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河南省砂土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划分选取八个县乡有代表性的十个自然村进行农田能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砂区农田生态系统投能的共同特征是有机能投入为主,无机能投入为辅,有机能与无机能相结合的农田生态系统。农田能量投入产出的特点是以农业内部能量转化为主,外部能量为辅的半封闭式能量投入产出系统。农田能量投入产出关系呈Logistic曲线。产出能总量与有机和无机能投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二者之比均呈负相关,当有机与无机能之比为1:1.1时,农田产出能最高,有机与无机能之比为1:1.63时,农田能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三峡库区家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能量、货币在系统投入与产出的过程中进行了能值分析,对家庭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亚系统能量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能值评价,通过能值指标分析了辅助能投入结构、辅助能投入比例以及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亚系统和养殖亚系统的能值产投比,提出了家庭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地区发展甜高粱乙醇的能量和经济盈亏问题,选取中国黑龙江东部、新疆中部、山东北部和海南4个典型地区的甜高粱液态发酵制乙醇生产系统建立模型,设定不同的副产物利用情景,以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并比较了乙醇在全生命周期内能量和价值的投入和产出。研究结果表明:1)原料的农田产量是影响能量和价值产投比的主要因素;2)副产物联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效率和经济效益;3)同美国玉米乙醇相比,中国甜高粱乙醇在能量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相当、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能量生态学为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19个家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牧型、农林型、农副型、综合型家庭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可分为系统外输入能量、系统内子系统之间流动的生物能、输出到系统外的生物能;农牧型、农林型、农副型、综合型家庭农业生态系统农田子系统无机能投入具有较高水平,带有石油农业特征;畜禽子系统的饲料能决定畜禽子系统投入能量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田生态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经由能量投入产出,不断循环、转换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进行能量分类以及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力求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效益的途经和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复合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结构及其增殖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制约复合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作者对青海门源种马场和其中一个家庭牧场1987-1988年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大牧场及其家庭牧场生产系统的价值结构和转化效率,并与相应的能量流对比,结果指出:每年投入草地价值平均3.76yuan/hm^2,投入畜群16.0yuan/hm^2,平均每年每公顷产出畜产品39.1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交通行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河北省交通行业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指标体系,根据2000-2006年河北省交通行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数据,对科技投入与产出两组变量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构建河北省交通行业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典型相关模型。并判别投入一产出各分变量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露  旁亚新 《天津科技》2005,32(5):14-17
以国家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R&D人员、科学家工程师为科技投入的主要因素,以专利申请量、三大系统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作为主要的科技产出,通过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新型的多元统计方法--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进行建模,从中发现影响我国科技产出的主要因素,以调整我国的科技发展政策,提高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科技投入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国科技发达的地区无一不保持着较高的科技投入强度,但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的推动作用不仅取决于科技投入的多寡,还取决于科技投入的时间与方向。为了更有效地分析青岛市科技投入对于科技产出的作用,有必要将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的影响进行动态定量分析。考虑科技投入到产出的时滞性,应用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科学选取指标,采用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青岛市2004—2015年间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进行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转化阶段,科技投入到科技产出的时滞期为2年;在成果转化阶段时滞期为0.5年;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相互影响以及RD全时人员对科技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5):650-655
本文从"创新投入(RD)—中间产出(专利和市场交易)—最终产出(产值)"3个层面对我国创新系统进行逐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RD投入与创新型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专利数量和基础研究成果大幅增加,已远超越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中间产出的最终转化效率不高,限制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整个创新系统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客观评价重庆能源投入产出效益,探究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能源结构优化,是当前重庆能源消耗走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能源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能源投入和经济社会等产出因子科学分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通过构建的能源需求结构方程以及DEA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进行了一系列DEA实证研究,得到了重庆能源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获取了能源冗余投入(径向改进和松驰改进)值、规模效应值、综合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确定了DEA弱有效、DEA强有效、DEA完全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并在此基础上对2016—2020年重庆能源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重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优化"十三五"重庆能源消费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产出及替代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劳动和资本之外的能源投入要素分解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投入,建立了一个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基于岭回归进行了分析,估计了各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相对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对经济产出的总体规模报酬递增;电力和石油的经济产出率高于煤炭,并可以有效替代煤炭;技术进步速度依次为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符合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努力提高石油比重的特征;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能源的特性没有体现可能与其比重较低以及更多用于生活部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概念设计方法在考虑多种能量对象细节特征匹配性方面的不足,以能量转换产品基因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异物理量间最短路径知识的启发式搜索求解模型.一种海浪照明系统的概念设计实例证明:该模型不但能在复杂能量转换系统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正确考虑输入输出能量对象在细节特征上的匹配性,增强组合解的可行性,而且能借助最短路径知识和其他启发式知识较迅速地从知识库中找到合适的组合原理解.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其优良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学习能力,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的非线性分析中.在中国锦屏极深地下实验室(CJPL)中的低本底液闪中子探测器一直在记录着中子的本底数据,探测器输出的能谱实际上是核反冲能谱,与输入能谱可一一对应,并随着输入能谱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可以将探测器输出信号输入到训练过的神经网络中判断输入能谱.本论文采用的神经网络为Elman神经网络,训练神经网络采用的数据为Geant4模拟所得.将实验获取的核反冲能谱输入到训练过的神经网路进行反解,最后Elman网络反解出的Am-Be中子源能谱与真实谱误差在0.1%~11.8%,反解出的~(252)Cf中子源能谱与真实谱误差在0.1%~8.9%.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特性,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入输出增益普遍较低.这在光伏类型的低压输入高压输出应用中面临增益不足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新型电能变换拓扑,研究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MC-WPT系统的阻抗特性以及能量传输特性,给出改进型桥式补偿网络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桥式补偿网络的参数设计设计方法.最后,本文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可实现2~9倍的输入输出增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于相互作用运动物体进行了新的动力学分析,给出了交叉项的能流解释,并指出了交叉项的出现,不是单纯坐标变换的结果,而是运动物体机构能流5的输出与输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木材采运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木材采运系统中,物质流可分为木质流、生物质流、养分流、土壤流和水分流,能量流推动物质流的流动和转换。用输入、排放、输出3股物质流组成的木质流图,反映出木材采运系统各工序内部和工序之间的物质流动,可分析系统的立木资源效率和环境负荷。采用输入、输出、加入、损失、回收他用5股能量流组成的能量流图,反映出系统各工序内部和工序之间的能量流动,可用于分析单位能耗和能量效率。对原木采集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采集系统中各物质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