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不同温度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生存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的长白仔猪30 头( 25-35 kg) ,随机分为常温实验组( 环境温度25℃ ± 1℃,湿度35% ± 5%,n =10) ,干热环境Ⅰ组( 环境温度40. 5℃ ±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干热环境Ⅱ组( 环境温度41. 5℃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将实验动物置于人工实验舱内,按实验设计设置相应的环境参数,分别在各自环境暴露3 h,建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生命体征及死亡时间。结果1. 常温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体温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水平,稳定期后呈进行性下降; 而干热Ⅰ组休克后缓慢上升,两相邻时间点温度无显著差异; 干热Ⅱ组模型成功后体温很快升至42℃,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直至动物死亡,相邻两时间点体温差异显著。2. 常温组模型成功后三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567 ± 16. 9) min、( 178 ± 3. 6) min、( 61 ± 2. 8) min,三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显著。结论1. 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环境,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可加速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死亡; 2. 而沙漠干热环境Ⅱ组存活时间更短,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环境每升高1℃,可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生存时间。3. 体温升高的速度与死亡速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越快死亡时间快,生存时间越短,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体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猪低温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冬春尤甚。此病以母猪、大肥猪发病居多,小猪则发病较少。其典型症状为体温下降在36℃~38℃之间,食欲废绝。 体温下降往往是多种疾病后期的死亡预兆。如猪的传染病、中毒等,临死前均有体温下降症状出现,但本文所说的低温病,从发病开始,  相似文献   

3.
猪肺疫是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41-41.5℃,精神萎靡,粪便干燥,尿色黄,张口呼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贵州小型猪肾阳虚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方法:每天用含有1%的腺嘌呤和1%地塞米松饲料喂养贵州小型猪,连续饲喂30天,观察贵州小型猪一般情况,测每日体温,检测血清睾酮(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尿素氮(BUN)、肌酐(Cr)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贵州小型猪表现出怕冷畏寒喜暖,体温降低,生殖减退,小便清长,蜷缩弓背,精神萎靡,消瘦等肾阳虚症状。检测指标模型组血清T含量升高,FT3、FT4、TT3、TT4明显降低,BUN、Cr升高。结论:结果符合肾阳虚生化改变和生理症状变化,说明腺嘌呤和地塞米松联用制造贵州小型猪肾阳虚模型是可行的、可靠的,可为人类肾阳虚症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北京地区实验用小型猪设施环境因子控制状况,为制定北京市实验用小型猪环境设施等级标准提供基本数据。方法GB14925-2001附录A~H规定的检测方法。结果普通环境小型猪设施5个,7次静态检测,3次动态检测。屏障环境小型猪设施3个,3次静态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工作照度、动物照度、噪声、气流速度、换气次数、落下菌、空气洁净度、压力梯度、氨浓度(动态)等环境因子。检测结果基本控制在GB14925-2001要求范围内。结论北京地区实验用小型猪设施环境控制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现在没有小型猪普通环境及屏障环境的国标与地标,但且忽略了小型猪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因子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至3月湖北省荆州市李埠、太湖、马山、纪南和曾侯等乡镇的猪场在育肥猪中爆发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传染病。造成大批死亡,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传染性性胸膜肺炎,并用氟苯尼考、复方长效土霉素、复方磺胺嘧啶钠号注射液以及青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分别对287头大中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畜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显示,用氟苯尼考对大型猪和中型猪的治疗效果均为最好。60kg以上的大型猪的治愈率达97.96%,30kg~60kg的中型猪的治愈率为95.00%,平均治愈率为97.10%。  相似文献   

7.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不良;中期食欲废绝、粪便干燥、流产;后期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及体侧皮肤发绀等临床症状。预防诊治主要从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保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树麻雀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树麻雀的体温调节,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的气候箱驯化树麻雀日体温、光照和黑暗两时段体温,以及季节驯化树麻雀的体温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环境温度对树麻雀体温影响显著(P〈0.05),低温环境中树麻雀体温调节标准升高;光周期是树麻雀体温日节律调节的信号,光消失时树麻雀将启动相应的降低体温标准的节能预算对策;树麻雀体温的季节性差异极显著(P〈0.01),夏、秋、冬和春四季树麻雀体温依次降低。总之,能量收支预算决定了树麻雀体温调节,高的体温和体温调节能力是树麻雀能够成为具有较高适合度的遍布物种的重要生  相似文献   

9.
速眠新Ⅱ对幼龄贵州小型猪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速眠新Ⅱ在贵州小型猪幼龄猪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方法将30头贵州小型猪幼龄猪分成两组,A组用速眠新Ⅱ0.15 mL/kg肌注麻醉;B组用0.1 mL/kg速眠新Ⅱ与3.5%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0.5 mL/kg同时肌注麻醉。两组动物均进行腭裂造模术及腭裂修补术、器官切除术、腹腔探察术、清创术等手术。观察两组动物的麻醉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及动物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A、B两组的诱导期分别为(7.67±5.20)min、(3.58±3.20)min;维持期分别为(40.17±4.96)min(、60.50±17.3)min;苏醒期分别为(7.00±2.45)min(、56.27±33.60)min。体温变化:A组先下降,后上升;B组总体持续下降。两组动物呼吸频率和心率平稳。结论速眠新Ⅱ用于幼龄贵州小型猪外科手术中的麻醉、镇痛和镇静及肌松效果良好、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有机体具有一定的热能,这种热能就决定了有机体的体温,而体温和热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机体所组成的成份加以限制的。也就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动物可以产生热能,同时还要同外界环境交换热能,动物根据不同的外环境,它既可以吸收热也可以散发热,以维  相似文献   

11.
李海辉  傅新友 《科技信息》2011,(22):356-356
近几年在我国多个省、市都有发生猪口蹄疫病,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有些属猪水泡病,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猪的口、鼻、乳腺和蹄部形成水疱性病变,猪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以秋末、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发。上面介绍猪口蹄疫病,现在再介绍一下猪水泡病。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在蹄、鼻、口腔粘膜和母猪的乳头周围皮肤出现水泡。病程10-15天,一般能自愈。病毒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污染的猪舍内可存活2个月以上。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在潮湿天气,特别是猪群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调运频繁等情况下易发病。发病率高达70%-80%,而病死率很低。本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粪便、屠宰生猪的污水及未煮沸的泔水是主要传染源。典型的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在蹄冠、蹄叉、蹄踵出现水泡,水泡约有米粒至黄豆大小,数量不等,若有细菌感染,局部化脓,严重的可使蹄壳脱落,病猪趴卧。约有5%-10%病猪的鼻盘、口腔粘膜、齿龈有水泡和溃疡。部分母猪乳房有水泡出现。轻型的少数猪全身症状较轻、传播缓慢、隐性型的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不易发现。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病极为相似,症状难于区别。为合理正确地对猪口蹄疫病和水泡病做出鉴别,我们应充分掌握两病的基本知识,便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更好地把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做到位。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脑室注射6-OHDA对达乌尔黄鼠体温及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脑室注射200μg 6-OHDA产生一个短暂的急性低体温效应,在室温环境中体温下降幅度为5℃左右,在5℃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7℃左右。脑室注射第二个剂量6-OHDA所引起的低体温效应比第一次明显减弱;中枢投入α-受体阻滞剂可以取消此低体温效应。(2)脑室注射6-OHDA对体温调节能力仅有暂时性影响,注药20小时后,体温调节能力即可恢复,动物在寒冷环境中和正常动物一样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这些观察结果为应用6-OHDA于冬眠实验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寒冷环境有助于减缓人体衰老速度,并通过实验观测证实了人体体温下降是抗寒功能开发的必然结果,预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为非药物地实现体温下降方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生产中的高温作业以及应急救援中的消防灭火等,对高温环境中的人体安全防护研究提出了需求。该文建立了将热生理反应理论计算与人体模拟实验相结合的高温环境人体安全评价方法。应用高温实验舱和红外热辐射板建立高温实验环境,应用理论模型实时计算出与热环境相对应的所需出汗率和体温的变化,应用NEWTON暖体假人模拟人体被动升温、显性出汗的交互过程。在热辐射温度为30~40℃的热环境中,研究人体体温、出汗率的变化,并从体温过高、出汗脱水两个角度判断人体所处的安全状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生理响应,并对人体安全情况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学进 《科技潮》2013,(4):10-10
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一些养猪场滥用抗生素,有的为了让猪卖相好,给猪喂食有机砷制剂,以致养猪场成为耐药细菌的选拔场。这些耐药细菌通过猪粪便流入外界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参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其受体亚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多巴胺(DA)、5-HT、NE伴随大脑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而增加。提高5-HTR2活性会引起体温升高,而提高5-HTR1A活性的则会引起体温降低,DAR1、DAR2两者协同作用于体温的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及平衡的破坏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的因素之一。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大脑和核心温度升高,脑内热储备过多,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提高DA、NE的活性可抑制高温介导的中枢疲劳,改善热应激下运动能力,但未能证明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动5-HT介导疲劳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有关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的体温研究情况.经过连续两年的测定研究发现,钉螺机体具有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它与稳定环境间的温差集中于0.1℃附近.文中还讨论了有关钉螺体温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定量讨论生物体的传热规律,在建立所研究对象的生物传热模型基础上获得其解析解,以猪舌和人舌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创和无创实验方法获取舌体温度与血液灌注率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曲线,研究舌体的传热过程。在理论计算中将舌体简化为楔形体,针对舌体的传热特性建立猪舌的准一维传热模型,方程的形式为二阶变系数非齐次方程,并求得其解析解。将人舌的有关数据代入模型进行验算,所得计算温度值与由热像仪测得的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此种建模及计算方法可从理论上定量分析血液灌注率与舌体温度分布变化之间的规律,同时说明人舌与猪舌温度分布随血液灌注率变化的规律相同。该模型亦适用于其他有内热源的近似于楔形肋生物体的传热计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洋县某猪场生猪体温正常,但食量下降,肌肉震颤,瘫痪和粪便臭味特殊等症状,经观察访问、剖检,诊断为猪阿散酸中毒。通过改喂饲料、充足饮水、注射葡萄糖、VC、肌肝等治疗措施,使症状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