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珠江上游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面临着观念、制度、技术等障碍,为此,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研究制定该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制度、政策和法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和完善区域生态型新型工业化模式,积极开展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加强与珠江中下游地区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发展循环经济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工业内部二元结构的转化;加快制度创新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升技术能力,促进二元产业层次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生态工业模式;推进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措施,才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新余市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的一个较小的地级市,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余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注重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导航。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研究新余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融资制度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在:(一)通过融资制度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可以有效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中前期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相对旧工业化道路而言,新型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倡导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2)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重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影响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因素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循环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模式,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湘西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基于深刻的战略思考和广泛的背景支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新型工业依然存在着规模总量偏低、企业间关联差、规划布局不合理、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全、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以及基础建设落后等问题。为改变这一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新型工业化应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本文结合湘西州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按照循环经济规律推进湘西州新型工业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是上饶在新形势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出质量、提升上饶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针对上饶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中在软硬件基础差、经济结构性矛盾、区域间平衡发展、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信息化高效发展、工业园区高位发展、产业化项目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发展、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以改善投资环境实现高品位招商发展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我国要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型经济转向更多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典型的以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的水泥工业,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成为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水泥工业要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生态化工业的转型,要实现节约型绿色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从阿罗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开始,经济学家们逐步地把人力资本、制度、环境、信息资源等内生于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结合内生增长的视角分析认为.安庆市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人力资本、加强制度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在内涵、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深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是目前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的领域.通过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计算出四川省1997~2005年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并得出相关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并且其生产与利用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从而导致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出现资源型裂痕,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国际能源经济新趋势,应将低碳、高效作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并为之建立配套的制度、法律以及舆论体系,形成新的能源经济战略保障系统,以促进我国能源经济与国际能源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何给这类成长性的新兴产业筹资融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如何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内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动力应是综合的知识创新,创新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每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升降数据分析,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需要以生态效应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结合宁夏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生态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分析宁夏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提出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利用外资、调整吸引FDI方向与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激励政策、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等低碳经济目标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适用性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摈弃了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构建其发展框架,并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发展形态。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模式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当前的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聚焦于新能源生产为主导的源头低碳化领域。而强调生产与生活领域的节能、降耗、减排为主的过程低碳化应该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过程低碳化提倡基于公共行为理念的变革,目标是要将低碳生活方式引入大众日常行为之中,从而透过技术创新、政策调整、文化激励等措施以推动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我国应对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机理和未来发展政策,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机理,然后从助力高效精准抗疫、促进新业态发展、新模式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开创新型就业方式与提升社会福利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保障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能够有效降低社会经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中国社会正处在数字经济发展历程的数字网络及数字社会阶段,本文建议我国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数字经济鸿沟,并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是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和新表现。当前,既要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思想优先发展教育,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以“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的思想抓好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以促进当前农村教育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陶行知是我国最早研究、实践并献身农民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献身教育的动力——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科学、爱儿童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感和由此产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几年的超常发展,江苏苏北县域经济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基本实现了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还面临着明显的瓶颈制约。要推动苏北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提升发展水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实施"能动加互动"的发展战略;以多维度创新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瓶颈;将发展的动力源建立在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