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在南昌市选择有典型特征的城市绿地,对其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能有效的提高空气负离子数量;2)乔、灌、草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中,乔木林片对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最为显著;3)在城市环境下,不同林分结构类型的乔木片林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以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4)天气条件对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5)喷泉对空气负离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工空气负离子与自然空气负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自然空气负离子是与正离子同时并存,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比值q=1~1.5,q≤1时,才能给人以舒适感。负离子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瀑布附近104个/cm3量级,山林103个/cm3、田野500~800个/cm3,q<1;海边400~500个/cm3、城市300~500个/cm3,q>0。人工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可以大于106个/cm3量级,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缙云山马尾松近纯林(PMF)、毛竹林(PPF)、慈竹林(NF)、斑苦竹林(AF)和四川山矾阔叶林(SBF)5种亚热带典型林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离计数以及林被中优势树种的微生物根际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被不同,土壤各类微生物量明显不同,特别是细菌,总的来看,四川山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最多,其次为毛竹林,慈竹林、斑苦竹林再次之,马尾松林显著最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垂直分布的变化,即A层高于B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密切相关性.四川山矾、毛竹、慈竹、马尾松的微生物根际效应明显,根际的微生物量碳和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总体高于非根际,微生物根际效应因植物、微生物类群和土层而不同:四川山矾、毛竹和慈竹的效应强,尤其四川山矾,而马尾松相对较弱;细菌、真菌根际效应强,真菌因植物种类差异大,放线菌相对最弱;土壤B层微生物根际效应强于A层.  相似文献   

4.
皇甫川流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皇甫川流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型细菌多样性指数为恢复草地大于人工草地和退化草地 ;放线菌及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为恢复草地大于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5.
选择北京典型城市带状绿地——西四环旁侧4种不同垂直结构及5种不同郁闭度的带状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研究城市带状绿地结构类型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菌量间的关系。每天8:00—18:00,每2 h分别对带状绿地和对照处的空气负离子、空气含菌量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 d。结果表明:(1)当绿地垂直结构为乔-草、乔-灌-草时,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效应显著;当绿地垂直结构为乔-草时,绿地的抑菌作用显著(绿地宽度42 m,p<0.05)。(2)当郁闭度超过0.44时,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效应显著(p<0.05),绿地的抑菌作用明显;当郁闭度超过0.67时,抑菌作用明显且趋于稳定(绿地宽度42 m)。  相似文献   

6.
4种忍冬科植物浸提液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园林绿化植物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以金银木、天目琼花、接骨木和锦带花为材料,采用室外自然沉降法研究了该4种植物茎叶浸提液对空气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三类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生长均有影响,1g·L^-1的茎叶浸提液对细菌、放线菌、真菌菌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或作用不明显;2g·L^-1的茎叶浸提液对细菌、真菌菌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放线菌菌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4g·L^-1的茎叶浸提液除锦带花和接骨木对放线菌菌落的生长分别具有促进作用和作用不明显之外,其余对细菌、放线菌、真菌菌落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金银木和天目琼花茎叶浸提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达到了99.7%。  相似文献   

7.
雪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类型,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为试验地,探讨雪灾干扰后不同土层(0~10 cm、10~25 cm和25~40 cm)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灾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除25~40 cm土层外都显著高于对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受灾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雪灾导致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土壤中的氮可能以铵盐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形式从生态系统中流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高山土壤生态过程,在四川省峨眉山4个典型植被带分布海拔(3010,2 433,1 575,775 m)上采集土样,测定了不同海拔土壤水温含量,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和土壤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随海拔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中细菌数量呈降低的趋势,而土壤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则呈增加的趋势;在 1 575 m 海拔处,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而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其他海拔处(p<0.05);高海拔样地有机质含量即使处于较高水平,但受低温等环境影响仍然呈现较低的微生物数量水平,说明峨眉山高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小,相关性也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弥补了峨眉山土壤生态过程研究的不足,也为峨眉山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分布格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国近年来发表文献中的土壤呼吸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中国5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针阔混交林(3.04μmol·m-2·s-1)落叶阔叶林(2.74μmol·m-2·s-1)常绿阔叶林(2.65μmol·m-2·s-1)常绿针叶林(2.60μmol·m-2·s-1)落叶针叶林(2.04μmol·m-2·s-1).落叶针叶林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最高(3.35),常绿阔叶林最低(2.35).总体来看,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2.69μmol·m-2·s-1)高于针叶林(2.32μmol·m-2·s-1);然而,阔叶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2.30)却低于针叶林(2.68).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因森林类型而异,针阔混交林比例最低(30.3%),而落叶针叶林最高(41.2%).土壤呼吸的森林类型间差异是气候因素和土壤碳输入模式共同调控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在预测未来陆地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反馈效应时,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性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亚热带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隔离穿透水的干旱处理、样地建设影响的干扰处理,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法,研究了干旱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干旱显著降低了土壤湿度.与对照组相比,干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干旱处理轻微显著降低了3个土层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s含量(P0.1).干旱对i15:0和16:0两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a15:0,i16:0,16:12OH和18:1ω7c等4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影响明显.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在干旱处理下显著正相关,而在干扰和对照处理下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并且土壤水分是引起干旱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模拟了常绿阔叶林的4种不同受损程度(间伐大树,清理下木,清除地上植被以及植被和表土完全破坏),于2003年10月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各设置1个受损样方.通过分析土壤种子库萌发格局、种类组成及其与受损样地第一年恢复物种的相似性,探明土壤种子库在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初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16个0.5 m×0.5 m的取样面积上,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995株幼苗,密度为248.75粒/m~2,分属21科27属28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8种,藤本4种,草本9种.(2)土壤种子库对4种干扰方式的样地物种恢复贡献率为:Ⅰ号(0.467)Ⅳ号(0.389)Ⅱ号(0.368)Ⅲ号(0).(3)檫木(Sassafra tzumu)、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等先锋种可通过土壤种子库大量更新;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等虽具有种子库,但数量少;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iaris)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种子不能通过土壤种子库实现更新.研究表明土壤种子库对天童地区受损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作用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及人为砍伐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各地的常绿阔叶林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本项研究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首先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的α多样性进行了对比,进而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从9种可能影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用地类型、土层厚度、人类干扰强度、与自然植被的距离、同主要道路的距离以及距离村庄远近中,筛选出主要因子,并分析了它们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林的α多样性要显著高于退化群落;(2)对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较显著的因子主要是:土层厚度、到自然植被的距离以及用地类型.其中物种丰富度与土层厚度呈正相关,与到自然植被的距离呈负相关,而废弃的人工果园、用材林中植被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另两类用地类型要高.(3)通过把前述9个因素划分为生境、景观、人类干扰三大类型后可以发现,它们对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作用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三大类因素对退化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都有显著影响;对于退化的针叶林来说,主要的影响因子是生境和人类干扰;而就退化的灌丛而言,则主要是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2000年在上海浦东新区营建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种类组成、植株密度、植株高度、胸径和土壤养分的跟踪调查,研究了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 年生长,林分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伴有少量自然侵入种;由于建设前期缺乏荫蔽,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常绿阔叶树种枯死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死亡率低、生长迅速,逐渐占据群落上层后,常绿阔叶树种逐渐适应群落环境,趋于稳定生长;随着群落的发展近自然森林土壤养分较种植初期稳定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森林优化模式建设的尝试,提出了“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地标性的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群落外貌、结构、种类成分、重要值、动态与演替等特征,分别对查湾两种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行初步分析.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是甜储林;非地带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类丰富,结构复杂,藤本植物粗壮、高大.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木荷+米槠群落中植物各器官的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从生活型来看,不同生活型其叶的热值差异显著(df=47,P<0.05),常绿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 (2) 主要植物在幼苗时期各器官热值普遍较幼树、成株时期高,在幼苗时期通过极强的光能转化能力,用于主干的高度生长; (3) 石栎、米槠、栲树及苦槠的萌生植株和实生植株各器官的能量配置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亚热带森林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植被类型及结构,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毁林、造林等),森林土壤碳呼吸特征不明确,较难准确估算土壤碳的分配情况.分析了我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退化和恢复演替阶段,以及造林再造林等的影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亚热带区域中的天然林的土壤呼吸通常表现为针叶林(如马尾松林)<松阔或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林;马尾松与杉木人工林广布中国亚热带地区,两种林分的CO2年通量相当,中龄林较之幼龄林,土壤有机碳库呈现减少趋势;不同研究区域相同林分的土壤呼吸效率初步表现为南强北弱;我国亚热带森林的土壤呼吸通量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森林土壤呼吸通量相差无己,其释放的碳量对全球碳通量的影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地区3种典型原始红松林下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索影响原始红松林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方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3种原始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林下土壤样品,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PCR扩增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硝酸盐还原酶的编码基因nirK高变区片段,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nirK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共获得3种林型土壤nirK型基因的848 312条有效序列,761 912条优质序列,平均长度为320 bp。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分属于三界(细菌、古菌和无明确分类地位)。3种林型土壤中均含有大量未被鉴定的nirK型基因序列,在已鉴定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中各林型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和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种原始红松林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4种α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分析显示:3种林型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R=0.25,P<0.05)。Metastats分析表明:3种林型土壤中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土壤铵态氮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林下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理化因子(P<0.05)。【结论】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没有对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影响,但导致β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铵态氮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退化类型;同时,以4种人工采伐处理代表常绿阔叶林不同受损程度,分别研究了不同退化和受损程度影响下,土壤的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2)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与灌草丛最高,其次分别...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署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栲树(Costanopsis fargesii Frunch)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n,et Champ.)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的优势种,为了揭示栲树和木荷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研究了栲树和木荷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些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后期,栲树结实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其萌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路,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崦发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萁其蓝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足,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而萌发率较低,但萌生能力也较强,与其它常绿痴叶树种相比,栲树和木荷的分枝能力较强,物质作用面较大,光合速率较高等特性为它们成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获优势种奠定了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