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甘肃省各地区资源保障能力、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86个县级行政区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 416 2,处于临界安全、预警状态。在空间维度上具有东部低于中部,中东部低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低于汉族地区的特征。在各子系统中,社会压力占压力子系统主导地位,人口密度平均贡献率最大;生态安全屏障指数占状态子系统的第一主要地位;响应子系统中,经济响应平均贡献率文化响应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需要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了重庆市1997-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依据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重庆市1997-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构建生态压力定量模型,即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997-2008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035 4 hm2增长至1.452 3 hm2,人均...  相似文献   

3.
以Landsat7/Landsat8卫星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对鄂州市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评价.该指数模型根据湿度指标(WET)、绿度指标(NDVI)、热度指标(LST)以及干度指标(NDBSI)等4个指标进行构建.在ENVI软件的支持下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求出4个指标因子,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果,结合各指标因子进行评价及综合对比分析,制作专题图和表格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鄂州市2015年生态指数平均值较2013年生态指数平均值提升0. 06,但随着城市化扩张的加剧,鄂州市2018年生态指数较2015年下降0. 10,生态环境质量变差,且较2013年下降0. 04.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和投影寻踪法的 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投影寻踪法,建立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995—2013年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由1995年的"低"增大至2013年的"较高";压力指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增加,状态指数持续减小,响应指数随着经济和政策的影响逐渐增大。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景观生态系统质量日益下降,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能够显著缓解风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生态宜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宜居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支撑、环境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活便利水平等4方面选取24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AHP模型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得出生态宜居度评价值,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演进、空间相关性研究,并引入影响因素诊断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生态宜居度逐年上升,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不一,地区之间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并出现明显分层现象;2)地区间生态宜居度差异较大,形成"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莫兰指数值分别为0.350、0.375和0.397,表明生态宜居度存在正空间相关性,且有进一步增强趋势;4)主要影响因素的二级指标为全社会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一级指标为经济支撑水平,经济因素是影响湖南省生态宜居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DPSIR模型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这5个方面来建立指标体系,力求体系能够反映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熵值法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用DPSIR模型的原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2001-2006年间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出的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用DPSIR模型与改进熵值法的结合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泰国国家官方2008~2013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年际变动指数、年际集中指数、月际变动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运用BCG矩阵模型对泰国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泰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在波动中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亚洲和欧洲成为最大,也是最具有活力的洲际市场;中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成为最具活力的客源国;客源市场季节性总体不明显;游客地理集中度持续快速上升;中国、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是泰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国,也是明星或金牛市场。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从时间尺度上(1996-2005年)对南宁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了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南宁近十年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2001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2年、2004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3年、2005年处于安全状态,这表明南宁2002年以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其生态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分析压力、状态、响应3项指标指数与城市生态安全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人文响应指标对南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3):431-435
以生态足迹原理为基础,计算了榆林市2001—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2013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从3.522 hm~2上升到了4.29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145 hm~2下降到了2.455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120上升到了1.748.由此看出,榆林市的自然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榆林市今后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估算各省区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基尼系数和空间均衡指数考察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状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2771和0.3779,生态压力空间相对均衡,但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总体偏差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多属于人地和谐型空间模式,生态压力空间不均衡因子以东部发达省市居多;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关系的区域差异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成因。从生态压力空间均衡格局出发,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经济政策是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矛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参数流变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对金钟面板堆石坝进行三维流变分析,得到了考虑堆石流变后坝体、面板的应力变形.分析研究了堆石流变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面板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堆石的流变效应后,坝体变形有所增加,坝内拉应力区域变大,最大拉、压应力值有所增加;面板的挠度和轴向变形都有所增加,面板的拉应力区域和拉应力值也有所增加,而面板压应力区域有所减少,但最大压应力值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谢永琴  刘莉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311-1322
基于2004~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截面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引力模型,探讨了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省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3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态势,但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2)9省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两极分化,发展不均衡,黄河下游地区协同水平明显优于黄河中游和上游地区;(3)黄河流域整体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强度弱,需要强化高耦合协调地区对流域其他省区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8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变动趋势、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安徽省碳排放足迹呈上升态势,煤炭足迹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碳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而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  相似文献   

14.
竖向荷载下土工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工袋在竖向荷载下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应力及袋子张力。土工袋由土体和编织袋2种材料组成,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本构模型,编织袋采用改进的两节点张拉杆单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土工袋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别发生在土工袋两侧边缘和土工袋表层,孔隙水压力随加载时间先增长后消散,同时,袋子的平均张力与荷载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人均能源足迹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到了辽宁省1999~2008年间人均能源足迹由1.753 hm2增大到3.107 hm2,同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2.847 hm2增大到4.729 hm2.约60%以上的生态影响是由能源消费造成的,并且能源消费造成的生态压力逐步增大.建立并运用人均能源足迹分解模型对辽宁省能源足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证分...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方面构建南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析2009-2013年南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而言,2009-2013年南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逐年恶化趋势,由临界安全等级降为不安全等级;就子系统而言,压力子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虽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仍处于非常不安全等级,状态和响应子系统都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由不安全等级降为非常不安全等级;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其中城市化率、单位播种耕地粮食产量、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水土协调度、第三产业比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等为主要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等指数,研究中国2000—2007年能源利用情况,分析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碳足迹状况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优化能源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结果表明:2000—2007年总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碳足迹从2000年10.45hm2/人增加到2007年28.61hm2/人,增幅达274%;2000—2007年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生态压力和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0年的9.77增长到2007年的26.74,增加值为16.97,但这段时期内,我国能源利用碳足迹产值却在下降,从751.96元/hm2减少为682.44元/hm2;2007年各地区碳排放差别较大,排放量最大省份是河北省,为2.98×1013 t,最小省份是青海省,为2.25×1012 t;地区间碳足迹产值与生态压力差异明显,但存在高峰值现象,并且两个峰值均出现在上海市.  相似文献   

19.
以湘江城市段为对象,对区域性的本地生态足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提出一种研究方式.在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本地生态资源生产占用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出发,分析湘江城市段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再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生态足迹与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段在1999~2008年间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年均生态足迹是年均生态承载力的18.35倍.岳阳市的年均生态赤字最大,而长沙市的最小.社会经济对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正向驱动力明显强于负向驱动力.经济发展模式和食物供给需求是促使湘江城市段本地生态足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其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