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略述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复几,原名李福基,字泽民,1881年12月9日生于上海。1901年7月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为首届毕业生。随即受学校派遣留学欧洲。先在伦敦国王学院学习语言,此后先后进入芬斯伯里学院和伦敦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在伦敦机械工程师研究所和德国汉尼尔理机器厂实习。1906年进入波恩皇家大学师从凯瑟尔从事光谱学研究,1907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回国后未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而是在汉冶萍公司、汉口工巡处、四川盐务管理局等部门任工程师,从事技术工作。1933年居苏州。1947年9月病逝于四川自贡。  相似文献   

2.
综合大学优势与基础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特例分析,并以西北大学这种综合性大学作为例证,论述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长期稳定地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认为正是由于正确处理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始终稳定支持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才形成了西北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慎谔西北科学考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30年代初,刘慎谔历时近两年,远走青海、西藏,经印度返回北平,其考察、采集植物的壮举,为世人所熟知,然而于其经过,则多不悉,有些还多为后人臆断。为究其原委,依据档案史料细加考证,借以还原此次考察的大致经过与事实。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50年代的学报与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1957至1959年间《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载论的研究,理清了20世纪50年代西北大学数学研究的基本线索。认为杨永芳的点集拓扑研究、刘亦珩的微分几何研究、刘书琴的复变函数研究,代表了50年代西北大学数学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并认为这些成就代表了整个西北地区数学研究的水平,而《西北大学学报》亦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高的学术论坛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物理系,为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线索和历史佐证。方法文献考证研究法。结果抗战时期的西安临大物理系,南迁汉中后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物理系,9位教授10多名教师先后开设了30多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近世(代)物理、地球物理、物性学、量子力学等物理学前沿课程,编写了理论力学、热学、光学、物性学等10多种讲义,召开了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十二届年会西北区分会,开展了原子弹之探讨、纪念伟大科学家牛顿等多个科学专题报告会,9年共培养85名毕业生的教学成就。结论国立西北联大物理系形成了初等、预科、本科的物理学教育体系,也形成了师资队伍、专业系科、物理学会及社团等制度化建设,其将欧美前沿物理学引入西北,为战后西北地区高等和初等物理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战烽烟中的《地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理清西北大学抗战时期科技期刊的办刊状况和发展脉络,对当时由北平师范大学所创办的并一度停刊后由西北联合大学(今西北大学)恢复出版的《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尤其对其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内容特点、编辑处理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发掘这一化资源,开拓办刊思路和突出办刊特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957年至1959年间《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载论的研究,理清了20世纪50年代西北大学化学研究的基本线索。方法 采用献考证及科学史方法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 认为岳劫恒的络合物光学研究、陈运生等的物理化学研究、方乘的发酵化学研究、沈石年的分析化学研究、孙聚昌的结构化学研究,代表了50年代西北大学化学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结论 这些成就奠定了西北大学化学学科的基础,也形成了最基本的研究方向、方法,以及学术氛围、学术研究队伍,并代表了西北地区化学研究的基本水平,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当时西北地区最高的学术论坛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断探索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却不失伟大的作家.纵现他的一生,他致力于人类救赎和艺术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主张来寻求摆脱异化的机械社会的途径.他笔下的性描写含有某种形而上的社会批评意义.主要论述劳伦斯艺术创作的严肃性和独创性,以说明作家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控制论在排球专选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控制论的方法 ,对西北师范大学普通系学生排球专选课教学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指出有效地实施系统控制 ,并注重各个控制过程的细节 ,是实现教学过程优化、获得教学科学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