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6,(7):8-12
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中部崛起新模式的重大战略决策。两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举全省、全市之力,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为灵魂,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立市,全民创新创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从党委和政府层面来说,安徽省和合肥市坚持不懈地抓了三件事。一是坚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政府引导;三是坚持优化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6,(5):10-10
日前,合肥市出台了《合肥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内在孵企业有6家入围。这6家企业是安徽金海迪尔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亿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华清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合肥中科大兰德自动化有限公司、合肥美赛电子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3.
7月6日.“合肥市-安徽大学校企科技创新对接会”在安徽大学举办。来自合肥的2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们和安徽大学相关专家共聚一堂,开展科技成果交流和对接活动。本次校企对接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合肥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企业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共建研发中心、设备共享等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及应用是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化、提高生产力的必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合肥市作为科创名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合肥市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家,孵化科技型企业超千家。由合肥产投集团组建成立合肥科创集团,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6,(7):5-5
合肥市主要领导年初时曾表示,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相关工作将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多管齐下”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合肥市多个部门日前拿出了一份“责任状”——《〈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任务分解》。为解决最根本的资金来源问题,合肥市将筹建股份制“合肥科技发展银行”。合肥市科技局将制定、出台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制度和标准,到2010年共培育150家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合肥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合肥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合肥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5年的年鉴、公报等数据为基础,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借助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评估,分析合肥市科技发展总体现状,指出合肥市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找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肥西县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肥西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5家,创新型企业达46家,各级研发中心47家,专利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实现高新技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5,(4):95
"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3万m2,新增入孵企业100家;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全年引进高科技项目30项、高科技人才20名、高科技企业10家……"近日,从太原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太原市2015年将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5年,太原市科技工作将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方面取  相似文献   

9.
为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建大规模上的战略合作,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闷家、山西省关于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太原市于2007年5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实施意见>,确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太原市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全面铺开了产学研战略聪明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6,(8):3-4
近日,省委、省政府有关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指出,经过5年努力,把合肥建成全省科技创新辐射源、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到2010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合肥市利用全国著名的科教城优势,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把驻肥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各要素有机结合,构筑"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进行全面合作;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定期接触、交流合作、互帮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分别由合肥市长和安农大校长任组长,以强化成果转化机制,密切科技创新的纽带;还聘请了28位农业专家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发28个各具特色的科技项目,把"官产学研金"的创新体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8,(1):1-1
1月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合肥:体制创新催生科技创新),突出报道了我市作为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进程中,通过不断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龙刚 《安徽科技》2013,(7):14-16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肥市自2011年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合肥高新创业园2011年度49家被列入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的基本情况调查,评价了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效果,分析了培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更好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镇海区科技工作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强化科技进步考核、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实施科技创新三项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高新企业"100"工程。围绕全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现有的53家发展到100家,占区属规上工业总数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7,(4):11-11
4月28日下午,合肥民营科技企业园内企业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正式签订协议,成立“邦立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合肥市产学研结合,推进自主创新的又一典型。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评价科技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针对合肥市科技创新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与苏州市科技创新能力加以比较,找出制约合肥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之所在,提出针对性、政策性建议,进一步提高合肥市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泰 《华东科技》2009,(11):57-57
11月1日.由安徽省创新办、教育厅、团省委共同举办,合肥市科技局承办的“汛飞杯”安徽省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合肥国家民营科技企业园落幕。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8,(1):3-6
日前,一个立足合肥、服务全省、对接长江三角洲,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区正式建成。这个服务中心是合肥市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专业技术公共服务、投融资公共服务、科技创业服务和专利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为企业与科研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11月18日,合肥四十中的向靖、合肥一中的李锐等4名中学生从合肥市市长郭万清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成为合肥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合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最高荣誉奖项。本次获奖的中学生均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与4名青少年同时获得荣誉证书的还有方小培等6位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化"并举(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1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家.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13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出口创汇8.9亿美元.合肥已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