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电网的线损是造成电网电能损耗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线损是电力企业实现多供少损,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配电网线损按性质进行了分类,并从规划设计、需求侧管理及运营管理的角度阐述了配电网降损节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配电网辐射状运行的特点,提出了以Hopfield神经网络为基础,以降低网损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重构方案算法:首先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来确定各个节点的入度,然后根据节点入度确定线路是否投入运行,并由此确定各联络开关的状态,最终确定配电网重构方案.给出了神经网络能量函数和求解方法,能量函数同时考虑到了辐射状运行、网损最低和某些线路可能无联络开关的问题.通过对IEEE一三电源电网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和遗传算法基本一致,而Hopfield神经网络通过解微分方程组确定最优解的计算时间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城镇电力网络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其自身具有较大的线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线路的损耗,将会造成较大的能源损失,本文就在对配电网降损节能技术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提升配电网的节能性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配电网中典型日负荷曲线变化的规律,选取加权最大负荷、加权最小负荷两种运行方式.以反向潮流次数少、配电网网损最低和配电网电压改善最佳为目标函数,结合分布式电源的类型、运行特点,确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的最佳接入点和最佳容量.仿真计算表明,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引入改善了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了网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小水电接入配电网运行,对电力能源紧张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由于小水电发电存在季节性特点,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运行电压及网损都有影响,本文针对某含小水电配电网,重点分析了小水电在枯水期及丰水期时对配电网运行电压的影响,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改进遗传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电网络重构是降低网损、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满足各种运行约束条件下,以网损最小或可靠性最高为目标的配电网重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整数组合优化问题.根据配电网特点,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ImprovedGeneticAlgorithm-IGA),IGA采用新型编码方案,在编码阶段即防止了环网和“孤岛”出现,提高了求解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交叉和变异算子.此外IGA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以提高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算例结果表明,IGA在配电网重构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负荷大小变化较大的配电网,在大负荷时升高电压,轻负荷时降低电压,可使配电网的网损降低。因此,合理调整主变压器分接头即可达到配电网降损的目的。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对应某一负荷下,配电网经济运行电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的边际容量成本是配电网经济性研究的重要参数,不但直接表述了配电网中供电设备容量增加导致的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对电力部门关于电价制定、分布式电源(DG)配置、用户侧需求管理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开环运行的配电网,通过灵敏度法构建灵敏度系数矩阵;并与边际网损系数法进行结合,对灵敏度法中各节点计算所需的网损量进行分摊调整,使其分摊的总网损和系统总网损一致,对配电网的节点边际容量成本(LMCC)进行更为精确的计算,最后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在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中进行了LMCC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配电网经济运行的馈线无功优化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配电网经济运行的角度 ,提出建立以降损效果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模型 ,并将其分为单点补偿和多点补偿两种方式进行优化 ,确定配电网馈线电容器最佳安装位置和最佳补偿容量 .算例表明 ,对于 10kV带分支的长配电线路 ,经杆上无功优化补偿后 ,配电网的网损将进一步降低 ,经济效益可观 ,可推广采用 .  相似文献   

10.
线损率是评价电力经营企业经营能力高低一个重要指标。从甘州区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本区的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研究。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线损的产生的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对线损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降低配电网的电能损耗是整个电网降损工作的重要一环,该文主要对配电网内涵节电方法之无功优化进行阐述,系统性提出配电网无功优化一揽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清泉 《科技信息》2011,(12):386-387
围绕节能降损、绿色环保的目标,韶关供电局通过各种手段加大降低电网损耗的力度,以达到技术线损合理,管理线损最低的目标。本文通过对配电网损耗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及提出一些降损措施,对有效降低配电网损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荣成 《广东科技》2009,(16):264-265
在对配电网电能损耗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网运行和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网络结构、适时调整运行电压、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补偿等多项切实可行的降损技术措施,并对这几种技术措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罗世刚  梁琛  李亚昕  张振  徐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8):12122-12127
为进一步提高低压配电网的降损效果,提出一种基于PI实时数据库的低压配电网降损辅助决策方法。通过PI实时数据库,计算低压配电网中的三相相线和中性线线损,判断出中性线负荷不平衡极易导致出现较大的损耗;将温度作为影响低压配电网损耗的主要因素,凭借增加低耗能变压器占比、增加导线截面积以及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完成配电网降损决策。并在某市树干式低压配电网中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线路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对比未降损前的各相相线和中心线损耗,降损后的损耗值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且所提方法的总线损率相对较低,均控制在2%以内。  相似文献   

15.
尹忠魁 《广东科技》2012,21(13):78-79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同时,线损率也是衡量企业对于整体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配电网的线损一般要占到整个电网总线损的40%以上,一旦配电网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将直接增加电能在线路的损耗比例,还会影响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电压质量。那么,采取什么的方式和措施来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配电网的结构以及内、外过电压水平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配电网故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发生的几率较高, 遭雷击的概率大、而其防雷措施薄弱, 特别是缺少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的共同作用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 恶劣的运行环境、不当的运行维护也是配电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配电网故障的措施, 如加强配电网的防雷保护, 使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对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治理, 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建弧率, 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徐国庆 《科技信息》2011,(36):I0167-I0168
本文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发展趋势后,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尤其探讨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综合目标控制函数。最后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所带来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系统中加入SVC无功补偿装置后,配电网系统网损大大降低,全网电压得到有效提高,所采取的SVC无功优化控制策略能够确保配电网稳定经济的调度运行。  相似文献   

18.
无功补偿作为保证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降低网损、提高供电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已在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配电网为例,讲述了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调节影响到系统的功率因数、电压水平和负荷平衡,因而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4):1515-1521
配电网灵活性提升优化过程中易受不均匀电压、强磁场、电流效应等问题的干扰,灵活性提升效果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适应多元源荷接入的配电网两阶段灵活性提升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瞬时功率平衡算法保证配电网达到三相平衡状态,其次通过无功出力与有功损耗的输出特点实现配电网的无功规划,有效地提高配电网运行质量,降低网损。最后采用多元源荷接入的两阶段提升优化法提升配电网的灵活性,第一阶段基于灵活性三指标与多源源荷供给特性构建灵活性提升优化模型,第二阶段考虑配电网灵活性指标的概率平衡性,并采用线性转换算法对模型求解,完成配电网灵活性提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网损率小,净负荷波动曲线小,计算时间短,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灵活适应性强。可见通过灵活性优化调度,可以有效提升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灵活性,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将基于分布估计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运用于配电网重构,以降低网损为目标函数,对于新的种群,随机从概率模型和至今全局最优信息项中获取解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关于配电网重构的新算法优于其他几种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