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2001年对韶关引种丰香草莓进行研究,发现大棚栽培的丰香草莓主要有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炭疽病、草莓叶斑病、草莓黄萎病等真菌病害;以及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等病毒病;草莓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等虫害.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改良土壤结构、高垄栽培、合理轮作、选用无病毒苗及抗病品种栽培、土壤消毒、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清洁田园等栽培方法结合生长期药剂防治对草莓常见病虫的抑制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草莓再植病害中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植病害是制约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对自身根系活力和S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草莓根病病原真菌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的化感作用是再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根系TTC还原能力和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连作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同时还可促进连作土壤中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侵染,加重连作草莓土传根部病害,最终导致再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气候箱活体接种、离体叶片圆盘接种两种接种方法对6个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白粉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与鉴别寄主抗性相一致,能够准确测定6个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白粉病2F生理小种的感抗性。此外,采用离体叶片圆盘接种法,感病寄主之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采用人工气候箱活体接种法,不同感病寄主之间病情指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罗充  彭抒昂  马湘涛 《贵州科学》2007,25(Z1):470-475
研究不同促控剂对草莓成花过程中钙(Ca2 )、钙调素(CaM)及同化物的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的Ca2 含量在花芽分化始期时有一积累高峰,随成花的进行而降低,花序分化期再次积累成峰值.而顶芽中CaM的含量的高峰与叶片Ca2 峰值同时出现或稍后.A23187处理可使植株Ca2 和CaM在花芽分化始期的高峰提前,并增强花序分化期的峰;EGTA处理使植株的Ca2 的含量下降,但CaM的含量变动规律性不大;而TFP可降低植株的CaM含量,但对植株的Ca2 影响不大.各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成花前均处于高水平,并随项芽分化花芽大量消耗.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始体出现时形成峰值,随后缓慢降低.此外,还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前后Ca2 和CaM的动态、Ca2 和CaM的促进剂或抑制剂对草莓成花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蔷薇科植物MLO基因在抗白粉病中的作用,研究应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抑制了大花香水月季RgMLO6基因和长尖叶蔷薇RlMLO7基因的表达,随后接种白粉菌对这2个基因进行抗性鉴定. 研究发现在VIGS载体转化植株叶片20 d后,RgMLO6和RlMLO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了80%~90%,沉默效果明显. 分别对2个基因沉默后的嫩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大花香水月季和长尖叶蔷薇的抗性水平较对照组均提高. 显微镜观察白粉菌接种2个基因沉默后植株叶片中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整体表现出沉默植株叶表皮细胞上的白粉菌生长较对照组生长缓慢. 结果表明RgMLO6与RlMLO7基因对蔷薇科植物的白粉病有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草莓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是单倍体育种的关键,本研究以因都卡和丹东大鸡冠为材料,用单核期花药进行接种,经愈伤组织、不定芽、无根苗、生根等阶段诱导出再生植株。本研究课题已摸索出一整套草莓花药诱导再生植株的方法,为草莓单倍体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莓是建德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多年的连作 ,白粉病已成为草莓上最主要的病害。为了探索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在草莓田中防治白粉病的效果及对草莓安全性 ,于1999年在建德市杨村镇杨村桥村李雪坤户草莓田进行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⒈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 :本地当家品种丰香。1.2供试药剂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 (东棉(广州 )有限公司提供 ) ;20 %三唑酮乳油 (江苏克胜集团生产 )。1.3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 ,5%霉能灵600倍、800倍、1000倍。以常规药剂20%三唑酮乳油800倍和清口Cko为…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7种景天科多肉植物白粉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闭囊壳暗褐色至黑色,球形或扁球形,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附属丝5~18根,丝状不分枝,上下近等粗或顶端略细,褐色或基部褐色,向上渐无色;子囊3~5个,卵形或长卵形,无色,有短柄或无柄;子囊孢子3~5个,长卵形或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直立或稍弯曲,分生孢子单生,长筒柱形、长椭圆形;病原菌接种叶片症状与自然发病状态叶片一致。病原菌r 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与八宝属(Hylotelephium sp.)、景天属(Sedum sp.)和伽蓝菜属(Kalanchoe sp.)叶片白粉病的病原菌景天白粉菌(Erysiphe sedi)聚在一支上。据此确定景天科多肉植物白粉病的病原为景天白粉菌(Erysiphe sedi)。  相似文献   

9.
草莓(Fragaria ananassa)遗传育种和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迅速发展的新兴珍贵水果——草莓的遗传育种和组织培养研究概况,从栽培种的起源、细胞学特征到主要经济性状和植株性状的遗传相关及组织培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主要的育种途径和组织培养方法与技术作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在我省发展草莓商品生产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1.
在对草莓属(Fragaria spp.)的全球分布、分类地位及栽培种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ex Lamarck)的演化历史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草莓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对草莓种质资源的研究包括:中国草莓属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对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调查,运用分子标记对草莓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对部分种质进行核型分析(五叶草莓、森林草莓、纤细草莓、黄毛草莓、绿色草莓、东北草莓和西南草莓)及基因组大小估计(五叶草莓(红果、白果两种类型)、黄毛草莓、西南草莓、东北草莓、森林草莓和绿色草莓),对草莓种质的功能基因进行挖掘,草莓种质的生理生化(光合特性、活性成分及非生物胁迫)及遗传转化研究.关于草莓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新品种的选育及引种与驯化,育种方式有实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而最主要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同时与国外的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在草莓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YN201490在黄瓜体内的定殖能力及防病机制,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的方法测试该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利用灌根的方法研究其在黄瓜体内的定殖能力,并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对其发酵液进行了初步分离与活性检测.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证明了枯草芽孢杆菌YN201490对小麦雪腐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玉米拟轮枝镰孢菌、茶轮斑病菌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用自然转化法以GFP标记,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YN90-P43GFPmut3a.通过灌根法,证明该菌株能在黄瓜植株体内定殖,其数量分布为根叶茎. YN201490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能裂解小麦雪腐病菌孢子,使胞质外流,抑制91.72%孢子萌发,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达66.26%,并能诱导黄瓜产生明显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N201490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够在黄瓜体内稳定定殖,具有作为生物菌剂开发利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草莓为我市新兴水果,常年种植面积860hm_2,广泛与棉粮等作物间套轮作,是开发冬季农业的高效作物。由于草莓性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而我地的气候特点是伏旱明显,持续高温时间长,故常造成大片草莓秧死亡,给育苗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我们利用PP_(333)和Hs延缓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形成,增加植株抗逆能力的原理,对草莓育苗进行化学调控,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设施草莓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莉 《甘肃科技》2014,30(22):151-152
设施草莓栽培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等。通过对以上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特点的调查,提出防治方法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引起草莓叶部新病的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以喷洒清水为空白对照,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致病菌和生长期的草莓植株,研究臭氧水对致病菌和草莓植株的浓度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臭氧水(0.5~0.8 mg·L-1)对草莓植株的生理生态变化和致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中浓度臭氧水(2.2~2.5 mg·L-1)可以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高浓度臭氧水(4.0~4.3 mg·L-1)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但对草莓叶片有较严重的腐蚀作用。因此,中浓度(2.2~2.5 mg·L-1)是喷洒草莓的最适臭氧水浓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林木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HIGS与CRISPR/Cas9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林木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的功能、病原菌基因组与转录组学、病原菌效应蛋白、林木抗病基因功能、林木抗病与生长平衡、林木抗病分子育种等多个层面研究的快速发展。从植物-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的进展与热点,包括病原菌侵入过程的信号网络及功能、病原菌活性氧解毒机制及效应蛋白的多种作用机制、林木与病原菌的组学研究进展、林木关键防御机制、林木与内生真菌及外生真菌互作机制等。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Zigzag”理论、“诱饵”假说这些新理论,高效的测序技术及分子操作等新技术, 效应蛋白及免疫受体互作等新方向的出现也预示着林木-病原菌互作研究开始迈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辣椒枯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福建漳州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的危害症状,采用常规病原菌分离方法和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初步确定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Schl.).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辣椒植株体内的镰刀菌的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枯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随部位和病情不同而发生变化,健株上未分离到镰刀菌,辣椒枯萎病原菌主要集中在感病植株的茎基部,病株的含菌量为2级>3级>1级,2级病株的含菌量达30.76×104cfu/g鲜质量;是1级病株的102.53倍,是3级含菌量的12.06倍.病原菌的专化型和致病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草莓水培根诱导的方法,以及草莓水培根结构的变化。对草莓植株进行不同浓度3-IBA及不同的通氧时间处理,来进行水培根系的诱导。并制作徒手切片,对其水培根和土培根进行显微结构的比较。通氧6 h,200 mg/L 3-IBA最适于草莓水培根系的诱导。与土培相比,草莓水培根系皮层细胞层数较多,排列疏松,且细胞体积较大;水培根的整个皮层占根系横切面的比例较大,维管柱占整个根系横切面的比例相对较小,木质部和韧皮部结构不太明显。不同通氧处理间水培根的显微结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气候系统的遥相关机制,北太平洋海温经常作为中国中长期天气和气候预报的指示因子.为延长冬小麦白粉病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的实用价值,利用北太平洋海面温度的逐月5(经度)×5(纬度)网格数据,通过1990-2010年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前1年5月~当年4月的北太平洋赤道中部和西北部区域的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对河北省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存在显著影响;进而筛选并利用关键海温因子建立不同时段的河北省白粉病发生面积预报模型,即利用前1年5月~12月的海温、可在年前进行白粉病预报的年前预报模型以及利用前1年5月~当年3或4月海温进行预报的白粉病早春模型或仲春模型;并根据贝叶斯分类规则,进一步建立了白粉病流行程度的等级预报模型.经检验,3个时段模型的面积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2.6%,83%,80.5%,贝叶斯模型对发病程度历史拟合的最大误差为1个等级;在2011-2013年的实际应用预报中,2012年将中等偏轻的实况预报为偏重发生,相差2个等级,其他年份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趋势一致.另外,分析结果还表明,白粉病发生面积与前1年发生面积显著相关,因此,建立了基于前1年生物基数和太平洋海温预报的小麦白粉病中长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海温对小麦白粉病害具有较强的气候指示效应,辅以其他因子的综合预报方法,能够较早、较好地预报出冬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从而提高白粉病的长期预报能力,为生产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提高防保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优质"红颜"草莓匍匐茎尖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IAA、NAA和IBA,对"红颜"草莓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研究,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红颜"草莓的挥发性成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0.4 mg·L-16-BA和0.10 mg·L-1 IAA茎尖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可达到65%,且长势良好;在MS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6-BA和0.10 mg·L-1 IAA芽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可达2.67,并且植株健壮,长势良好.从成熟的"红颜"草莓果实中共检测出挥发性化合物76种,占总峰面积的55.18%,含量相对较高的芳香成分依次为:橙花叔醇>己酸甲酯>芳樟醇>2-己烯醛>桃醛,对成熟的"红颜"草莓果实风味贡献值大的酯类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1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