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计算出最优簇头数,并使用数学期望值法计算得到簇头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最佳距离。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EACH协议降低了网络能耗,增长了网络存活时间,增加了数据发送总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环能量消耗最小原则,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簇头数的环形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首先计算出网络中每个环的最优簇头数, 然后在最优簇头数的基础上, 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不同大小的簇, 最后在选择簇头时, 考虑了每个环的最优簇头数与相应环中节点数目的比值、 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簇成员节点到簇头节点的最短距离与簇头节点到基站距离的关系. 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内节点通信能量消耗过多的问题, 均衡了网络节点的能耗.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提高了网络能效和扩展性, 平衡了网络能耗, 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环能量消耗最小原则,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簇头数的环形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首先计算出网络中每个环的最优簇头数, 然后在最优簇头数的基础上, 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不同大小的簇, 最后在选择簇头时, 考虑了每个环的最优簇头数与相应环中节点数目的比值、 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簇成员节点到簇头节点的最短距离与簇头节点到基站距离的关系. 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内节点通信能量消耗过多的问题, 均衡了网络节点的能耗.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提高了网络能效和扩展性, 平衡了网络能耗, 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激光表面淬火的机理及50Mn材料CO2激光表面淬火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淬火过程中对激光功率密度,扫描速度等参数选择的一般原则,最后介绍了50Mn钢零件批量淬火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优簇头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LEACH路由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簇头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LEACH路由协议,该协议模拟真实传感器网络情况建立了三维空间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方法得到LEACH协议的最优簇头数,使网络能耗达到最优.在能量优化的同时把增强安全性作为设计目标,根据LEACH协议的特点,采用预置共享密钥对的方法,在簇头选举和数据传输阶段采用在数据包尾部捎带加密信息的方法,实现数据加密,在只增加少量能量开销的情况下数据机密性得到了实现.仿真验证了新协议的有效性,在能量优化的同时提高了路由安全性,延长了网络生命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激光物理理论对Yb:YAG微片激光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用于研究镱浓度对Yb:YAG微片激光器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不同浓度下,通过改变晶体厚度和输出镜透过率提出了Yb:YAG微片激光器的优化运转方案。通过选择较厚的2mm、较低浓度10at.%掺杂的Yb:YAG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激光性能,或薄1mm的具有较高浓度20at.%掺杂的Yb:YAG晶体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激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激光淬火提高气缸套耐磨性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动态、技术难点、强化机理、激光处理工艺及淬火方式,讨论了激光淬火轨迹和表面预处理对强化效果的影响,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气缸套及缸体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不仅激光淬火缸体延长了寿命,而且与之匹配的非激光处理活塞环的耐磨性也提高50%左右,缸套与缸体的寿命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8.
MoCu球铁激光淬火过程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激光淬火过程的特点及复杂性,提出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激光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分布的传热学数学模型;在计算中对热物性值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段线性回归处理;激光淬火属快速加热范畴,奥氏体化点相应提高.相变潜热则根据相变量的多少以温升、温降的形式加以处理.以MoCu球铁为例对不同激光处理参数下的温度场及组织分布进行了计算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激光强化半钢轧辊的实验研究与温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角度分析了半钢轧辊表面经过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性能改善情况,着重讨论了改变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对轧辊在激光辐照之下经历的热循环过程作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辊面激光淬火的原理,对光斑附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分布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激光淬火裂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淬火原理角度出发,将激光淬火与传统淬火等表面处理方式进行详细比较,分析了激光淬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对比了激光淬火、高频感应淬火、化学热处理、等离子淬火相互间的异同,为深入了解激光淬火工艺技术,正确选择金属表面强化处理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W18Cr4V钢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d=1.5mm,q=124W/mm2,v=18mm/s时,激光淬火加热温度处于Ac1~T熔范围之内.可以得到无表面熔化的淬火层,淬火层深度0.25mm,淬火层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显微硬度HV0.1950~10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评价脉冲激光光束质量的同步测量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脉冲激光光束和CCD测量系统的特点,提出在低重复和高重复频率情况下的多种同步测量方法,并通过对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实验加以验证。结果 成功地在不同脉冲频率下对YAG脉冲激光光束质量进行了评价,并计算出光束质量因子的数量级为10。结论 所提出的同步测量方法用于评价脉冲激光光束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基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齿轮激光热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沿齿廓均匀分布的理想硬化层。对渗碳淬火齿轮(20Cr2Ni4A)和激光淬火齿轮(40CrNiMoA)进行了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中微晶尺寸明显小于渗碳淬火齿轮的微晶尺寸,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而其位错密度比渗碳淬火齿轮高一个数量级。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4.
W302钢激光相变强化层及抗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W302钢激光淬火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相变硬化并回火处理,W302钢的硬度,抗回火稳定性,耐磨性明显优于常规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评价脉冲激光光束质量的同步测量方法 .方法 通过分析脉冲激光光束和 CCD测量系统的特点 ,提出在低重复和高重复频率情况下的多种同步测量方法 ,并通过对钇铝石榴石 ( YAG)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实验加以验证 .结果 成功地在不同脉冲频率下对 YAG脉冲激光光束质量进行了评价 ,并计算出光束质量因子的数量级为 1 0 .结论 所提出的同步测量方法用于评价脉冲激光光束质量是有效的 .  相似文献   

16.
铣刨机作为路面养护的专用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作转子是铣刨机的核心部件,其设计水平直接决定铣刨机的性能,工作转子设计重点是设计排刀螺旋线。从排刀的原理、设计螺旋线的参数选定、影响螺旋升角的因素、螺旋头数对螺旋线设计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排刀螺旋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层心肌组织模型与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对比研究Nd:YAG激光和倍频Nd:YAG激光的光学参数对心肌组织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倍频Nd:YAG激光是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可选用的激光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对超大型齿圈用40CrNiMo高强度钢表面进行淬火处理,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的变化。通过SEM分析淬火层的截面形貌,用轮廓仪测试激光淬火前后表面粗糙度,并进行摩擦与磨损试验,考察激光淬火前后摩擦因数和磨损性能,分析激光淬火对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形成相变淬火层,组织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显微硬度HV为480~500;调质处理后试样表面粗糙度为35.1 nm,经激光淬火后粗糙度为36.1 nm,激光淬火对其精度和变形基本上没有影响;激光淬火对40CrNiMo钢减摩效果影响比较明显,在6,8和10 N载荷下,激光淬火试样的摩擦因数平均值比调质处理试样分别下降6.7%,9.1%和22.2%;激光淬火改善40CrNiMo磨损失效形式,在6,8和10 N载荷下,激光淬火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比调质处理试样分别减小88.73%,91.42%和87.45%,高硬度的马氏体的形成是其磨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毫秒Nd∶YAG脉冲激光在不同的保护气体作用下对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晶面单脉冲损伤及多脉冲切割进行了研究,激光损伤及切割断口形貌采用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单脉冲TEM00模式Nd∶YAG激光对YAG晶体损伤时,表面能够生成锥形烧蚀坑(钥匙孔),且烧蚀坑的熔融层约几个微米;毫秒多脉冲Nd∶YAG激光在Ar,N2,O2保护下切割YAG单晶体,切割深度与保护气第一电离能相关。切割状态下,断口出现爆沸现象,产生的气泡形貌与保护气氛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钱冬杰 《科技资讯》2010,(10):40-40
利用半导体激光器(LD)端面泵浦Nd:YAG/Cr4+:YAG键合晶体,实现了被动调Q1064nm的窄脉宽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