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陡坡多、车辙严重的问题,分析了超载(包括轮压与汽车轴载等)对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以及长大纵坡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认为山区高速公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长大纵坡导致了车辆低速行驶,车辆低速行驶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超过夏季高温和超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坡度和控制坡长是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胥平 《广东科技》2014,(6):95-96
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设计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的设计。在对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结构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使该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符合一般沥青路面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使该沥青路面的结构符合季冻区以及长大纵坡这两个特殊条件的要求。详细阐述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及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比较突出的现象,为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的早期破坏,提高耐久性,以沥青混凝土AC-20为基础,通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抗永久变形能力更强的紧密骨架密实结构;选取BMF(北美孚)和浙江石金GBF两种玄武岩纤维,分别采用掺量0.2%、0.3%和0.4%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SAC粗集料断级配是一种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很强的矿料级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得到提高,当纤维掺量在0.2%~0.3%时增长率比较快,掺量超过0.3%时增长率开始下降;AC_20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BMF最佳掺量为0.35%,GBF最佳掺量为0.31%。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典型沥青路面水损害进行调研与试验分析.构造深度试验、无损密度检测试验及芯样空隙率试验表明,沥青上面层离析严重;钻芯样冻融劈裂试验表明,该试验同实体工程坑槽病害相关性较差.为深入分析水损害成因,又进行了沥青混合料抽提试验及集料含泥量试验,结果表明路面存在离析现象且集料含泥量偏大.由此可知,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典型原因为空隙率过大及(或)沥青混合料离析严重,集料含泥量偏大,混合料水稳性相对不足,多雨季节等.最后给出了若干对策以及既抗水损害也抗车辙的级配.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河南科学》2020,38(8):1264-1269
车辙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会缩减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增加后期的养护成本.改善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以减缓车辙病害的形成是交通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室内试验开展新型抗车辙DXG-1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确定DXG-1的最佳掺量,同时进行SBS改性与掺DXG-1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及抗滑能力等性能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普通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逐渐增强;SBS改性混合料低温抗开裂及抗滑能力优于掺抗车辙剂的普通混合料;当DXG-1掺量为0.4%时,普通混合料与SBS改性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芜宣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病害的调查研究,分析造成路面病害形成主要原因,从抗层间滑移、提高基层抗疲劳破坏等方面提出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今后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铺设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保证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合理使用,文章采用双层车辙板试件模拟实际路面结构形式,通过直剪试验、车辙试验、半圆弯拉试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和加压渗水等室内试验,分析了铺设土工布前后复合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表明:沥青路面中设置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后比普通路面结构层间的黏结能力和抗车辙性能均有所降低,但合理选择黏层油洒布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利影响;含土工布夹层试件低温破坏需要较高的断裂能,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对路面结构低温抗裂性能增强作用显著;疲劳回归模型表明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可改善路面结构抗疲劳特性,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土工布应力吸收层可有效阻止高压路表水的下渗,大大减少了路面内部的水损害。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常用的路面组合形式,通过足尺环道试验评价了不同路面组合的抗车辙性能,为江苏省高速公路的建设推荐了合理的结构组合和混合料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致使车辙深度迅速增加;沥青的性质影响车辙剪切流变部分的大小,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可减少车辙;与半刚性基层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主要增加车辙的密实部分,而剪切流动部分几乎不变;上面层不同级配形式对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显著影响;采用高粘度沥青、聚酯纤维SMA可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大都为功能性损坏,在高速道路上常常表现为早期车辙和平整度的衰减、泛油和抗滑性能的下降,以及水损害的产生,诸如此类病害如不在早期处理而任其发展,必然进一步导致表面松散,或由于渗水而导致下层剥落以及深度车辙等严重的变形类病害,继而造成坑槽等结构性损坏。因此,寻求一种快捷、方便、成本合理的减缓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速道路建设和养护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对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解决沥青路面特有的车辙损坏这一难题,通过对特定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后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油石比确定的情况下,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与抗车辙剂掺量正相关,而对于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则无可确定的单一相关趋势,但在油石比为4. 9%情况下,对AC-13C型沥青混合料掺入0. 4%的抗车辙剂可有效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能。研究为沥青路面车辙损坏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配比方案,充分考虑实际工程情况和经济原则后确定抗车辙剂的最优掺量。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与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粒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采用了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试验表明,大型马歇尔试件的密度比标准马歇尔的大,同时,孔隙率、矿料间隙率降低,沥青饱和度提高,达到相同体积指标(孔隙率)时沥青用量降低,从而改善了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防止泛油与车辙病害.由于密实度高,可防止雨水渗入,有效防止水损害,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国道212线(兰重公路)自北向南穿越陇南市宕昌、武都和文县三县(区)。公路沿线海拔高度起伏很大,地形、地貌属典型的高山深谷区,河流密布,水文、气候条件多变,从而导致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类型和原因都很复杂。本文依据陇南特殊的自然环境,结合工作实践,从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沥青路面防水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沥青路面水损害产生的机理;探讨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沥青路面水损害评价方法, 即室内试验分析方法和沥青路面超孔隙水压力的理论分析方法;并对高频、高压动水压力新方法来评价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总结, 指出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以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弹性多层体系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简便的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计算方法.实际算例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15.
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进行了超载车辆的轴重及其轮胎接地面积和压力的调查.基于实际轴载的作用图式,分别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和弹性薄板理论有限元法分析了重荷载作用下,该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按照起决定作用的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确定两种路面结构类型的极限承载能力,初步建立了分析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根本原因是过大轴载对路面结构的一次性加载破坏,而不是轴载重复作用的疲劳破坏,按现行规范设计确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沥青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破解沥青再生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障碍,以扬州地区公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为例,对近3年扬州地区公路废旧沥青产生的数量、废旧道路沥青再生利用率以及沥青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在技术、科研、资金、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在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障碍从制度完善、科研投入、技术革新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武安英 《山西科技》2012,(3):122-123
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入手,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几种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等级评价因素的灰色性和模糊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模型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农村公路边坡水毁为例,基于现场调查和数据的统计分析,选取了10个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每个水毁因子的权重;将公路边坡水毁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构建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定量计算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等级及抗水毁能力,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相符合.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模型减少了风险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类似的公路边坡水毁风险评估、提升农村公路抗水毁风险能力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基于高度条件和重载作用,其受力状态以及静载模式下的受力条件都会产生极大差异.通过试验分析基于动载激励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沥青路面的损害机理.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测动力响应,基于实际工程,构筑了3种典型的沥青路面,采用FWD(落锤式弯沉仪)分析沥青路面的动态弯沉盆特性,通过动态应变传感器,得到基于动态荷载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性,3种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具有较低的应变状态,且几乎不对路面累计疲劳造成损伤,相对于横向应变,具有较大的纵向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路面状况分析评价中,依据木桶理论以探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坏模式.根据大量路面状况历史数据,相应于木桶理论,提出了路面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AS软件系统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各指标与路况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并给出它们之间的数学函数式,由此得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坏模式.进一步提出动态木桶理论和病害恶化率概念,揭示各病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路面状况评价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路面状况的预测,为未来路面养护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