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面向出行GPS轨迹中停驻点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覆盖圆的时空聚类方法。使用停驻范围阈值对轨迹点进行聚类,使用停驻时间阈值对聚类类簇进行初步过滤,使用类簇近邻距离与类簇近邻时间两个阈值对预过滤类簇进行合并,继而使用停驻时间阈值进行最终过滤得到停驻时段与停驻点。该算法改进了已有时空聚类算法中初始类簇的确定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由于现有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无法准确衡量停驻点识别结果的精度,基于停驻时段精确度对查全率与查准率计算计算方法进行修改。使用包含9 923个轨迹点的轨迹进行算法有效性检验,轨迹中包含的三个停驻时段均得到有效识别,查准率与查全率均为0.82,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轨迹重合度高以及轨迹漂移等情形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轨迹聚类算法中对轨迹之间的时空关联性考虑不足以及全局唯一距离阈值带来的算法的时空复杂度高以及聚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间时空关联性的数据聚类算法(The Data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between Trajectories,DSCBT)。该方法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首先根据最短停留时间限制和半径r确定初始中心代表点,然后将所在簇的最大距离作为该初始中心代表点对应的半径R,最后根据最短移动时间约束合并相邻的初始中心代表点并调整半径R,得到中心代表点集。第二阶段主要处理新增轨迹数据,首先将轨迹点与中心代表点集进行匹配,删除匹配成功的点产生新轨迹,然后对有聚类价值的新增轨迹执行第一阶段的操作,最后更新中心点集并完成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提高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3.
对移动智能手机定位获取的用户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基于密度的OPTICS聚类算法,提出针对时空聚类信息提取的ST-OPTICS方法,根据时空对象的时间戳改进聚类的簇排序,对同一运动轨迹下使用不同手机、不同定位方式的时空停留信息进行提取,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T-OPTICS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和大小的聚簇,在参数设定和搜索邻域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取GPS定位抖动和漂移产生的小范围轨迹误差,提取的平均正确率在80%以上,比较适用于时空停留点的提取;2全局密度阈值中,低密度的簇易被忽略,通过更改参数设置,能提高局部时空停留点提取的正确率;3同一轨迹下,手机的定位策略不同,其停留点提取的正确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基站定位误差是影响停留点提取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4GPS信号由于受遮蔽物影响,造成定位错误,但对停留点提取误差的影响不大;5ST-OPTICS算法提取的平均正确率比ST-GRID高14%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于发现数据集类簇数k的常用内部评价指标DB(Davies Bouldin)和BWP(Between-within Proportion)等需要先确定一个搜索范围kmax,使数据集的类簇数满足k≤kmax,但如何确定kmax尚无理论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新F统计量Fr,将Fr作为新聚类有效性准则,以判断聚类算法收敛与否,自适应地确定数据集类簇数;将Fr应用于快速K-medoids算法的收敛性判断,并以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测地距离,即样本对在最小生成树上的路径长度,代替其间的直接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相似性,得到一种自适应的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解决了K-medoids算法需要人为给定类簇数和不能发现任意形状簇的问题。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和人工模拟数据集实验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Fr指标是一种有效的聚类算法评价指标,基于该指标和测地距离的K-medoids算法不仅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还可以自适应地确定数据集的类簇数,且对噪音数据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杨莉云  颜远海 《河南科学》2019,37(4):507-513
孤立点的存在使聚类中心的计算产生较大误差,影响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针对该问题,引入谢林模型,使孤立点能够自动移动到其邻居所在位置,消除孤立点,同时,对K-means算法过程中的距离计算、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环节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孤立点自适应的K-means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提高距离计算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谢林模型的基本思想,将孤立点移动到其最近的多邻邻居;接着,由类簇的数目确定邻居样本的搜索范围,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最后,根据移动后的数据集和初始聚类中心,进行K-means聚类.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经典聚类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升聚类的精度,同时,簇的内聚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移动时间层次聚类(Travel-Time bas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TTHC)是一种新的势能聚类算法,尽管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但是该算法需要人工设定聚类数目,而且在分配样本的时候仅根据相似度,忽略了距离和势能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自动确定聚类中心的移动时间势能聚类算法.首先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势能和相似度,然后根据相似度确定数据点的父节点,得到数据点与父节点的距离;然后,根据数据点与父节点的相似度、距离和数据点的势能得到综合考量值,根据综合考量值自动确定聚类中心;最后,将剩余数据点分配到比其势能小且与其相似度最大的数据点所属类簇,得到聚类结果.将新算法与TTHC算法进行比较,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不仅能够自动确定聚类数目,而且采用了更优的分配机制,可以产生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网格的层次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由于时间复杂度太高而无法应用到大的数据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格的层次聚类算法,先用基于网格的方法进行一次微聚类,然后再用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在进行凝聚的层次聚类时,提出了一种新的簇间距离度量方法,该方法采用簇中权值最高的代表点的最小距离作为簇间的距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格的层次聚类算法比传统的凝聚层次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确定数据流聚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力相似度和相对密度的聚类算法.采用在线/离线两阶段处理框架,综合考虑元组之间的相似度与元组自身的不确定性,利用引力相似度为每个不断到达的数据元组寻找可能归属的微簇,以新的离群点处理和在线维护机制来适应数据流的演化情况,并在离线层使用相对密度算法进行聚类,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且可处理任意形状的微簇.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聚类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聚类质量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快速K中心点聚类算法确定初始中心点的思想应用于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对其选取下一个簇的最佳初始中心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选取下一个簇的最佳初始中心的一种新方法.该新方法选择一个周围样本分布相对密集,且距离现有簇的中心比较远的样本为下一个簇的最佳初始中心,得到一种改进的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改进后的算法不仅可以避免将噪音点作为下一个簇的最佳初始中心点,而且在不影响聚类效果的基础上缩短了聚类时间.通过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以及随机生成的人工模拟数据实验测试,证明改进的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与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及快速全局K-均值聚类算法相比在聚类时间上更优越.  相似文献   

10.
RNN(相互最近邻)算法是一种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它比其他传统的层次聚类算法聚类更快.由于利用RNN算法对同一个数据集聚类,若选择不同簇间距离度量方式,那么聚类结果就会不同.因此在分析聚类结果对距离度量方式依赖性的基础上,采用用聚类聚集的思想,找出一种新的聚类方式,从而使得聚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