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民间口承故事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民俗学者研究的视野里,文本研究一直是口承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口承故事赖以生存的“讲述情境”——即民俗学者有关表演理论中的“表演空间”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民间口承故事在讲述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还在讲述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情境”,只有将文本与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考察民间口承故事这一动态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感词典和概念层次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 concepts, HNC)语境框架的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将文本的情感倾向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特征词、语句和句群判定阶段;基于HNC语境框架的句与句群情感分析阶段。首先以HowNet情感词典和自建的形容词配价词典(valency dictionary of English adjective, VDEA)作为基础词典资源进行文本特征词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HNC语境框架进行文本的情感倾向性判定,融合情感词典资源与HNC语境框架的独特优势,从特征词语情感分析入手,以包含特征词的语句及句群为情感分析重点,进而确定文本的情感倾向性,体现了HNC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思想。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本分别对政治、经济、体育与影视评论等领域文本进行测试,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商品评论以及影评类的文本情感识别率相对较高,而政治与体育类识别率低,但基本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口承故事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民俗学者研究的视野里,文本研究一直是口承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口承故事赖以生存的“讲述情境”——即民俗学者有关表演理论中的“表演空间”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民间口承故事在讲述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还在讲述过程中附加了许多“情境”,只有将文本与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考察民间口承故事这一动态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评教文本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评教文本中解释说明类反语的特点,该文构建包括主观矛盾、客观矛盾、情感程度的3种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矛盾关系的评教文本解释说明类反语的检测算法.首先,将评教文本分为主观叙述文本与客观描述文本;然后,使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主观叙述文本中的主观矛盾及在客观描述文本中的客观矛盾;最后,对包含并列实...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将情境刺激及评价行为映射到多级概念空间中.借助HowNet和同义词林,使用基于模式的上下位关系获取方法,构造了4种情感图式.结合认知语境和语用推理,将其运用于句子级文本情感计算中.实验结果表明:情感图式可以有效地辅助文本情感分析,提高分析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黑格尔悲剧美学中的情境理论。指出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情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联接了主现心灵与客观情势、普遍的理念实体与个别的人物性格,并且把矛盾、对立、冲突及运动变化引入了戏剧作品之中。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对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著名的“冲突说”,应该将之放在情境理论的基础上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促进了支架理论的形成,为高校外语个性互动课堂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情境认知支架”“情感融合支架”“实践行动支架”三个维度,对基于支架理论的高校外语个性互动课堂构建展开研究,其中“情境认知支架”包括重点认知准备、难点认知预估两个方面;“情感融合支架”遵循体验式情感互动、参与式情感互动、影响式情感互动的渐进逻辑;“实践行动支架”强调从多层平台、多维互动、多元评价等方面夯实高效外语课堂之基。  相似文献   

8.
基于情境的文本中的时间信息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情境用来描述文本中具体的动态和静态事件,时间是其重要因素·为了分析文本中的时间信息,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基于情境的文本理解的模型,并在时态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本的时间信息分析方法,它是将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作为理解文本的一条重要线索·其主要工作包括:讨论了时间的概念、时间的类型和时间单位的转换机制;分析了命题间的时间关系、对象行为间的时间关系以及事件状态与时间过程的关系;并给出了所使用的时态逻辑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朗读、想象、探究等活动进入“文本情境,”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形成独特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利科尔把文本界定为“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并与“作为口语形式出现的话语区分开来”。根据利科尔的分析,文本具有永恒性、简化性、意义的不确定性等特征。文本是作者思想意图和情感体验的书面表现形式.因此文本是连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但是读者主体由于时代、区域、民族、阶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读者主体本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年龄差别、个体气质、性别、职业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在对文本诠释过程中产生了差异性.也造成了读者了解作者思想意图和情感体验的某些歧义。  相似文献   

11.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3.
邓利民  郭谦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15-17,58
90年代现实主义的重新升温不是一种孤立现象,是与现实主义在我国近百年的曲折发展史分不开的。但是较之传统现实主义较为保守的创作原则而言,新现实主义具有了一些新的品格。本文结合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几部代表作品着重探讨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特点。作者认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大都以客观冷静的写实笔法、以全知的视角、以顺时序的叙事结构叙写底层社会的人生故事。从总体上看,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已经成为90年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伤逝》,自发表来一直为人们关注,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可是相关的评论文章多停留于宏大话语和文本"外部"问题的探讨上,很少从细部去阐述鲁迅作为"伟大文学家"之所在。潜心细读《伤逝》,它那玄妙精巧的双层标题、独特精深的单句开头、显隐交织的"手记"体叙事视角、意蕴丰赡的开放式结尾呈现了经典文本的建构策略——以现代叙事解构传统,彰显了鲁迅先生作为现代小说奠基人精湛的叙事技巧,也见证了他不愧为文学大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给世界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并对后来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具有巴尔扎克系列小说那样的宏观结构。它既承袭了前者的某些叙事特点,又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本文以巴尔扎克为参照,从叙述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探讨了福克纳对传统叙述模式的革新,并分析其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圣经文本中将近一半篇幅是叙事文学,它们用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写成,取得独特的文学成就。着眼于圣经叙事的情节构成,尝试对情节的起承转合、事件的连缀方式、冲突在情节中的位置等问题略加探讨,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首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 ,并在其白话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使其小说具有某些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在叙述角度方面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在情节展示中 ,注重以典型场面和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并用  相似文献   

20.
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有法。对于虚构的“单层语义结构”小说,苏轼善于通过叙事制造“震惊体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对于“复合语义结构”小说,苏轼以“改写叙事”和“还原叙事”两种模式实现对历史和传说的“再叙述”与“再阐释”。《艾子杂说》中的叙事特征与“妙悟”的文学传统、禅悦之风的盛行和疑古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