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女科学家泽勒:人类可以信任机器人吗?机器人叛变,反客为主地奴役人类会成为现实吗?其实,在它们还没有聪明到可以图谋不轨的今天,我们不妨先换位思考——对机器人而言,人类值得信任吗?当机器人独自流落街头,请求人类施以援手时,是会得到热心的帮助,还是会遭到欺凌、拐卖,甚至破坏?HitchBOT——我和搭档史密斯共同研制的机器人,将为我们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
档案保管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具体的说就是要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泄密.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如果档案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在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档案销毁等工作中都可能会有影响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都知道档案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等特性,一旦遭到损毁、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有些涉密档案比如有关地理坐标测量图纸等一旦发生泄密,甚至会危及到国家安全,所以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像一棵13000年帕默氏栎树那样静观人类的万年演变,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更高寿地活到10万岁,看自然变迁,看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生生死死,又会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展史一直在印证一个道理: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果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一味追求生产的增长,最终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时至今日,我们在反省中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5.
Internet正在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我们上网时 ,浏览器却经常地会遭到破坏 ,比如 :浏览器频频遭到恶意脚本的修改、标题栏的改变、注册表被锁定等 ,该文章主要是针对这几种现象的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对自然界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有着一种好奇心。我们想知道,而且必须知道,我们是怎样成为今天这样的?我们的未来又如何?" 人类起源之谜,始终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科学家。为寻找祖先的踪迹,他们走遍千山万水,黑发变成了白发,长年累月过着飘泊不定、四海为家的日子,经受着孤独、寂寞的考验乃至死亡的威胁。长埋地下200万年"巫山人"化石的"出世",进一步点燃了中国古人类学家寻找人类祖先的希望,他们勇敢地挑战国际权威理论,向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冲刺。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养育了一代一代的子孙,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依赖土地,曾经有过许多辉煌的成就,做出过很多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曾经为改天换地而自豪。然而,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在严重的破坏土地。在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常常不按规律办事,超越客观的额定度,不合理的开发和掠夺式的经营,无情地破坏  相似文献   

8.
郭耕 《科技智囊》2006,(11):77-80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自然被征服、被毁坏,那么,我们人类自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近日,京城某报曾以“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变成啥样”为题,报道了国外学者的一个大胆推断。这篇文章在告知人们自然之力的伟大的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迪:人类不能没有万物,万物却可以没有人类。假如环境一天天遭到破坏,动植物的物种一天天地消失灭绝,人类将会怎样?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如何控制作为具有双刃剑性质的科技力量,以尽量减小其负作用,正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话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对自然界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有着一种好奇心。我们想知道,而且必须知道,我们是怎样成为争天这样的?我们的未来又如何?” 人类起源之谜,始终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科学家。为寻找祖先的踪迹,他们走遍千山万水,黑发变成了白发,长年累月过着飘泊不定、四海为家的日子,经受着孤独、寂寞的考验乃至死亡的威胁。 长埋地下200万年的“巫山人”化石的“出世”,进一步点燃了中国古人类学家寻找人类祖先的希望,他们勇敢地挑战国际权威理论,向这世界难题发起了冲刺。  相似文献   

10.
未来城市遭到核恐怖袭击后的惨状,作为人类而言相信每个人看见这张图片都会心怀凄然,同时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会以大规模杀伤人类为手段地去实现某种精神和信仰?  相似文献   

11.
曾经,一个会飞的“胖子”遭到了人类无情的抛弃,但是,它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自我修炼,完善自己,等待着人类的重新重用。  相似文献   

12.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如果地球遭到毁灭,我们可以依靠图书馆中保存的人类记忆,花费一两代人的时间,重建整个人类文明;而如果图书馆也遭到毁灭了,人类将重新进入一个漫长的文明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13.
氮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兴  陈聪聪 《科技资讯》2013,(16):130-130
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不科学地施用氮肥,反而会对土壤、大气、水质等造成危害,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施用氮肥,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又能使生态环境受到保护是人类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氮肥施用现状以及氮肥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科学施用氮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吴荣梅 《科技资讯》2011,(35):138-138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排放物日益严重,能源的大量使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从而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强调以降低污染排放物、保障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的系统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2)
人类现在的生态环境正在日趋恶化,究其原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变异。地球遍布臭氧洞地球的这种变异,一方面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随着人类物质文明水平的快速提高,大量的氟化学物质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极地上空出现臭氧洞,有害的紫外线直射地表,使极地周边国家的人患皮癌者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是来自地球本身,据资料表明现在的地磁场正在减弱,在过去的百年间地磁减少了大约5%。如果按这个比例继续减少,再过大约二千年,地磁场就会完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中国人曾长期受穷。虽然我们有“人穷志不短”的格言,但无法改变“穷就会落后,而落后就会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有骨气的中国人为了改变祖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而奋斗、牺牲,从英雄、伟人、领袖到我们这些平平常常的中国人无不如此,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1998,(7)
环境容最容量是一定空间容纳某种物质的能力。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语言在逐步丰富发展,它把人类认识的一切成果用词汇巩固下来,一代一代地创造积累,形成一个极其丰富、极其绚烂多采的语言宝藏,对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电子媒体、互联网等的广泛运用,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文艺消费方式从过去的那种以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图像为中心。媒体时代,文学艺术的欲望化、感官化和快餐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时尚潮流的轮回会继续加快速度,那些脱离时代、腐朽僵死的文化艺术形式会遭到自然淘汰。  相似文献   

20.
苏玲玲 《科技信息》2011,(26):251-251
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对我们教师来说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与时俱进、共创和谐的一代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科德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我认为生物新教材德育渗透,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中学生物新教材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到生物教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