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6年全市油菜面积101.3万亩,总产13.41万吨,平均亩产132.3kg,单产创历史新高。汉中是我国长江上游冬油菜的高产区,据科学试验和生产调查,我市油菜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50Kg左右,中产田块亩产在180-200kg。百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30Kg与中产田平均亩产相差50-60kg,提高我市百万亩双低油菜生产整体水平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市遵玉系列杂交立米的选育和推广,玉米产量有了较人幅度的提高,大面积产量超过亩产550kg,高产示范连片100亩以上面积亩产达700kg以上,最高产量亩产超800kg。为了更好指导全市推广遵玉系列杂交玉米,特总结制定遵玉系列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1,(z1):52-55
淮北地区是我国北纬33°小麦产业带的重要部分,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近年淮北地区旱茬小麦面积保持在2100万亩左右.该区生态条件适宜,旱作茬口,产量较高,是安徽省小麦主攻高产和优质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起,安徽省提出小麦主攻淮北,自那时起,该区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工作基础较好,各类高产攻关活动活跃.“十一五”时期全省小麦纳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组织“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由涡阳、蒙城、太和和灵璧4县人民政府承担,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科技局实施,并由“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组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展开,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我县三熟制面积日益扩大,水田小麦也开始有了发展,并逐渐受到重视。夺取小麦三熟制全年高产,要解决小麦早熟高产的问题,又要解决早稻的迟种高产(并能适期收割)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选用迟熟早籼品种较能适应迟种,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存在秧龄长占用秧田面积多,以及成熟迟影响后作等问题。1973年我们进行品种搭配试验,采用早熟品种,不仅当季能取得高产,而且有利于后季的种植,从而达到季季丰收,全年高产的目的。1974年我所小麦田早稻种植竹莲矮5.58亩,平均亩产846.8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小麦产量连年不断提高。高产水平麦田由亩产500—600斤一跃而为亩产800—900斤,甚至达千斤以上。在这种高产再高产的新形势下,防止倒伏就成为小麦生产上一个突出的问题。在遭受倒伏的麦田中,由于植株互相覆盖,通风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大大削弱,有机物合成积累受阻,造成严重减产。根据  相似文献   

6.
丽水县水各公社旭光大队,为了探索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约制种面积,在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一九七八年开始采用1:10行比制种试验,近五年来连续取得高产。据五年试验推广,一般亩产可增40—56%。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小麦生产,是加快粮食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这个道理,现在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过去,小麦一向被称为“低产作物”,说什么:小麦能稳产,高产有困难。其实,这种看法是缺乏根据的。实践证明:小麦并非“低产作物”。只要领导重视,大力发动群众,学习大寨精神,积极改变生产条件,小麦不仅能够高产,而且可以稳产。据统计全国十三个产麦的省、市、自治区中,去年有51个县市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00斤,其中十一个县平均亩产超过了  相似文献   

8.
《应用科技》1997,(4):33-34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使小麦的产量徘徊不前.无论是沿黄灌区还是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约用水,增加保灌面积和增强抗旱能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小麦单产,是当前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除不断研究并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示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此经多年研  相似文献   

9.
大小麦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上的位置已愈来愈重要,根据1974年我区全年粮食亩产超“双千”的典型田块调查。大小麦产量在全年产量中占25%左右。因此扩大大小麦面积对提高全年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撒播种麦是省工高产的,如我所栽培组进行点播、条播(均人工除草两次)和撒播(化学除草)的比较试验,结果亩产分别是268斤、274斤、338.7斤。撒播比点播和条播分别增产26.4%和23.6%。但是撒播后除草困难,在草害严重的单位没有除草剂配合,撒播就起不了增产的作用。如缙云县舒洪大队在草害重的田块进行点播、条播(人工除草两次)和撤播  相似文献   

10.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16其主要特点是:早熟:生育期114天,5月下旬播种,10月中旬收获完毕,不影响小麦播种。丰产:在全国夏棉区试中,产量比对照增产22.2%,大面种生产前茬小麦产量5250公斤/公顷左右,霜前皮棉1050~1200公斤/公顷,高产地块突破1500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亩产突破千斤以后,如何再进一步提高产量?在栽培技术上主要抓什么?通过对一九七六年十六个单位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高产试验的资料整理分析,谈谈我们对夺取高产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一、高产田的群体结构问题苗数、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这三者能否比较合理地得到相互协调是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与产量的高低。从一九七六年早稻高产试验来看,亩产千斤以上的三熟制早  相似文献   

13.
王灿明  王建武  姜龙 《科技资讯》2007,(11):107-107
本文对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搜集、整理并分析,摸索出小麦高产增至超高产时产量三要素在产量形成中作用地位的变化,对于指导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亩产皮棉200公斤以上棉花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八师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探索研究超高产棉花的高产机理,总结亩产200kg以上棉花综合栽培技术,使八师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我站承担了兵团农业局和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八师亩产皮棉200kg以上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我站根据项目合同和实施方案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根据田间试验所测得的参数,建立了以小麦和花生产量以及亩总产值为目标函数的三个数学模型.模型经F 检验达1%的显著水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小麦250kg,花生300kg,总产值600元以上的农艺综合措施的决策方案是:亩施有机肥3427—3550kg 和 P_2O_511.2—11.5kg 做小麦底肥,N15.1—15.5kg(小麦季占4/5花生追肥占1/J,小麦肥配为小麦底肥和小麦拨节期追肥各占1/2).小麦和葆生行距均为40cm,小麦亩播量10.3kg;花生亩密度8000穴,每穴2粒.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略阳县主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总产的丰欠和群众的生活。2000年以来主栽品种绵阳19号严重感病(主要指小麦条锈病),而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面积极少,致使小麦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实现小麦高产,生产上采用以药剂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为手段,延长小麦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引进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试图筛选出取代绵阳品系的高产抗病品种,通过儿年的工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绿肥,种植面积很广。一般亩产三、四千斤。湖南省汉寿县酉港公社革委会,带领广大贫下中农,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科学种田,积极发展紫云英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产量不断提高。1970年,冬播48,000亩,平均亩产8,000多斤,其中18,000亩,亩产万斤。主要经验是:1.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是夺取绿肥高产的根本。酉港公社革委会举办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陕229是陕西省农科院作物所以7853/80356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试验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成穗率高,籽粒品质佳等优点而脱颖而出,被国家定为黄准地区推广种植品种。 一、产量结果及显著性比较 1992年在8个试点、10个品种中,陕229平均亩产达443.8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临汾地区小麦生产由于受土地瘠薄,干旱,寒冷等因素限制,产量没有大的突破。近两年,对小麦进行了广泛的地膜试验,示范,实践证明了小麦实行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具有的增温,保墒,节水,改土 作用,可使生育期提早,单株生长健壮,成穗率提高。可使小麦生产丰年高产,旱年稳产,增产25%以上;解决小麦与前茬争时,争地矛盾,实现夏,秋双季高产;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扩大浇水面积,实现水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