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0,(36):252-252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本文深入剖析评价了人际吸引的六大因素,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阐述六大因素如何影响人际吸引的。最后,根据影响人际吸引的相关因素,从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两方面提出如何提升人的人际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2.
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王胜男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90-91,83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个体被接纳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自尊量表》、《对人坚信量表》和《被人接纳程度估计量表》对1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尊、人际信任与被接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人际信任对个体的被接纳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和团体依恋的影响,目的取样选取95名大一新生分为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46人).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3学时的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处理.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被试施测人际问题量表(IIP-3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团体依恋问卷(GAS).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在人际问题得分上显著降低,而对照组人际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但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变化;对照组在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和个体依恋焦虑、回避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变化.可见人际取向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提高大一新生的团体依恋,但对个体依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志愿精神与个人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关系,认为志愿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意义是通过促进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来体现的,从而也使得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了可持续的合理的人文支持和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时代,每个人都有刻划自己品牌的机会,个人品牌化成为现今社会一大风景。本研究结合大众传播系统模式理论,分析新媒介语境下,个人品牌化活动的传播规律及其组成元素,在此基础提出个体传播模式:希求解读”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网络人际化传播行为和传播特点;分析影响历史人物发展的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促进台湾青年到大陆创新创业就业政策研究成为两岸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该文运用跨域治理理论剖析政府理性决策与必须考量的个体角色价值、事实及人际判断,尤其是青年世代认知价值及如何汇聚个人、群体人际共识,再通过两岸"南南合作"的民间交流机制与平台,扩大现有的功能与范围,依台湾中南部交流与合作的相关内容,提升两岸社会经济交流层次,向南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倾斜。  相似文献   

8.
人不能存在于社会之外,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总要同他人广泛接触.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这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人际交往中,个体总会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这种印象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行为.因此,怎样才能给人良好的印象,使彼此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中,这是个体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主、客体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它在人际吸引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人际信任思想,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人际信任与文化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信任思想的梳理、剖析和解读,得以管窥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特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仍然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从而促进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善中国人的人际信任状况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健全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袁博成  金春玉 《科技信息》2013,(21):172-172
研究目的:研究北京城区学校人际质量现况,以便探究我国大城市城区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特点,为促进此类地区学生健康发展。研究方法:选取城区中小学生共1093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男、女生在人际质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男生对负面人际质量的认同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生、初中生在人际质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初中生对负面人际质量的认同显著高于小学生。结论与讨论:该地区人际质量尚有待加强,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1.
人际敏感性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者常从人格变量,低自尊倾向和人际知觉特性三种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围绕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对比探讨,并对人格视野下的定义加以详细阐述。众多研究表明,高人际敏感性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着负面影响,根据人际敏感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支持应适当降低人际敏感性更有利于个体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还从潜在机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和心理干预四个方面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人际关系理论简要解读,以及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类型及特征进行简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人际关系理论在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的应用,关注科技创新个体的社会心理,正视科技创新团队中非正式组织,进行人际有效沟通和提高创新个体满意度,以裨益于科技创新团队创造力的激发。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团体依恋问卷(GAS)、人际问题量表(IIP-32)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团体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个体依恋焦虑、回避分别与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在同时考虑团体依恋时,个体依恋焦虑对人际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说明团体依恋在个体依恋对人际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个体人际吸引的自我描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12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参加两个实验,考察了人际吸引与个体自我描述间的关系。实验一发现:中心描述能够增加专业人员的人际吸引力,而边缘描述能够增加普通人员的人际吸引力;场独立的被试对中心描述的确信度高,场依存的被试对边缘描述的确信度高。实验二发现反自身利益的自我描述能够增加个体的人际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个体智能组合的范畴和性质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英语语音课程中如何构建适应学科特色和兼顾学生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对英语语音课堂教学的调控与反馈,更好地促进其语言、人际、音乐、内省等多种智能和潜能的开发,使良性的个体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人元功能之一。本文运用韩礼德的有关人际意义理论分析了蕴含在奥巴马获胜演说中的人际意义及其实现手段。揭示了人际表达手段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该演说及其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是由James Martin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重点研究人际意义。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出现了研究的新潮。本文将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休闲体育作为人类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中介,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探讨休闲体育的特点及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是竞争情报的灵魂。随着竞争情报的发展,人际网络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介绍了人际网络在竞争情报活动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问题,阐述了人际网络在竞争情报活动中应用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成永志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141-142,150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八种相互独立的智能,智能是发展的。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教学观,并改进教学设计理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尝试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用核心技能、创新能力,以期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