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和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合成记录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方面的特征,将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2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I为辫状河三角洲层序,层序II为湖泊层序。又可以根据各层序的特点,将其分为3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展示了该区层序东南部厚度较大,发育完整,厚度稳定;西北部由于遭受剥蚀,厚度较小,层序发育不完整的格架特征。初步分析了层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预测了不同层序的勘探重点和目标,认为层序I的低水位体系域和层序II的湖侵体系域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层学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第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孢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3.
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泊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南洼陷沙三段层序地层和层序内体系域类型进行顾识别和划分,并对层序地层的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三段储集层主要位于层序Ⅰ的中上部,并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3个准层序组,13个准层序,体系域类型包括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萎缩体系域,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浊积扇扇中辫状沟道和沉积叶状体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为最理想的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6.
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泊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渤南洼陷沙三段层序地层和层序内体系域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并对层序地层的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渤南洼陷沙三段储集层主要位于层序Ⅰ的中上部 ,并划分出 1个三级层序 ,3个准层序组 ,13个准层序。体系域类型包括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萎缩体系域。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浊积扇扇中辫状沟道和沉积叶状体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此地区坳陷期的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超层序,9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的内部结构具有三分(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二分(湖侵体系域、湖退体系域)两种。在层序的划分过程中建立了浅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即暴露剥蚀面、河道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面及泥岩颜色突变面。将△lgR法和锰、铁元素法用于深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界面对应△lgR和叫(Mn)/ω(Fe)的低值,最大湖泛面对应△lgR和叫(Mn)/叫(Fe)的峰值。详细研究了二分层序和三分层序的层序特征,并阐述了其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即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其中层序Ⅰ、层序Ⅳ为两个T-R层序分为两个体系域,即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其他层序均为三分层序,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湖扩展(水进)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认为第Ⅰ、Ⅱ层序间的界面附近可形成有利的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与构造一岩性圈闭;第Ⅳ层序低位域可作为油气的运载层,在合适构造的匹配下,可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对有利区带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哈山地区侏罗系处于盆缘斜坡带构造背景,地层超剥关系复杂,圈闭类型及有效性落实困难,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笔者以露头、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将侏罗系划分为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开展砂体研究表明,区内发育湿地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和湖相五类沉积成因砂体,明确了低位域“叠加式”、湖侵域“孤立式”、高位域“切叠式”三类砂体叠置样式,建立了2类4种体系域控圈模式;不整合结构特征、体系域控砂模式耦合控制了不同层序内的圈闭类型及发育规律,低位域毯砂主要发育构造地层圈闭,湖侵域、高位域发育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此地区坳陷期的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超层序,9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的内部结构具有三分(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二分(湖侵体系域、湖退体系域)两种.在层序的划分过程中建立了浅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即暴露剥蚀面、河道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面及泥岩颜色突变面.将ΔlgR法和锰、铁元素法用于深水区域层序界面的识别, 层序界面对应ΔlgR和w(Mn)/w(Fe)的低值,最大湖泛面对应ΔlgR和w(Mn)/w(Fe)的峰值.详细研究了二分层序和三分层序的层序特征,并阐述了其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即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石树沟地区的中二叠统层序地层进行研究 .将中二叠统将军庙组至平地泉组划分为一个层序;又根据不同的沉积组合和几何形状,把将军庙组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平地泉组三段至二段下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 ),平地泉组二段下部至一段划分为高水位体系域(HST),凝缩段难以确定.低水位体系域主要为冲积扇、滨浅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为半深湖-深湖、水下扇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扇沉积.  相似文献   

12.
柴西南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柴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古近系处在以中新统内不整合面(T2′)和古新统合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TR)为顶底界的二级层序中,共发育有3个三级层序:即路乐河层序(SA)、下干柴沟层序(SB)和上干柴沟层序(SC).重点分析了下干柴沟层序及上干柴沟层序,认为下干柴沟层序由3个体系域组成: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上干柴沟层序由于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故将其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两个体系域.另外,分析了柴西南地区不同的体系域中岩性圈闭可能发育位置,并且建立了隐蔽圈闭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哈山地区侏罗系处于盆缘斜坡带,地层超剥关系复杂,圈闭类型及有效性落实困难,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以露头、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将侏罗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开展砂体研究表明,区内发育湿地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和湖相五类沉积砂体,明确了低位域"叠加式"、湖侵域"孤立式"、高位域"切叠式"三类砂体叠置样式,建立了2类4种体系域控圈模式;不整合结构特征、体系域控砂模式耦合控制了不同层序内的圈闭类型及发育规律,低位域毯砂主要发育构造地层圈闭,湖侵域、高位域发育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分析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一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每个层序均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系沉积体系类型包括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古近系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常发育不全,多被侵蚀。结论古地貌对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在盆地边缘的拗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R层序与三分层序之间的转换是由于层序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震、岩心和测井资料,对陆西凹陷下白垩纪九佛堂组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并分析层序格架内岩性圈闭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九佛堂组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层序内可识别出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并划分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辫状河三角洲,湖侵体系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曲流河三角洲,而高位体系域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3个体系域均发育滑塌浊积扇;低位和湖侵体系域各类成因砂体储集物性差,不利于岩性圈闭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发育在五十家子庙洼陷和包日温都断裂带曲流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物性好,前3类砂体可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滑塌浊积扇砂体可形成砂岩透镜体型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统的层序(超层序),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株罗系与三叠系,株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由于株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三级层邓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其他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19.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果表明 ,工区内侏罗系本身构成了一个由低水位、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二级层序 (超层序 ) ,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侏罗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 ,识别出 4个三级层序。由于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级层序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 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 ,其他 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 )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 ,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陵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对铜陵地区的上石炭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上石炭统分为A、B、C 3个沉积层序,分别相当于黄龙组的下部、中上部和船山组.其中层序A、C属于Ⅰ类层型界面,层序B属于Ⅱ类层型界面.与Ⅱ类界面相比,Ⅰ类界面比较清晰易辨.区内缺乏低位域,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域(HST)组成,并且海侵体系域不甚发育,高位域组成了层序的主体.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演变,但局部构造沉降则影响了沉积物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