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科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经过合作研究,确认了广西北流县铜石岭是汉代俚人(壮族先民)铸造北流型铜鼓的遗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铜鼓铸造遗址。1987年11月25日,自治区科委召开技术鉴定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考古研究所及中国科技大学等9名专家对这项研究作出的鉴定。铜鼓是国际性文物,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铜鼓出土。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出土铜鼓2000多面。中国是发现铜鼓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锡青铜,含锡量很低是该墓葬群出土铜器的一大特点。这些铜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少数兵器为实用器。个别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已经出现了在合金中加铅的技术。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数器物表面镀锡。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探索洱海区域青铜时代金属技术及其文化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骆越社会经济概况试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是聚居在今广西西部、西南部在和西北部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并与西瓯杂居,它是古代越人的一支。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骆越人成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一员。随着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大批中原人南迁“与越杂处”,有力地促进了骆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骆越僻处南疆,与秦汉中央政权联系比较困难,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见诸于史籍的甚少,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考古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5.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炼铜遗址的采矿、冶炼及铜器制作技术.牛河梁炼铜炉壁残片的检测显示当时使用结构独特的带双排鼓风孔的小型炼炉冶炼附近出产的氧化矿石,热释光年代测定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57件铜器中41件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铜器的材质皆为锡青铜并含有少量的铅,铸造制品与锻造制品的含锡量相差8%,表明当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技术来调配锡含量,锡料和铜料是分开使用的,锡料的来源很可能是赤峰北部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使用大井出产的铜锡砷共生矿石经死焙烧后直接冶炼出高锡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有微量的银,这些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在西拉沐伦河北岸地区以大井铜矿为中心展开过规模甚大的冶铸活动.上述成果对进一步探讨辽西地区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冶金技术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民族分布的基本情况两广地区,古称岭南,秦汉以前就居住着百越人。后来人们又称之为骆越、南越、僚、俚等。这些越族人的后裔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一地区,披荆斩棘,辛勤劳动,开垦祖国南疆。汉人在秦以前就有移居岭南的,秦汉而后则大量的进入这个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对于发展岭南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来居住在湖南西部地区的苗瑶民族,随着民族迁徙的历史浪潮而不断地徙居岭南。到了元明之际,岭南已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壮、瑶、苗、黎、侗、水、仫佬、毛难、京、畲等十多个民族的杂居区。大体上粤北、粵西、桂北是以汉族为主,  相似文献   

7.
六朝时期,史籍称岭南古代民族为“俚”或“俚僚”,单称“僚”人者不多,到唐代时,除前朝延续而下的冯、宁、李、陈、庞等大姓“俚帅”之外,对居于岭南  相似文献   

8.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炼铜遗址的采矿、冶炼及铜器制作技术.牛河粱炼铜炉壁残片的检测显示当时使用结构独特的带双排鼓风孔的小型炼炉冶炼附近出产的氧化矿石,热释光年代测定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57件铜器中41件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铜器的材质皆为锡青铜并含有少量的铅,铸造制品与锻造制品的含锡量相差8%,表明当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技术来调配锡含量.锡料和铜料是分开使用的,锡料的来源很可能是赤峰北部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使用大井出产的铜锡砷共生矿石经死焙烧后直接冶炼出高锡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有微量的银,这些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在西拉沐伦河北岸地区以大井铜矿为中心展开过规模甚大的冶铸活动.上述成果对进一步探讨辽西地区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冶金技术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时期濮、越异源,当时濮人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后有一部分向南、向西迁移到我国的西南地区;越人则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分布在自东南沿海到两广、云贵的广大区域内.到汉晋时期,濮、越融合出现了僚,同时也有濮、越融入其他民族中,例如融入氐羌系民族的濮人就成为了现代彝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期埋藏条件下铜合金组织发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显示的特征等;与现代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有诸多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铜及铜合金金相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宁乡青铜文化是在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和刺激下发展起来的,但其青铜铸造技术并非直接来源于中原,而是来源于虎方.虎方青铜铸造技术直接来源于二里岗时期居住在湖北黄陂盘龙城的中原人.宁乡青铜文化起源于武丁时期,因武丁南征而兴起.古三苗国以宁乡炭河里为中心从殷墟二期开始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民族史学界关于僚族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属源流、演变发展;僚人入蜀;壮族土僚;僚汉关系;地域僚族等几个方面,文章对此作了简要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3.
滇西和滇南地区几件青铜时代铜器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滇西、滇南出土的10件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铜器的材质为红铜、铜锡二元合金、铜锡砷三元合金、铅锑砷铜和铜锡铅砷四元合金。体现了滇西地区铜器制作工艺和合金配比的多样化特点,表明了滇西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存在技术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壮族族称考     
从语言学角度对壮族族称进行解释,认为其中的一些名称实际上是语言演变造成,包括自称"夷"发展来的"夷""俚""黎""代""岱";从处所词"峒"发展来的"撞、獞、僮、仲",从处所词"雒"发展来的"土、沙、埌、央",从复数词尾发展来的"僚、饶"。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及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技术的发展对铜鼓铸造的影响,说明了长盛不衰的铜鼓是以先进的冶铸技术为载体,并体现着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南方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度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技术的发展对铜鼓铸造的影响,说明了长盛不衰的铜鼓是以先进的冶铸技术为载体,并体现着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南方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皇家内廷、园囿、寺庙的庭院中安设有很多大型铜器,包括缸、鼎炉、吉祥动物等,均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铸炉处制造,常耗时数月至数年,是铜器制造史上的重大工程。通过对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梳理,发现乾隆朝制造室外铜器分工细致,以黄铜为原料,由拨蜡法或翻砂法铸造而成,并采用剔凿、锉刮、嵌补、打磨、錾刻、烧古、镀金等多种工艺进行修整、装饰,用工量甚大。可为认识明清铜器的制造技术提供重要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苏州贴蜡法是我国传统失蜡铸造的代表性工艺,晚清至民国期间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技术,制作蜡模时使用了木模版,所作的仿古铜器俗称"苏州片"。本文作者和艺人合作对这一濒于失传的工艺进行复原,总结其技术要点,为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泡沫铜冷却通道对铸造模具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冷却通道内插入泡沫铜强化冷却高温铸造模具,建立了模拟高温铸造模具冷却的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泡沫铜通道和空通道的模具冷却情况。结果表明,当冷却水体积流量分别为0.1、0.2、0.3和0.4m3/h时,使用泡沫铜通道冷却80s后,模具同一位置的温度比空通道冷却分别低16.2、19.3、23.5和29.4℃,冷却排出热流量较空通道分别高414、581、659和660 W;随着流量增加,使用泡沫铜通道的模具同一位置温度降低、局部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增大,说明冷却通道内插入泡沫铜能够实现铸造模具的快速冷却,并可望用于顺序凝固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冼夫人是6世纪时岭南俚人的首领,她一生的活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力阻攻战掠奴,惩治贪暴、化解民族矛盾,鼓励俚汉联姻,加强封建制度、加速岭南地区的汉化进程,从而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