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私法译著在我国大量出现.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私法译著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定的特点,但仍然存在诸多缺憾.国际私法译著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的介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国际私法译著的未来走势.伴随着国际私法"多元化"和"趋同化"的国际趋势,国际私法译著未来可能呈现以下走势:国际私法的翻译更加具有专业化和更加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用价值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用价值论研究翻译批评标准的合理性。综合了吕俊、温建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性和系统性,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综合考虑原著与原著作者、译著与译著作者、翻译批评者与批评客体之间等几组价值关系,最后以这几种价值关系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长期忽视林语堂"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重要贡献。林语堂的中文译著活动是其汉译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林语堂主要通过编译、独译、辑集翻译、合译以及英汉对译等方式完成包括回忆性散文、书信、散论、小说、文艺批评理论、戏剧等5部中文译著。概述林语堂5部中文译著的初版发行情况,并结合林语堂在进行中文译著活动时的社会状况、国内外政治形势、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详细分析林语堂从事中文译著活动的翻译动机,有助于深入了解林语堂向中国介绍欧美文化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洪赉的译著《最新中学教科书代数学》,该书的底本是美国米尔恩编写的《中学代数学》。谢洪赉在译例中介绍了该书的归纳法特点与诸多优点,其翻译忠实于底本,但编排和符号术语选用比较守旧。该书在出版之初颇受欢迎,但由于内容不合国内学情、翻译保守滞后和归纳法未受广泛认可等原因,产生的后世影响不大,是一部略显不合时宜的教科书。但该书较早地向国内介绍了归纳法,对改良中学数学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风格的翻译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译著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对于风格翻译的二元争论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译者"本色"和翻译活动的性质重新从哲学层次上获得新认识。译者只有从哲学思辨充分认识到"自我"风格发挥的有度性,通过风格调整的翻译策略,"动态忠信"于原作语言风格,而不是肆意"对抗"或"反叛"原作的语言风格,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语言风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6.
杨万柳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67-69,108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私法译著在我国大量出现。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私法译著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定的特点,但仍然存在诸多缺憾。国际私法译著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的介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国际私法译著的未来走势。伴随着国际私法“多元化”和“趋同化”的国际趋势,国际私法译著未来可能呈现以下走势:国际私法的翻译更加具有专业化和更加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信”是翻译标准的核心。“译界泰斗”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作品翻译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译著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与原文一致,译文与原文一样流畅通顺,达到了翻译的“信”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对其词的翻译为例证,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方法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9.
1909年,杜亚泉与寿孝天翻译出版的《盖氏对数表》是中国首部由教育部审定的对数表教材.1953年7月由陈忠杰修订后再版.经对比,发现其底本最可能为宫本藤吉的译著《五位对数表及三角函数表》第2版(1907年).《盖氏对数表》虽然译文不无缺陷,非完美之作,但译文平实,内容丰富,适合为中学数学教学所用,得教育部之肯定,影响广泛.这本译著的翻译活动从侧面反映了国人从日本引入中学数学教材之努力,也折射了清末政治与科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词体发展史上,李清照的词有着极高的地位,历来被誉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究其原因,在于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她的词抒写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自我形象。本文拟从李清照对自然的态度,李清照对爱情的体验,以及李清照的理想追求三个方面,剖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特点,揭示李清照词中自我形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汇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语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适应选择论倡导"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美国新闻期刊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冶金录》是晚清金工类的第一本专门译著,该书虽是一本工艺手册,却首次系统的介绍了西方的近代铸铁知识。文章通过梳理文献考察了《冶金录》的底本、版本及其中主要的铸铁知识,比较研究了《冶金录》的翻译,认为该书作为晚清第一本以日用生产工具为例的铸造类的科技译著,有别于此前的几部兵工类专业铸造译著,这些常用冶金技术知识在晚清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重学》是晚清第一部较系统地引进西方经典力学的译著,其中许多术语名词都是首次用中文表达。通过对比研究《重学》与原著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探讨《重学》中的术语及其翻译,并对其翻译的方法、特点、准确性给予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徐玉洁 《科技信息》2009,(26):146-146,148
在文学翻译史上,许渊冲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他大胆突破传统对翻译的限制,译著等身,对中国韵文的翻译尤其引人注目。同时他所提出的关于文学翻译的理论也对后人进行文学翻译起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本文旨在对许渊冲其人其思想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于宏丽  刘晶 《科技资讯》2013,(3):224-224
科技类图书往往具有前沿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因而这一类稿件中翻译书稿所占的比例较大。本文通过分析科技类翻译书稿出版过程中的审读重点和加工技巧,以期提高科技类译著的质量,同时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翻译观方面主张直译。体现他直译翻译观的两部译著——《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轰动,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翻译策略的大讨论。鲁迅的这两部译作完全反应了作者的观点和心声,可以说是原作的再版。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鲁迅本人的创作与原作作者在很多地方存在惊人的相似,原作作者厨川白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迅以后的创作风格。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他们的相似性以及鲁迅相应翻译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宋词译如歌     
谢华  王翠 《科技信息》2011,(21):I0161-I0161
宋词,以凝炼优美的语言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汉语精粹。宋词是宋代最富特色的文学体裁,具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随着翻译的发展,尤其是诗词翻译的长足发展,宋词翻译也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解析许渊冲教授所译的李清照《声声慢》,来突出宋词翻译应注意词的音乐性,完美再现词的音美,做到宋词译如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英汉文化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索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当翻译中涉及到文化差异时可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特定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外层"与"内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及形而上学传统中"二元对立"和"唯一真理"的否定,其旨在建立一种多元、宽容、开放的体制。解构主义思潮与读解观察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随之出现了解构主义翻译流派,其代表人物韦努蒂关于原创与翻译、流畅与抵制、主流与剩余等的相关论述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扬宗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1):F0003-F0003
民国初年,上海格致书院在徐华封主持下,翻译了一批科技著作。虽然这批译著大都没有出版而毁于战火,但由此可见徐华封为引进近代冶金和电气等技术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