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是机床液压传动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动力装置。该泵的流量Q——压力P特性,特别适用于机床有快进——工进速度换接或有保压要求的场合。因而在组合机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Q—P特性曲线见图1。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液压系统的动态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了叶片泵在阶跃输入下,从一个稳定状态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自动调节过程,并对影响其动态响应特性的诸因素进行模拟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时稳流式变量叶片泵的静态特性分析,调节内力计算,论述了配油盘合理设计的重要性,设计了结构较为合理的配油盘,并通过测试该泵的静态特性,证明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恒压式变量叶片泵能保证输出油压基本恒定,而其输出流量可按液压系统的要求进行自动调整。例如在一般的节流调速系统中使用恒压泵,可使泵的输出压力保持基本不变,其输出流量可按所调节的节流阀开口大小,自动调整到系统要求的流量,如果把节流阀开口关小了,泵的输出流量就自动减小,这样就避免了在定量泵节流调速系统中大量的压力油从溢流阀中自自流掉的浪费现象。因此,这种恒压泵的突出优点是:在保证液压系统压力基本恒定的前提下,减少功率损耗,可使液压系统的发热大大降低。这种恒压泵可使用在一般节流调速系统中,也可使用在液压仿形系统和数控机床的液压系统中。一般的节流调速系统中使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也可降低系统的发热,但是限压式变量泵的输出压力随着输出流量的减小而增加,不能保证恒压,而液压仿形系统和数控机床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稳流式变量叶片泵的特性设计;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认为:决定这种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泵的调节内力和配油盘吸、排油腔幅角位置和大小,为此设计了新型的稳流式变量叶片泵YBQ—25A,对新泵的流量-压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事实表明,新泵的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轴承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的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对采用先导式减压阀的限压式叶片泵加载系统和采用直动式减压阀的齿轮泵加载系统的压力稳定性、发热程度、耗电量和价格进行对比,提出其不同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存在的较大能量损失,整个转向系统要消耗原动机约3%的能源,但真正转向消耗的能量只占其中不到40%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汽车转向泵。同时研究新型转向叶片泵变量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了变量机构的动力学和叶片泵流量模型,并对泵在液压转向系统向系统执行机构的输出流量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该泵能有效降低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式转向泵.  相似文献   

8.
广东广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机械基础件特定振兴企业、重点液压件生产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能获得如此多的称号与公司多年来的经营方针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性能液压叶片泵、叶片马达的开发和制造,生产的“广液牌”高性能液压叶片泵、叶片马达广泛应用于注塑机、压铸机、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机床、船舶等液压系统,具有压力高、寿命长、噪声低、压力脉动小等特点,产销量为国内同行首位  相似文献   

9.
双作用变量叶片泵是一种(类)新型变量泵。该泵保留了双作用定量叶片泵的径向液压力平衡,轴承卸荷,每转吸、压油各两次,具有排量大、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能在主轴转向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单向或双向变量。因此,它能够按压力、排量和变量形式设计成多个系列产品,适应工业和交通液压系统的需要。文章论述该泵的结构、变量原理和设计上若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许多工厂大搞技术革新,采用专用机床、生产流水线及自动线。无论是专机或是自动线其机床多采用组合机床的形式,它的主要部件可选用标准的动力头或动力滑台进行组装。组合机床动力部件按其驱动形式可分为自驱式动力头及他驱式动力滑台两大类。自驱式动力头自身不仅能提供主运动(主轴箱旋转运动多为机械传动)又带有油箱、油泵及液压系统,还能够提供进给运动,因此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此优点对自动线有很大意义,但是结构较复杂、较笨重,安装调试均不方便是其缺点。他驱式动力滑台,本身只能提供主运动,并不带有油泵油箱及液压系统,可根据工作需要另配液压系统提供进给运动,它方便灵活,适应性强,而且散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氧化镓单晶在磨削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和亚表面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变切深纳米划痕试验模拟单颗磨粒去除材料的过程来探究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使用粒度分别为SD600、SD1500和SD5000的金刚石砂轮对氧化镓单晶进行磨削试验,分析磨削表面形貌和亚表面的损伤演化规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作为主要表征手段,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划痕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镓单晶在材料去除过程中沿不同晶向扩展的交错滑移带可能导致不规则的破碎坑,取向裂纹受到(-3-10)滑移面的严重影响. 随着砂轮粒径的减小,磨削表面形貌表现为破碎坑和取向裂纹主导的脆性表面逐渐演化为完全塑性表面.  相似文献   

12.
应变式压杆压力传感器是测量空气冲击波反射超压的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应变式压杆压力传感器系统测试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压杆表面划痕在不同特征压力脉冲下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上升前沿的梯形脉冲及三角形脉冲条件下压杆的响应误差,定性或半定量得到压杆表面划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形态及范围。研究表明:压杆的表面划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很大,并且脉冲上升前沿越小,对测试结果的峰值影响就越大;另外,划痕对梯形脉冲的幅值影响大,而对三角形脉冲的震荡频率影响不大。模拟结果对实验测试结果的分析解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钻石戒指或其他坚硬物体在玻璃上的划痕如研磨抛光修复很费时费力,有时要更换被划伤的玻璃。现在有了一种修复这种划痕的办法。将多层透明的聚碳酸脂薄层用中等强度的黏合剂粘贴在一起,再用强度更高的黏合剂把它贴在玻璃上。当表面被划伤时,维修人员利用简单的工具除去最上面的一层聚碳酸脂,表面又像新的一样了。 (摘自《世界发明》2001年第2期,大有/文)修复玻璃的划痕@大有  相似文献   

14.
溢流阀是压力控制阀的一种,较为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其通过阀口的溢流,使被控制系统或回路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稳压调压或限压作用,在液压回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构成,研究了溢流阀工作原理,分析了溢流阀的溢流特性,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溢流阀的应用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流体力学、控制理论为基础,对限压式变量泵与调速阀组成的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静动态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分析,并对系统的设计、调整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为容积—节流联合调速系统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型电化学用大功率脉冲电源的硬件原理及软件算法,它的特殊优势在于其多闭环反馈控制可实现(大惰性负载情况下)垂直方波,实现恒流制的任意值限压(包括负载突然断路瞬间输出电压控制到0)以及实现恒压制的任意值限流(包括负载突然短路时瞬间实现恒流)。近期已成功应用在铝合金阳极氧化和镀铜等工业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劲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5MN大型长柱压力试验机对10根劲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在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劲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分析柱的钢管(骨)含钢率,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及截面形式等因素对组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钢筋混凝土能够与核心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柱的钢管(骨)含钢率,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及截面形式等因素对柱的轴压性能的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程序控制机床中针阀—滑阀式两级液压放大器的静不灵敏度,精度,及速度、力、功率等放大系数,并由此得出在设计时选取最佳参数的方法。文章中分析及比较了四种不同液压放大器系统的工作特点及他们的选取原则。本文对两种两级液压放大器的静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作出了分配滑阀中摩擦力的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9.
自同步的激光扫描机被集成在一个小型的装置中,将其安装在关节式机器人的手腕上,为了改善光三角测量特性,用阳新的固体激光器和CCD传感器技术组合成这种新式的摄象机结构,在焊接过程中,摄象机能对焊接工件进行三维测量,且使机器人弧焊过程最优化,在大电流弧焊期间也能以高精度实时进行焊缝和焊接几何形状的分析,它提供了关于弧前方的焊缝几何形状(例如:焊缝跟踪)和焊区后方(例如:完成的焊缝检查)的信息,提供了闭环自适应焊接的两个信息。视觉系统能被用来产生三维物体数据,这些数据同计算机图象系统连在一起,能够组成实时系统乃至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多层压组合冷挤压凹模疲劳强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疲劳强度设计理论和最优化设计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多层压配组合冷挤压凹模的更为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法。首先,推出了3层压配组合冷挤压凹模在压配状态和工作状态下凹模各层的应力计算公式,论证了凹模的疲劳强度校核点在凹模各层的内表面上,在此基础上,用Sines法将凹模各层的多向脉冲循环应力等效地转化为单 向循环应力,并建立了3层压配组合冷挤压凹模疲劳强度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用算例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