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小妮 《科技信息》2007,(36):153-153,176
本文通过汉语中由"狗"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狗"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2.
"论"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表单位或类别的介词,为"依据、依照"义,由"评议、衡量"义发展而来,其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质变因素为构式、N1和V2的次类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关系词的多样性初步就其表义进行分类,分为"遭受"义类、"给予"义类、使动延伸类及其他类等四类。其次以"被"字的演变轨迹为参照,从共时的平面上分析这些被动关系词通过演变目前所处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汉语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偏误最多的"要"为例,通过收集到的大量语料,说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义学生较易掌握,偏误主要集中于认识情态义上,同时认为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形式的多重对应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角度看,汉语的大多数动量词都源于"行走"义动词。汉语动量词的形成大多经历了"行走"到"频次"的转化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功能扩展"和"代入"两个阶段,"转喻"则是促使"行走"义动词演变为动量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法越来越受重视,语素义的复杂性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级词汇为参照,从语素义的来源、义项的多少、构词后语素义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对语素义的复杂性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absolutely为例,结合共时与历时主观化框架,对英语极性强化词的语义演化路径加以追踪,发现abso-lutely的意义体现了客观义<主观义<交互主观义的单向演进趋势。对照汉语对应成分"极",可以发现英汉对应范畴在语义演化路径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8.
"近义"说是目前对汉语同义词最流行的界说,以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相近的词",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这种同义词观界域含糊、概念混乱,误解等义词,误用、误解近义词,以(或"兼顾")整个词为辨析单位.若干年来,它对汉语同义词,特别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理论上模糊、混乱;词义辨释上使同义词的构组、立义、辨异诸方面产生种种弊病,因而不能出现精审的辨释成果,至今无法产生一本科学的中型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因此"近义"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是误说,应当坚决、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9.
四川方言中"跨越"义为一常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无对应之字;方言文献中常写作""。但结合《说文解字》、《广韵》等字书韵书的分析,可知""非该义本字,本字当作"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跨"、"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是词汇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其特殊性,以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来揭示偏义复合词这一机制的产生,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为词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穰"字的姓氏义,从1915年首版《辞源》拒收、至1979版《辞源》始,错置为"稂"字的姓氏义,两误并存。引发国家级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多部权威辞书承袭其误,其姓氏义训释混乱之势扩大;导致"穰"姓的人事档案,户籍、身份证等"穰"姓用字生乱。探寻其因,终结其误,以还"穰"字姓氏义本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汉语"单音节颜色词+叠音后缀"结构颜色词特点进行了分析,建议对维吾尔族学生以群集的方式进行汉语教学,采用使汉语"单音节颜色词+叠音后缀"结构颜色词进入一个网络系统、使用标志色彩特征的标注来指称颜色词的属性、在篇章中释义、加强近义词辨析(颜色词具有的不同感受层次、含有的褒贬义、指称范围、语义侧重及适用对象)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与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位隐喻词语"BENEATH/SOUS/下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中西不同文化中该词义的产生及其拓展理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对照诗歌汉英文本,用对等模糊语义、省略模糊语义,使模糊语义具体化,精确化,纳入英语表达习惯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词义的模糊;用"形合神通"、"离(易)形得似"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篇章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是汉语修辞潜能的重要载体。汉语成语的语义与修辞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数成语的语义构成包括字面义和实质义,有的还包含辞源义,这是成语富有修辞潜能的基础;成语的语义表达方式有直陈式、比喻式和形容式,这充分体现了修辞性;复义成语具有含蓄性,因为其字面义小于整体义,适成了“语义空白”。  相似文献   

17.
日语接续表达历来是学习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这一方面出现的偏误以近义性表达为多.而且,不仅日语本身的近义属性,相对应的汉语的近义属性也会出现问题.通过偏误实例与正确用例的对比,在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かぅ"、"のこ"以及"そしこ"、"そゎに"、"すゐと"的使用区别进行重新规定.另外,对至今尚未被重视的语篇中调整句子长短的接续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语中对应词汇的联想义不尽相同.对于因联想义差异引起的翻译思考,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汉、英词汇的联想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严格意义上的"信"与"对等"并不现实;二是过多的直译加注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在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英、汉语隐喻的结构也存在差别。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此作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语隐喻的理解,促进隐喻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义结构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计算机理解和表达汉语句义的问题,以现代汉语语义学理论为基础,探索和创建了一种计算机可计算、可扩展的汉语句义结构模型,该模型从句义层次上描述构成句子的词、子句、分句在句义中承担的句义任务,句子描述对象的时空特征、谓词的时态以及不同句义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形成了一种抽象句义的结构化表达形式;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提问的句义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用疑问词替换语义格迭代构成问句,再对问句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对简单句义、复杂句义和多重句义的反向提问正确率达到92.07%,充分说明句义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