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从樟树树干、树蔸及枝叶中提取与精制樟油和樟脑的工艺,指出了提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性骨架铜催化氢化黄樟油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氢黄樟油素主要用于合成高效、用途广泛的农药增效剂———胡椒基丁醚 .采用自行研制的改性骨架铜催化剂 ,在 4 0℃ ,1MPa下对黄樟油进行了催化氢化得到二氢黄樟油素 ,反应的转化率为 99.8% ,收率为98.0 % .对催化剂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活性中心被抑制和催化剂结构的规整性可能是导致催化剂活性、选择性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异黄樟油素液相氧化合成洋茉莉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得出由异黄樟油素液相氧化合成洋茉莉醛的适宜工艺条件._当异黄樟油素与高锰酸钾的重量比为1∶1时,向混合液中滴加酸,并通入氧气,在70℃下反应2.5h,醛得率为43.3%.  相似文献   

4.
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绿色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绿色合成甲基二氢黄樟油素的新方法,1.00mol(含量95.1%,来自香桂叶油)二氢横樟油素、1.40mol(含量95%)多聚甲醛和360moL36%盐酸,在70℃,剧烈搅拌7h,得到氯甲基二氢黄樟油素(含量93.4%以上),产率98.6%,氯甲基化反应的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回收盐酸,CODCr降到62mg/L,色度降到40倍,pH变为9。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常压间歇精馏法对猴樟油中桉叶油素的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产品馏分中桉叶油素的含量可达到80%(体积),比原油中桉叶油素的含量17.20%(体积)提高了62.80%(体积),已接近国际桉叶油素精油标准,试验结果表明,从湘西猴樟油中分离了桉叶油素,不仅易于分离,而且分离效果好。这对于开发湘西天然香料资料无疑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条件对少花桂幼苗香桂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Cinnamomumpauciflorum)幼苗在叶鲜质量及重要次生代谢物质———香桂油含量和纯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叶鲜质量以1层遮荫生境为最高,其次是自然光照、2层遮荫、3层遮荫;叶片香桂油含量以1层遮荫和2层遮荫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少花桂幼苗为多,其次是自然光照和3层遮荫;香桂油中黄樟油素纯度以2层遮荫最高,达9637%.适当遮荫有利于提高少花桂幼苗香桂油含量和黄樟油素纯度.  相似文献   

7.
以香桂叶油为原料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为目的,在W-2型瑞尼镍的催化下加氢,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压力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桂叶油在无溶剂条件下。用32:1的W-2型瑞尼镍催化,在120℃、2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2h,可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不经过蒸馏提纯,质量分数为98.5%,产率为95.6%,无废水和废渣排放。  相似文献   

8.
异黄樟油素电氧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与旋转环盘电极在研究了含甲醇溶剂中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氧化的电极过程,提出了生成胡椒醛的电极反应步骤。分析结果表明,电解产物中含有胡椒醛。  相似文献   

9.
洋茉莉醛电化制备电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电势扫描法及微分电容法,研究了由异黄樟油素经两次电氧化制备洋茉莉醛时的电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第一次电氧化是异黄樟油索的环氧化过程,属于EECC机理;第二次是环氧化物的水解产物(双醇化物)的电氧化得到洋茉莉醛.  相似文献   

10.
用三氧化铬-丙酮、三氧化铬-乙酸,重铬酸钠-硫酸等氧化剂对异黄樟油素进行了氧化反应,用GC-MS法分析了反应主要产物,确认出了9种氧化产物的结构,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原料的转化及各种氧化产物的含量,认为在足量重铬酸钠氧化下,胡椒醛的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樟树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开发对象,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樟油。实验结果表明,樟树青籽提取效果优于樟树紫籽;樟树籽提取樟油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铁杆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G C/ M S/ D S 鉴定了铁杆蒿( Artemisia gmelinii) 精油化学成分主要为桉叶油素(4398 % ) 、龙脑(1682 % ) 、樟脑(1156 % ) ,这3 个化合物占总精油的质量分数为7236 % ,高于艾蒿( 桉叶油素3957 % ,樟脑552 % ,龙脑846 % ) 的含量。实验结果为主产区的铁杆蒿开发利用或者作“艾”代用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籽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陕西产白玉兰花蕾的挥发油,挥发油收率1.4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9个色谱峰,鉴定出4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桉叶油素、松油醇、苯乙醇、桧烯、樟脑等,占总峰面积的90.9%.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樟脑还原中间产物的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差异,在还原体系还原剂S/无水乙醇中进行樟脑的不对称还原,考察还原剂用量、溶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还原剂S与樟脑量的比为2.8,溶剂用量为15.5,反应时间为40 min,利用这种方法还原樟脑,主产物为右旋龙脑,副产物为异龙脑,两者的比例几乎固定不变.研究还表明,在该体系中还原樟脑,反应温度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反应产物收率较高,反应所得樟脑最高转化率为78%,右旋龙脑最高产率为66%.  相似文献   

16.
植物微量元素的提取常用微波消解联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常用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附法等,现代提取方法有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水萃取、酶解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联合萃取法等.为研究湖北产樟树皮、茎、干、叶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的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樟树中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石油醚为溶剂用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测定的14种微量元素在樟树不同部位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Al、Zn和Fe的含量偏高,Co、V、Se、Cd的含量偏低;从樟树树皮、茎、干、叶中分别检测出29、21、27、9种不同成分,共46种成分,均为含氧、烯烃类化合物.树皮中主要成分是黄樟素(36.23%),特征成分是4-isopropyl-1,6-dimethyl-1,2,3,4,4a,7-hexahydro-onaphthalene(1.71%);树干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22.45%),特征成分是1-isopropyl-4,7-dimethyl-1,2,4a,5,8,8a-hexahydronaphthalene(1.55%);树茎的主要成分是黄樟素(69.98%),特征成分是(1R,8aR)-1-isopropyl-4,7-dimethyl-1,2,3,5,6,8a-hexahydronaphthalene(2.25%);树叶的主要成α-松油醇(40.73%)和桉树醇(31.96%),特征成分是(1R,4S)-7,7-dimethyl-2-methylenebicyclo[2.2.1]heptane(4.71%).湖北宜昌樟树中不同部位所测微量元素有差异;而樟树树皮、干、茎中所测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树叶中除Cu外所测得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樟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以后的樟树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8.
林延生 《武夷科学》2006,22(1):88-91
比较樟树林受黑蜕白轮蚧不同程度危害后叶片中叶绿索、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含量及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樟树受黑蜕白轮蚧危害后樟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正常叶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选取武汉市残存林里常见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样地记录的15个样方中各物种的重要值,通过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林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结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群丛1:樟-女贞-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2:樟-女贞+棕榈-中日金星蕨+黑足鳞毛蕨群丛;群丛3:樟-海桐+棕榈-井栏边草+天葵群丛;群丛4:樟+马尾松-海桐+白花龙-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5:樟-棕榈+冬青-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6:樟-栓皮栎-蕨群丛.其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是群丛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最高的是群丛4.研究区域内残存樟树群落,垂直结构上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就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而言,多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群丛4例外,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该研究可为武汉市残存樟树林植被的恢复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去除合成化工厂废水中樟脑及其系列产品———富马酸等有机合成化合物的方法 .根据实际废水的水质采取分别预处理工艺 ,试验表明 ,采用混凝气浮法去除难溶、难降解、对微生物有抑制性的樟脑等疏水性油类物质 ,效果良好 ,COD去除率在 70 %以上 ;选择微电解法和进行氧化剂氧化 -还原作用后 ,可分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 ,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降低COD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