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具有相对拥挤性的政府消费性支出 ,并讨论了最优的财政政策 .在特定的生产技术、偏好和随机冲击的假设下 ,描述了中央计划经济中的随机均衡 ,讨论了最优的政府规模以及政府支出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 ;刻画了分散经济中的随机均衡 ,得到了最优的资本税和消费税 ,并讨论了资本税的作用和政府支出的融资政策 .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2):325-332
运用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及对外贸易结构的非线性和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动态关联存在明显的区制转换性和非对称效应.在经济低增长状态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经济高增长状态下,投资消费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是造成经济增长剧烈波动的重要根源.在目前低经济增长状态下,政府可以通过提升有效投资、刺激消费、强化民生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等改革性措施来维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沿革,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论述了政府非税收入概念引发的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很多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新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各种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为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首先介绍了新疆旅游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及趋势;其次,针对新疆2005-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tata14.0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了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新疆经济增长与旅游业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泰尔指数、主成分分析以及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新疆2003年-2012年旅游经济的差异进行区、市域角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收入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小,其中亚心、北疆、南疆、东疆4个区域间差异呈现出增大-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M"型波动,且区域间差异已经成为导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新疆旅游经济结构呈现"橄榄球"型,球两极均由少数城市组成且变化缓慢,球体部分积聚着大量的城市且交替变化;通过σ、β收敛性分析发现新疆地区人均旅游经济增长收敛微乎其微,其中亚心区人均旅游经济无收敛趋势,南、北疆区相对收敛,且南疆收敛速度比北疆快20年,新疆旅游不存在俱乐部收敛;此外,政策因素对于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守军 《科技信息》2007,(35):279-279
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超常规增长和无序膨胀却是我国在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合理的非税收入秩序,近年来,山东省茌平县加大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力度,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在巴罗的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分析资本税、劳动税、消费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通过我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对资本征税阻碍经济增长,对消费征税促进经济增长,对劳动征税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福利性政府公共开支,建立一个连续时间随机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政府花费的波动及收入税率对经济的宏观影响,利用随机最优化方法,确定了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财富比、期望经济增长率和关注福利的政府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菡 《广东科技》2006,(11):38-40
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种形式组成。多年来,政府非税收入增长迅速,占财政性资金的比重也非常大。广东省现有预算外资金收入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信息系统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我国对现行的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进行了改革,颁布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通过对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对企业经营、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变化、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的影响的探索分析,认为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有利于促进不同性质企业的公平竞争和企业规模和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有序增长,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最优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带有政府花费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性地刻画了最优税收与最优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还证明了最优税收路径具有大道性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对各地区的投资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其中,宏观税负以地区企业所得税与营业盈余的比值来表示,回归结果显示,地区资本形成总额与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呈反向相关关系,与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向相关关系。在新税法取消地区税率优惠的形势下,要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加投资规模,就必须多利用间接税收优惠并完善地方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财政承受着各种改革成本的重负和支持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度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仍是现阶段必要的选择。近几年来,作为公共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收入增长很快,明显超出了GDP的增速。要扩大财政增收,除了继续关注税收以外,各种非税收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财政增收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充分考虑各种收入形式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以避免导向上的畸轻畸重而致使公共政策出现偏颇。应在最小效率损失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收入,促进各种形式的公共收入协调增长。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以税收为主的公共权力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广开财源,大力挖掘公共产权收入值得高度重视的增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公共产权收入的流失,减少分配不公,增强预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公平: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突出问题,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人们对公平的呼唤日益高涨。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其改革目标应由国情的客观要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决定。因此,公平是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类层次分析模型对居民刚性消费支出进行研究,发现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个人所得税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与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有密切的联系,并影响人均GDP增长;相反,人均GDP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着个税收入的发展.又应用协整原理,对人均GDP和人均消费两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从而确定CPI与GDP的关系,并计算出个人所得税每年增长率,然后利用几何平均值求出个人所得税的历年平均增长率.最后通过滑动增长模型求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利用非线性拟合预测模型和Lo-gistic模型预测出2009~2018年的个税起征点.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政府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新个税法。新个税法大幅度减轻了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顺应了时势和民意。但是,由于现行个税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个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偏低,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仍十分弱小。因此,必须加快个税制度改革,完善个税调节功能,使其真正发挥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978~2010年税制改革对税收总量影响的机理.运用描述统计量、多线段线性回归模型、邹突变点检验等方法,从税收总额角度实证分析了税制改革是如何影响税收变动的.结果表明:每一次税制改革都是卓有成效的,但影响的程度不同,主要是因每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引起的.因此,经济增长是影响税收总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东莞近10年的经济数据,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东莞税收增长的决定因素,但非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增长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东莞目前的宏观税负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未对经济增长造成阻碍;东莞税收弹性指标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东莞税收持续增长的3点建议:壮大税源经济,提高税源质量;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开辟新兴税源;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源控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1990—2017年南京市的年度数据,通过构造VAR模型,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结构3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南京市的金融发展给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南京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能正向刺激南京市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则不利于经济增长;总体而言,南京市的金融发展会对其经济增长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