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南海1148站是大洋钻探计划(ODP)184航次惟一钻揭渐新统的站位,但该段地层取芯收获率低,影响了根据岩芯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地层性质的了解.利用1148A孔连续测井曲线,反演矿物组成,旨在建立渐新统地层剖面.根据岩芯分析资料,将渐新统地层简化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粘土矿物和孔隙四种组分.选取与岩性和孔隙度关系密切的无铀自然伽玛、地层体积密度、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中子孔隙度四种测井曲线,建立测井响应方程组,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地层组分体积含量,其结果与岩芯分析数据能较好地对比.将反演结果回代至测井响应方程组,所得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际测井曲线能很好吻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根据测井曲线反演的地层组分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遂宁-阿坝低密度测量土壤Rn异常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宁-阿坝低密度(约2 km一个测点)剖面测量土壤中氡,根据壤中氡背景,异常下限和负异常上限等地球化学指标,初步研究表明存在与地质构造块体有关的局域地球化学场和异常分布模武.文中分析和讨论了壤中氡含量和异常分布影响因素,基于主要与构造-流体活动方式和强度有关的认识,提出在该剖面挽近地质时期可能存在四个构造-流体活动系统.  相似文献   

3.
设想波阻抗剖面具有“自相似”分形结构,我们利用分形插值方法和其他已有信息,例如测并曲线,求得刻划该波阻抗剖面的分形插值函数.经对原始剖面分形重构后,获得具有更多细节的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其中如何获得分形插值参数的关键问题,本文给出四种数学方法.实际计算表明重构的波阻抗剖面比原剖面更好地反映了地下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多年实地考察,研究了天津蓟县地层剖面的结构系统、分布规律、地层剖面主要特点和形成演化过程,探讨了该地层剖面在地球演化、古地理、古生物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表层土壤磁化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库区和石景山区永定河两岸作为重点研究区,测量其表层土壤剖面的磁化率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剖面磁化率曲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与土壤的成土母质、成土作用和周围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平面叠置思想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平面叠置变为剖面叠置,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在地球物理二维反演的剖面建模中,这样可以方便地对地球物理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点、线、面图形文件的方式动态编辑建模,并通过GIS的格式转换功能方便地与地球物理反演建立接口,这种可视化的建模方式比传统的建模方式有较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厘定基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一个潜在的前提假设是风化剖面母岩的化学组成是均一的。以湘西梅城剖面(MC)为例,尝试引入地球化学基因示踪技术,对黑色页岩风化剖面母岩的均一性进行验证,评价其指示效果,并与传统的惰性元素对比值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揭示出MC剖面母岩存在异质的客观事实,与地球化学基因的指示结果高度吻合。对于黑色页岩风化剖面的母岩均一性验证,地球化学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示踪技术。与惰性元素对比值法相比,地球化学基因涉及的元素众多(11项),从而弱化了单个元素在基因相似度计算中的权重。个别元素的异常分布对基因相似度评价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可以导致元素对比值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土壤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古土壤.通过露头剖面宏观特征的观察描述,并系统采样后,在室内进行了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分析.依据所观察到的宏观特征和地球化学、黏土矿物在古土壤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共识别出6种类型古土壤.根据Nettleton等关于古土壤的分类方案,这6种古土壤分别为古始成土、古有机土、古氧化土、古变性土、古灰化土和古旱成土.  相似文献   

9.
针对物探具有多解性,磁法测量也同样具有多解性,重点阐述总场与垂直分量之间转换,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之间的对比,剖面曲线向下延拓合理运用,与地质结合成功解释磁异常曲线,推断出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原因及磁性体的埋藏深度、产状、形状、磁性等,并从理论上解释了某剖面为何北部没有出现负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讨论三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三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择黔中岩溶地区的4条石灰3:-44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Th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行为.结果表明:1)岩一土界面是Th发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作用场所,主要表现为岩一土界面反应中伴随碳酸盐快速溶蚀导致体积巨大缩小变化后的残余富集.在此过程中,Th表现出明显的惰性.2)在石灰土剖面形成和演化过程中,Th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因剖面间存在的微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发育浅薄的剖面,Th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吸附而表现出惰性;对于发育相对深厚的剖面,Th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其行为不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对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进行了研究,借助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测井曲线、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综合成图,直观显示出井眼轨迹与地层的三维空间接触关系,赋于井眼轨迹三维地质信息和测井信息。通过处理实际资料,综合成图效果较理想,该程序使用方便和三维可视化绘图功能强,为研究人员进行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电缆测井曲线或随钻测井曲线的地质参数解释及其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在钻孔中连续观测,可获得钻孔剖面物理、几何、化学等各种原位信息,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之一.在岩芯与测井深度对齐、测井环境校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氧化物与测井曲线的关系方程,重建氧化物剖面,统计分析了主孔榴辉岩、片麻岩、角闪岩、蛇纹岩的氧化物特征,分析了榴辉岩、片麻岩、蛇纹岩的化学性质.按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对榴辉岩的分类进行了论述.根据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氧化物差异,利用氧化物交会图识别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利用氧化物交会图分析了蛇纹岩、金红石榴辉岩、角闪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的原岩.  相似文献   

14.
新近发现的萧县黄土剖面是关于淮河北部地区黄土堆积的初次报导.野外观察表明,该剖面可划分为4层古土壤和4层黄土.对该剖面磁化率测量表明,该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古土壤一黄土系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9个磁化率阶段的划分,说明磁化率测量比野外观察更能反映物质组成和古气候的细微变化.磁化率曲线峰谷变化的特征暗示该剖面堆积过程中气候转型事件的存在,这一剖面的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缺少黄土堆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在贵州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省山高坡陡、地块破碎,地物光谱特征复杂,受“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的干扰大。在应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进行贵州省森林资源调查研究中,单纯靠传统分类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主要采用非线性波段比等方法,有效地扼制了干扰,通过灰度值、光谱剖面曲线等分析,总体上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及各种地类差异,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一些露头剖面的观察,通过对LK10孔钻孔剖面的岩性,粘土矿物、地球化学、孢粉等古环境标志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汾盆地自上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的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曲线开展正演模拟计算和实践应用工作,研究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曲线的形成原因与实践应用的有效性.首先,采用矩形剖分、双线性插值函数对均匀半空间中的低阻异常体和高阻异常体模型开展有限单元法正演计算,分析地表沿测线方向上的二次电场分量随探测频率和异常体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其次,将天然电场选频法应用于福建省南安市大湖水库的渗漏探测中,分析实测曲线与正演计算曲线之间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相似,说明天然电场选频法剖面异常主要是天然电磁场的二次电场分量所导致;同时,天然电场选频法是探测浅层低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Koch曲线与分维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Koch曲线岛对剖面小岛法测得的分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Koch曲线岛的初始边长,形状和嵌套层次等构造因素对分维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小岛法不适合于作为纳米度域的分维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盆地石炭纪的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沉积相和地层剖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下扬子盆地石炭纪的古地理.  相似文献   

20.
选择黔中地区的4条石灰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U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1)岩—土界面是U既发生大量淋失而又产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场所;2)处于中性条件下的石灰土剖面,释放的U优先与风化流体中的CO32-发生络合而进一步迁移淋失;3)石灰土剖面既是表生介质中重要的U储库,又是U的重要次生释放源,剖面的进一步演化将对环境生态构成潜在的放射性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