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Fuzzy多级综合评价方法,对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了定量描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型,计算了广州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型,计算了广州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可持续性分析、协调度分析以及评价因子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牡丹江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复合生态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牡丹江市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对牡丹江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牡丹江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结果表明,牡丹江市的城市生态环境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4.
针对协调度的定义、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运用综合指数方法进行评价,并据此对郑州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做了量化分析,结合郑州的市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集中讨论了城市尺度下,适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通过解译2004年中巴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上海市区(县)的统计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项土地数据分析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通过计算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污染负荷多项指数,能较全面地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居全国城市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评价了福州市生态环境.结果表明福州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自然环境较差.并进一步分析了福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题主要内容、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萧山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确定了其所处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及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⒈ 对萧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结合其社会经济情况,建立了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1992~1997年间的萧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说明了本套指标体系在县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具…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皖江城市带内9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灰色关联系数,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示范区内9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程度差异明显,部分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2016年吉林省8个地级市数据,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熵值和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8个城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高,城镇化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辽源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白城市;长春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吉林市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6个城市均属于中度失调发展类城镇化滞后型.  相似文献   

10.
从结构、功能、协调度等几个方面对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的生态环境水平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Matlab软件的运算,确定了江苏省各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排序,对各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在实现和谐社会中有效地进行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蓉 《甘肃科技》2016,(24):34-38
自2010年兰州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便科学地指导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首先,基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4年间兰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生态环境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最后,对选取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模型指标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发现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6年间,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除了厦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漳州市略微变差外,其他城市均无明显变化。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的变化是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孙玉红  何勃夫 《科技资讯》2010,(21):152-152,154
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复习,构建了以资源利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五个维度的石油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石油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为石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低碳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极为重要.以南昌市为例,应用SWOT分析和系统基模分析方法,在分析南昌市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弱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低碳经济城市指标层次体系,并进行相关系统反馈基模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发展低碳城市由社会、生态环境、低碳技术等多种影响因素组成,因此在评价发展低碳城市的影响因素中,尽可能选择多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辽宁中部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国家生态市建设要求,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经过评价因子标准化、逐层加权求和,评价了辽宁中部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六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都较差,其中,沈阳相对其他城市较好,而抚顺、铁岭两市的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问题为目的,设计了一个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利用Arc GIS Engine与ENVI/IDL进行集成化二次开发,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估与监测、PM2.5空间内插与分级,并以南昌市相关数据进行例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开发技术思路正确,功能较为齐全,可以快速显示监测与评价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可操作性。选用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值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可克服以往评价指标比较单一、结论不具普适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灾害监测,接着分析了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最后研究了多时空尺度的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功能。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雅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124-125,127
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高效集约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承载程度.利用效益、结构布局.生态环境等6个评价内容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秉,并对体系内各评价指标元素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广州市人个行政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为例对其计算方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