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毓栋  周旗  黄蓉  郭科朋 《河南科学》2019,37(3):429-438
基于汉中地区的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调查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汉中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6—2014年汉中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异较大,公众对气温变化感知与这29年气温变化趋势相吻合,对降雨量的感知与实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②气候变化感知与行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性别对气候变化感知和响应没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公众气候变化知识感知、事实感知、原因感知、后果感知与响应意愿、响应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③响应意愿对响应行为的影响最强,事实感知对气候变化响应意愿影响最大,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事实感知水平是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涛  张泓波 《科技与经济》2012,25(1):106-110
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科学研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减排国策对本国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公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参与者,一方面他们的认知会受到政府出台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异同,分析两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状况,可以为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发展战略,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巴黎协议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但如何有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是很必要的.本文对比分析多家机构针对我国公众关于气候变化认知的调查结果后发现:我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事实的了解较清晰,关注度较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依赖度较高,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高,但对于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只有模糊认识,对气候变化原因和科学机制认识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气候变化公众认知研究应着重两方面:一是组织多学科的较大规模的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综合调查,以获取更充分更全面的数据;二是构建高效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传播体系,切实解决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和公众认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民生科技。倡导低碳生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为及时了解公众对气候变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挖掘民生领域对气候变化的科技需求,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12个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涵盖全省范围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纽约州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与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频繁遭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区域,美国纽约州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举措的研究,纽约州在过去数十年内陆续出台了多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气候变化政策执行效果显著.近年来,纽约州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实践主要聚焦于重点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跨部门行动、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制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技珍闻     
《科技潮》2007,(7)
风向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重拳出击”6月14日,科技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根据《专项行动》,我国将从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医学类文理不同专业同一年级学生对辐射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应对态度。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9级文理科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文理科学生比较,在辐射基本知识方面,辐射对人体的损伤表现认识,存在辐射损伤的医疗器械,对电脑电磁辐射的了解程度等认知存在差异(P〈0.05);在辐射防护知识方面,应对放射性散布事件的措施,降低电脑辐射措施,降低手机辐射措施,抵御和减少核辐射损伤的食物等认知存在差异(P〈0.05);在辐射的应对态度方面,接受相关知识的意愿和采取措施降低辐射的意识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辐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有必要开展辐射有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民生科技,倡导低碳生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为及时了解公众对气候变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挖掘民生领域对气候变化的科技需求,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12个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涵盖全省范围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学生、农林牧副渔生产人员、其他社会人员。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1份,相关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重庆大学和加拿大布鲁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本科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探索两国大学生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及其认知程度;利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两国学生对于气候变化认知的相似点和差异点,通过对两组受访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尝试解释导致差异原因。结果显示:两国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看法和认知是一致的,均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未来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应对;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观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大学生关于气候变化认知多是与中国目前发展中的现状和国情一致,而加拿大学生多是基于全球层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实际的行动,这些行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为此,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及其不确定性的认知,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从五次IPCC的报告中,人们逐渐了解了"气候变化"这个概念,且多数人相信"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CO_2等的排放)造成的。然而在科学界,一直以来,IPCC的气候模型并没有被完全证实;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了气候变暖并无确定结论,CO_2的增加是否导致全球变暖仍有异议。既然气候变化是不确定的,那么举证责任应该落在坚持人类导致了气候变暖的这些危言耸听者身上。NIPCC的几个报告对IPCC报告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数据,说明了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根据IPCC和NIPCC的报告,我们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在变化,是否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为什么人们相信是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及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应对。我们更支持NIPCC的观点:气候变化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自然的趋势;气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预测;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但并未证实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的自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的229位农民作为调查样本,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民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民心理认知三个方面对小规模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农民的文化程度、家里是否有大学生、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参加农业保险是否有补贴都显著正向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重庆大学和加拿大布鲁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本科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探索两国大学生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及其认知程度;利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两国学生对于气候变化认知的相似点和差异点,通过对两组受访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尝试解释导致差异原因。结果显示:两国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看法和认知是一致的,均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未来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应对;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观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大学生关于气候变化认知多是与中国目前发展中的现状和国情一致,而加拿大学生多是基于全球层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我国正在积极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技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丹江口的实证研究,识别出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中的移民驱动力,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在内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移民驱动力框架。认为经济因素对移民意愿的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小。气候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体现在经济、政策、人口和社会等四个驱动力之中。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从历史角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可以为当前人类应对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挑战提供宝贵的借鉴。对北宋时期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和我国气候变化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北宋时期,前期温暖、后期变冷,处于唐末冷期以及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变化敏感的转折时期,气候波动明显,且降水变率大。在北宋时期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率高,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均造成了极大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了解过去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了其就业选择。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设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基层就业知识储备、基层就业态度、基层实践经历以及基层就业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政府政策的完善落实、社会氛围的营造、高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民族生态学也在研究少数民族地方社区如何利用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民族生态学田野调查方法,在乌蒙山特困区对一个苗族自然村进行了逐户访谈,分析这一传统的苗族社区对于气候变化的主观感知情况,比较对照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结果表明:(1)乌蒙山气候变化显著,当地苗族村民的气候感知与科学的气候数据资料基本吻合,可见该苗族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准确,故此其公众感知可以作为理解社会回应行动的出发点,这为阐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和适应过程提供了一个传统知识的新视角;(2)中国西南气候敏感区的苗族社区,是通过其长期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干扰.乌蒙山苗族社区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粗放农业模式和生物多样性机制,继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表明传统知识在传统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介绍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以多学科交叉支持、全时空
研究覆盖、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间复杂关系为主的研究特点。从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向的角
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挑战。文章指出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1)气候变化科学中的关键性基
础研究;2)气候变化中的不确定性研究;3)气候变化影响、反馈机制与预测研究;4)气候变化的社会学
方面研究;5)针对提高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能力的开发研究;6)发展有利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国际合
作框架。从发展趋势上来说,发展跨越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气候变化评估、预测和预警研究将成为气候变化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社会科学将更多地介入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并成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适应
和减缓将成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将推动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文章
最后提出,我国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自然条件,进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础科
学、技术开发、应对策略等方面的专门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颖 《科技信息》2012,(35):I0198-I0199
通过个访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健康意识、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传统文化认知、学习和练习氛围;健康有关的因素是形成太极拳学习意愿的核心。学生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决定了学生是否学习太极拳的行为方向,学生对健康的需求程度为学习太极拳提供驱动力;学生的生活圈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构成了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