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国内8家煤层气企业和5个政府职能部门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EM探讨影响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煤层气产业发展进程中,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4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且影响较为显著;(2)政策和市场因素在煤层气产业发展初期影响最为显著,相关系数高达近0.5;(3)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地质条件、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以及能源结构变化对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力巨大。依据以上研究发现,从短、中长和长期规划3个方面提出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炭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主导能源。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5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左右,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吨、煤炭伴生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均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91亿立方米,其中,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76亿立方米、瓦斯抽采率为36%、利用量为23亿立方米、利用率31.5%。上述指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发既是能源煤炭生产安全保障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掘能源资源的需要。将其作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仅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还可以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煤层气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煤矿瓦斯抽采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的逐步商业化,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模式也以逐步完善。根据煤层气的存储状态及煤层所处的构造位置,煤层气可划分为自生自储吸附型、自生自储游离型和内生外储型3种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模式的富集高产机制不同[1]。而煤层气的成藏模式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矿井需要因地适宜地使用不同的开采方式。主要介绍了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制约问题及一些增大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深部煤及煤层气勘探现状,认为深部煤及煤层气开采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深部煤层气角度出发,认为深部特殊地质条件会影响深煤层气成藏机制与赋存状态,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深部煤层气的勘探思想,完善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基础。阐述了深部多气共采、二氧化碳气体驱替煤层气及同步封存、深部煤层气智能排采等前沿工艺及相关技术难题。从深部煤炭勘探开发角度,探讨了深部煤炭流态化开采、煤炭地下气化耦合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深部煤炭和地热资源协同开采等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深部煤及煤层气开采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础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深部成为未来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意义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气以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商业前景,特别是在能源、环保以及煤矿安全等多方面所显示的重要战略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我国煤层气开发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其自身的资源潜力还很不协调.只有政策扶持、整体协调和产业衔接三位一体,才能为煤层气产业建设提供必要的起飞平台.煤层气具有"利"与"害"的"双重性",往往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对煤层气研究与开发的不能囿于能源层面,还应从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层面关注,进而体现出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煤层气单井抽采模型时,首先根据有效应力和渗透率建立相关联系的方法,确立了煤层气固耦合理论方程,然后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常规理论实践规律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了地应力对煤层气解吸、煤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煤层气运移的数值模型,并观测抽采产量的变化.另外通过理论公式及数值模拟讨论吸附-解吸效应和Langmuir常量对气体压力、渗透率和抽采产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抽采产量和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有效应力和吸附-解吸效应都影响着孔隙通道直径的变化,两者存在竞争关系,导致煤层基质产生膨胀或收缩,进而影响渗透率的变化;(2)吸附-解吸效应能够显著提高抽采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因此,有效地进行采前预抽和利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中国煤层气赋存的低压、低渗、低饱和等复杂地质特征,探讨了现有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及优缺点,包括:井下瓦斯抽放、地面垂直井抽采、煤与瓦斯共采和废弃矿井抽采等,并结合晋城矿区具体条件研究了各种抽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因此,有效地进行采前预抽和利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中国煤层气赋存的低压、低渗、低饱和等复杂地质特征,探讨了现有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及优缺点,包括:井下瓦斯抽放、地面垂直井抽采、煤与瓦斯共采和废弃矿井抽采等,并结合晋城矿区具体条件研究了各种抽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阜新矿井瓦斯(煤层气)在抽采与利用过程存在问题,分析了阜新煤层气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阜新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建议及措施。实践表明:煤层气有计划的抽采与利用,既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又高效利用了煤层气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该成果对中国的煤层气开发与利用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排水降压采气是煤层气井开采的主要方式,而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常出现自然产量低。为促进煤层气的解吸和渗流,现场多次采用了负压排采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研究煤层负压排采技术的潜在增产因素可以完善其技术的理论基础,对今后更好地指导现场煤层气井开发生产以及推广至地质特征、生产特征相似的煤层气区块具有重要的增产意义。探讨了负压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增产因素,并且对负压排采井的选择、使用负压设备的时机提供了排采建议。研究表明:由于煤层气常以吸附态赋存以及煤储层特点,负压排采技术在增大生产压差的同时,可能会起到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解除表皮污染、促进井间干扰以及增强甲烷滑脱和煤基质收缩等有利效果,同时也会起到加大应力敏感以及裂缝闭合的可能性。可见负压排采技术的正确使用,能最大限度降低废弃压力,提高煤层气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1 Strategic Status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In the global economy,coal will continue to dominate inthe energy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ld EnergyOutlook[1]of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 coalconsumption has reached 22 .8 %of the total primary energysupply (TPES) of the world,ranking No.2 among all fossilfuels (Fig.1) .From1973to2001 ,coal consumptionof the world wastakeover 20 % -25 % of the TPES, only less than oil , willcontinues this trendfor a longtime future .In…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基于煤储层低温氮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实验,认为珲春盆地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与岩浆热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煤储层的微孔隙非常发育,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促进了煤层气的吸附和储集作用。结合区域构造、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性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外部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整体上珲春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尤以盆地西部八连城、板石和城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最好,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煤炭安全生产趋势及其在人为、自然、政策等方面的威胁。在宏观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提出了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即从煤炭行业顶层设计着手,因地制宜地规划煤炭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和保护地方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调结构、转方式,向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煤炭产业链的融合,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煤炭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为建设安全、高效、环保、和谐的煤炭行业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对煤层气的地质认识及工程控制程度作为分级依据,以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好坏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对煤层气资源类型的新的分类方案,尤其是将利用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确定的煤层气地质认识资源划分为3级3类,有利于对煤田地质资料的再利用,能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第三次转换的新阶段,形成石油33%、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5%"四分天下"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代,"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禀赋造就煤炭59%、石油19%、天然气8%、新能源14%的"一大三小"结构,需开展能源结构转型革命,迈向煤炭40%、油气31%、新能源29%"三足鼎立"新局面。中国石油工业正在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形成"常-非并举"格局,开展从单体圈闭"油气藏"到大面积"甜点区"的理论革命、从直井天然能量到水平缝网"人工油气藏"的技术革命、从人工作业到信息智能化低成本开发的管理革命、从能源政治到重塑能源新版图的战略革命。中国能源转型道路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两大方向,面临煤炭清洁化利用、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未来支柱产业不明朗"三大挑战",需布局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大战略领域",开展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技术侧、能源体制侧"四大革命",把握现行国家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油价回暖、天然气规模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向"五大机遇",完成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两大动力,社会文明发展是内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根本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刘家煤层气区块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层气地质条件、煤层气钻井工艺及排采工艺,研究了刘家区块开采取得成功的原因。阜新刘家煤层气藏埋藏适中、煤层多且厚;盖层和断层的封闭作用、岩浆岩的圈闭封阻作用以及变质作用使刘家区块形成了局部富集的小区块。刘家区块依据区内火成岩和断层布局建井,以及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的进行煤层气钻井和排采工作,是刘家区地面开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家区块煤层气地面开采的成功为其他煤层气区块的地面开采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没有找到新的能源之前,煤炭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仍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很多隐患,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消防安全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客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煤炭开采生产中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发生火灾后,火势发展迅速,还时常会引起爆炸,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矿难事故,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中总结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分析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未来的煤炭发展中,新疆将接替东部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肩负起满足国家煤炭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新疆煤炭资源最丰富,居全国之首,煤炭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文章用SWOT方法分析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煤炭资源优势的同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以延伸煤炭产业链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新疆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煤炭生产、消费、储量现状及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即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使其从法令政策的监督执行者转变为行业健康发展机制的缔造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从资源开发的产权上,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划分为国家所有制和私营企业所有制两类,开发经营模式分为国有特大型煤炭集团和私营煤炭集团;通过国有特大型煤炭集团来保持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价格稳定,私营煤炭企业来完善煤炭资源市场优化配置。为建设安全、高效、环保、和谐的煤炭行业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不可再生资源的缺失限制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增长极限,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生产方式被全球化.但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存在原材料利益最大化、冲动投资和重复投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约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风险.规制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经济制度、企业规模尤其是重型化工产业比重等因素,建立激励性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基础产业,以技术创新之力掘循环经济之潜,控制投资规模,集群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体,便能推动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