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古包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演变,其制作技术工艺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这里通过对内蒙古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考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该厂蒙古包生产制作的技术工艺特点,指出其生产制作蒙古包的技术工艺保留了不少传统工艺的成分,是难得可贵的民族传统工艺瑰宝,需要对其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
蒙古包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演变,其制作技术工艺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本文结合对蒙古包的源流与文化内涵的阐释,对内蒙古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蒙古包制作技术工艺进行了考察,指出正蓝旗蒙古包厂制造的蒙古包的骨架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木质结构,其制作工艺保留了不少传统工艺的成分,是难得可贵的民族传统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3.
蒙古包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性建筑,对此已经有民俗学和建筑学等视角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蒙古包是技术的建构和文化意义的体现,其二者又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问卷,对使用蒙古包的不同人群进行调研,建立蒙古包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区间关联聚类与粗糙集组合方法对满意度进行分析,得到制约蒙古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其较差的热环境,而新型蒙古包的改进却没能提升人们接受程度与综合满意度。主要原因是砖混结构蒙古包改变过大使得其矫枉过正,导致传统文化元素丢失较多,成了现代建筑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蒙古靴传统制作工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靴是颇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以制靴材料来分,蒙古靴有毡靴、皮靴和布靴之别。传统的蒙古皮靴要采用一些特殊材料,经5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场上可见的绝大多数蒙古皮靴,所用材料皆不佳,工艺也与传统的制作工艺存在很大差距。63岁的吴润达师傅,在时隔42年后,于2006年5月又重操蒙古皮靴制作旧业,再现了这种手艺。此项传统手艺赖以存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如今新的社会环境下,它能否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毡房是根据长期游牧生活需要而制造的传统住房,其历史悠久。本文通过与蒙古包建筑的构成对比,分析哈萨克族毡房的类型、结构、制作材料和装饰特色,为设计出适宜于哈萨克族的特色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应用历史悠久的交通运输工具,曾在草原牧民的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蒙古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勒勒车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少,以至于其传统制作工艺逐渐消失.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这项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记录.详细叙述勒勒车使用的历史概况以及制作勒勒车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实验测量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的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采光和建筑供暖能耗两方面分析蒙古包的现状,并研究窗地比和窗户材质对蒙古包的供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包的供暖能耗随窗地比的增大而减小,在窗户节能改造中宜采用大窗地比,在窗地比最大为0. 048 2时,采暖季热负荷指标相比传统蒙古包降低0. 73 W·m~(-2);选取蒙古包窗户材质时,要综合考虑窗户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SC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参数,在研究中高透低辐射玻璃的供暖能耗最小,相比采用普通6 mm单玻璃的传统蒙古包节省6. 64 k W·h·m~(-2)能耗,降低1. 38 W·m~(-2)热负荷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传统蒙古包需求量逐渐减少。为了促进蒙古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两市一牧区使用蒙古包的不同人群进行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蒙古包的满意度居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前预期蒙古包能满足自己要求的程度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蒙古包的建造费用与包内的通风和温度的舒适度为负相关;居住前预期蒙古包能满足自己要求的程度与居住蒙古包的实际感受和期望相比的满意状态为正相关。因此,应该以不同使用人员的需求和期望为基础,把蒙古包舒适性和文化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蒙古包的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游牧民族,蒙古,藏,印第安,阿拉伯等游牧民族的可移动民居有共同点:木头支架,轻便,不用浆粘结,减轻自重,且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容易装卸,驮运。唯有蒙古族发明使用蒙古包。蒙古包有它自己的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外形:包,包形。下部圆筒形,上部圆锥型,顶为拱形。我们现在知道,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球形有最大的容积和最小的散热面积。其次是圆筒型。而锥形最稳定。  相似文献   

11.
滑稽作为一种艺术要素自古存在,在历史上它虽以不同的载体出现,但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矛盾,滑稽艺术注定在末技与大道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先秦两汉时期的俳优表演就就是被视为小道、末技的典型滑稽艺术,它依靠解纷解忧的悦笑功能和怨刺劝惩的讽谏功能,向主流靠拢,努力做到合于大道。  相似文献   

12.
蒙藏委员会承接北洋政府的蒙藏局、蒙藏院,是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蒙藏的中央机构。其存在的二十余年,正是内乱频仍、列强窥伺、边疆危机严重的时期,蒙藏委员会成立之后,调查边情、服务决策,宣慰致祭、沟通中央地方,处理蒙藏重要事务,团结地方政教人士,促进蒙藏教事业,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根本上说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是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旗帜,以开展蒙古民族工作为重点,逐步提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使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上趋于成熟,而且在团结蒙古民族抗日的斗争中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方式与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首先从蒙古统治集团开始,以吸纳蒙古民众和输出藏区高僧等途径为主,并在当时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通过自上而下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格鲁派成为蒙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不仅是一种地域的限定和文化特征的指称,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产物,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与媒介的叙事之中。电视媒体与奥运体育的联姻,使奥运会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成为强化民族身份话语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电视媒体对民族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以及奥运会的仪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以社区体育为基点,依据“全民健身”总体目标,总结内蒙古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