯一的抚慰性标准,不能有效遏制、预防公权力违法,不能有效保障人权。惩罚性国家赔偿标准这一空白的填补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建构惩罚性赔偿标准时,要处理好惩罚性赔偿标准与其他赔偿标准的关系,最终更好地实现国家赔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各国对国家赔偿标准的规定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补偿性赔偿、抚慰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我国国家赔偿法主要采纳的是抚慰性赔偿标准,对于补偿性及本文将论述的惩罚性赔偿标准则没有提及。鉴于惩罚性赔偿标准所具有的不可代替的积极功能,国内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应确立此标准。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标准,对应吸收其为我国国家赔偿的标准之一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探析,以期能对该标准引入我国国家赔偿法体系给予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义成  王晴  盛景军 《科技信息》2009,(15):389-389,235
我国新修订的国家赔偿不仅赔偿受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和直接人身损害,还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害,与以前的规定相比进步多了。然而不少人对国家赔偿应包括精神损害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从对自然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及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保护等角度看.国家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和间接的财产损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5.
论精神损害的类型与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6.
陈可 《科技信息》2010,(33):I0408-I0409
如何构建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是政府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特点及主要缺陷,从赔偿范围、赔偿程序和赔偿标准三方面对如何构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对国家赔偿制度的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7.
从“杜培武案件”中杜要求国家赔偿而未果的事实,可看到《国家赔偿法》范围狭窄、赔偿标准过低、赔偿请求内容较少、精神赔偿和间接损失赔偿得不到法律支持、赔偿义务机关与裁判机关混同等缺陷。  相似文献   

8.
行政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在侵权赔偿制度领域的两大重要成果,然而我国颁布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导致行政审判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仲裁混乱,有悖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有损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对行政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范围、原则、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进行剖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体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有其必要性,并且其适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也应有所限制,而又确定时要给与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赔偿标准应从损害程度、损害结果、致害人、受害人、客观方面、双方主观方面等角度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家赔偿法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空白,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随着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的公布,我国即将建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精神赔偿数额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相对人人身权造成损害,国家只对受害人人身权中的物质性损害进行赔偿,而对其精神性损害则不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对这一法理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应当对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2.
“法律神经学”符合交叉学科命名规律,具有语言精简的功效,可作为法学与神经认知科学交叉研究后的学科概念。法律神经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既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科,亦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法律神经学将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神经机制,以及神经机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现行法律制度如何应对认知神经科学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作为研究对象。法律神经学在测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界定、商事决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哪些人可要求行政赔偿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中的相对人,是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承担者。如果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当事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或因伤失去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请求国家赔偿。如未满18周岁的当事人应由其父母代其申请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造成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损害的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所受到的损害应当获得国家赔偿。对行政不作为之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负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立法的完善,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6.
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排斥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不仅破坏了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损害了个体的合法权益。反垄断法对因行政垄断造成的个体利益损害未能给予强有力的救济,应将行政垄断纳入到行政诉讼的范围,并允许市场主体对因此造成的损失申请国家赔偿,以恢复受损害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刘佳 《科技信息》2009,(33):T0158-T0158,T0182
不作为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它大量存在于日常的行政活动中,由于不作为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国家是否应该赔偿?本文从理论上、构成要件上简要分析了对不作为行政行为的国家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法》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实施12年之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其本身的规定与制度设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检视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从国家赔偿责任的有限赔偿原则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两个方面来谈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缺陷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论证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与独创性.重点讨论了对合同关系中存在欺诈和重大过失的情形下适用该制度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指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防止出现合同欺诈和重大过失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遏制功能.在对现行的赔偿标准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并参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建立起以分段函数作为指导的弹性的惩罚性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