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是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07,(8):67-67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在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中,认识论占据了很大比重。从本章第一句,即开始讨论道德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关于什么是“道”,孔子一言以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乾为天,为刚,为阳;坤为地,为柔,为阴,两者的有机组成就是“道”——姑且借用这个字,正如道家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相似文献   

3.
体会智慧     
雨涵 《科技智囊》2011,(1):85-85
什么是值得我们一生探寻的问题?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可见,如果能够闻听到宇宙与人生的根本之道,活一天即抵得上一生的意义,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可见,这个宇宙与人生的根本之道,只可体悟,  相似文献   

4.
小易 《科技智囊》2007,(5):67-67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相似文献   

5.
两汉经学极盛,在后汉时期“我注六经”的治学之风达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到魏晋时,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尊《易》、《老》、《庄》为“三玄”。他们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旷达,善作惊人之语,开启了独具轻力的玄学时代。现试就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撮要论之.一、辩证思想的启示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在这里,老子首先…  相似文献   

6.
汉末,士人与政权日益疏离,正统观念逐渐淡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丧失。人们开始超越儒家道德标准而寻求独立的自我价值,个性意识觉醒,从而导致了对自然之美的发现。对儒家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破除,是自然山水向人类呈现自身之美的前提;对儒家道德理性的扬弃和承认感性需求满足的合理性,使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了士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摆脱对政权、君主的依附地位,体道的人生超越了入仕的人生,道与美的相通,导致了士人由体道而走向发现自然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7.
DNA通常被称为遗传微粒,其中带有遗传信息的片段称为基因。 DNA是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基因图谱理论分析循环经济,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和谐DNA”:任何经济系统都以特定的发展哲学作指导,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哲学是和谐哲学;任何经济系统都有特定的增长要诀,而循环经济的生产增长密码是和谐生物;循环经济之奥在于循环,而循环周流之道即和谐往复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循环经济即和谐经济;循环经济的文明指归当属和谐文明。正因为循环经济内涵着“和谐DNA”,故发展循环经济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热;“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
古代秦巴先民克服秦岭、大巴山阻隔,开通了数条古道,史称秦巴古道。开县位于秦巴古道重要路段,据有巴夔之喉衿、襄峡之唇齿的战略要地。三峡秦巴古道早在西晋就已经开通,唐代拓展成洋万涪道、洋渠道和荔枝道,传统上又称洋巴道。宋蒙战争时期,秦巴古道开县段是双方必争之地,几易其手,成为影响全局的军事通道。明清时期,开县秦巴古道降为商道,商贸日盛;小川北道、东西向通道、南北向“三纵一横”的小道,构成了以秦巴古道为主伸向四方的开县交通网。历史上,三峡开县秦巴古道不仅是一条经济动脉,一条军事通衢,还是一条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销走过了漫长的10多年历程,有牛市,也有熊市,但至今仍是乱象环生,没有步入正轨,让真正想在直销行业创一番事业的人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自然很多,但归根结底一句话:缺少诚信。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由此可见,丧失了诚信的中国直销,乱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1.
小易 《科技智囊》2007,(7):75-75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遇,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这一句继续承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章节主旨,并最终推出“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大结论。综合来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前半章强调对“果”之“因”的把握;而后半章则重点在于对“因”之“果”的阐化。  相似文献   

12.
周礼和儒家之礼都是对社会的规范、对人的约束。阮籍不赞同也不反感它的存在;魏晋之阮伪礼之风甚嚣尘上,不仅亵渎了礼的原则,也践踏了人类的善良与本真。于是,阮籍率意任性,践行自然之道,以此呼唤自然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几千年来,西人一直探寻万物之本原。秦勒斯至德谟克利特为自然哲学一派;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经亚里士多德再经伽利略再经牛顿至于爱因斯坦为数理科学之另一派。然而,他们异道而同回,认为“无”乃万物之本原。无则无焉,然而真有生发万物之健力。中国圣人强字本原曰“易”、“道”、“无”,所示与西人不异。此三者同一,所异者,名也。圣人臻...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出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逆时之士不满于现实,不愿与世沉浮,他们固守着自己的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或躬耕于田园;顺时之士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陈丽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4):88-89,98
朱熹的美学思想主要由“文道之辨”、“理象之辨”和“诗辨”构成。朱熹认为“文”与“道”是合一的;在“理”与“象”的关系问题上则认为理为象之根本,象为理之应用;关于“诗”。朱熹情有独钟,所论涉及诗学的方方面面,并特别推崇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古风古意。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一贯重视人才,有着颇具传统道德色彩的人才观念。他认为举贤用能既是治世之道,也是“仁”德之举;主张在用人原则上要广收慎用,珍视国家“名器”;在用人标准上,强调要德才兼顾,重视品德优劣;他还认为,人才以陶冶而成,主张对人才应以身垂范,“勤教严绳”,尤其要注重诚、廉、俭、勤诸德之养成。  相似文献   

17.
上海申花足球队取胜之道评述罗鸿伟,孔祥(平顶山师专学生处省、体育系)阔别33年之后,上海申花足球队在1995年再次登上了全国冠军的宝座,并且创造了一连串的辉煌;甲A联赛连续11场保持不败;甲A联赛进行到第19轮就结束了夺冠之战,并且把与第2名积分的距...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与思维——在混沌的边缘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道德经)可以说,现代复杂性科学,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国古代“道德经”中所称的“众妙之门”。在复杂性科学中,“混浊的边缘”和“自组织临界性”是两个很深刻的概念,此两者亦可谓“同出而异名”(道德经)。它们是近一二十年来,以美国桑塔费研究所的学者们为代表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对线性思维和还原论的反潮流,它引导我们换一个方式并用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与思考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乃至去观察产生了生命和自我意识的整个宇宙。一、“混饨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高岳嶂 《奇闻怪事》2009,(12):30-32
闲读老子的《道德经》,出于职业的敏感,竞悟得了一些管理之道。虽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在实践经验与老子的睿智之语交融撞击下,禁不住要写一写、道一道了。  相似文献   

20.
袁虹 《河池师专学报》2010,(3):30-33,54
音乐赋发展到唐代,在乐教思想,文道说,重功利文学观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更加注重理的阐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尚理倾向。具体表现在赋作内容多述说君臣之道、处世之道或生活中的其他哲理;在对音乐的描写上多以抽象之语叙述;在创作程式上也体现出由尚情转向尚理的趋势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