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审美距离     
布洛提出审美“距离说”时,肯定认识到了审美中主客体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相似性、可比性,应当从物理与心理相统一的角度来认识审美距离。物理距离指主客体之间的物质远近,主体能保证将认识清楚的空间、时间是合适的物理距离,主体对客体的利害已经有所认识,但在欣赏的当下却不加注意和考虑是合适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
高瑞民 《科技信息》2006,(7):285-286
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说,在审美活动中是存在的,只是需要科学地解释它;审美心理距离实质是意志调节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对现实的审美态度的一种现象;意志在审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否认意志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是讲不通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宝级的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先生,创造了一套新的戏剧表演训练方法,简称“铃木方法”。这一体系主张将训练视野投注到演员自身“动物性能量”的释放方面,重视演员的下半身,尤其是腰部及下肢力量与平衡的训练,从而提高表演者肢体语言的张力。经过严谨的教学实践和戏剧排演,可以真切感受到“铃木方法”对演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使得高职表演训练的多元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布洛“心理距离”说起,勾勒了“距离”与“纯形式静观”的异同关系,推及与实际功利不离不即的“审美适中距离”,分析了实现和保持“适中距离”的态度和方法,强调了“注重过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讦的戏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形态──自我之剧。这首先是他的非功利的以表现剧作家的哲学探讨和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自我戏剧观。其次是其戏剧人物也具有剧作家的“自我性”,往往有与剧作家同一的精神追求与困感。再次是在戏剧形式上采用“案头剧”形式,难以在舞台上表演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中和之美”的艺术批评标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以冲突为本质特征的戏剧长期受到压抑,直到元代才出现戏剧大繁荣。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制约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元统治者对文学艺术客观上的放任态度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元代大都市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元杂剧兴盛的土壤;元代知识阶层思想意识转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专业作家群,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可以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学说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做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周朝的宫廷音乐、南方楚国的巫风巫舞、宫廷优人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叙事性、表演性的戏剧美学特征,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试图用布洛的美学审美原则——心理距离说来赏析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格.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同一项事物.通过运用“心理距离说”的审美原则审视矛盾修辞格,发现正是这两种对立成分的巧妙结合与读者大脑沉淀下来的逻辑产生距离,激发了读者进一步在矛盾中寻求哲理的欲望,达到奇警隽永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戏剧艺术构成了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思想情感等重要的参照系统,具有的美育功能是其艺术特性所体现的。以表演为主导的综合性,能全面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情境;以情境为核心的戏剧性,能强烈激起人的心灵净化;以文化为贬褒的寓言性,能深刻寄寓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4.
郭海燕 《科技信息》2011,(8):I0154-I0154
戏剧教学融知识于表演中,能够为英语课堂带来生气和活力,体现了英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把戏剧表演带进英语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是英语互动教学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完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一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尝试将幼专生的编(儿歌)、讲(故事)、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等技能综合性地运用。培养幼专生幼儿戏剧表演的综合能力,不仅可提高幼专生专业综合素养,而且能帮助其在今后工作中有效指导幼儿掌握戏剧及其他艺术形式表演的技能,运用戏剧来丰富幼儿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过想象认识现实,开启幼儿说、唱、跳、画等艺术表演智慧之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当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他把一种叙述性、评论性的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以促使观众能够对舞台上的演出产生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思考。为此他在剧本创作、导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革新。本文对“史诗剧”的理论观点和舞台实践中的革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贵族的品评属于一种“泛品评”。虽没有足够的明确性但表达了社会上层对戏剧的评价和观念,其戏剧观往往渗透、影响到戏剧发展本身及其他各阶层的戏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戏剧的整体风貌。他们的批评主要分为“公众性品评”和“个人性品评”。“公众性品评”关注戏剧的社会公众效应,旨在树立观念范式,以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批评最终目的。“个人性品评”则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以个人情趣是否与戏剧契合作为品评切入点,不关心社会公众效应却能表现出个人真心实意。本文以元杂剧为例分析各时代贵族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两种不同的戏剧。但就戏剧的本质来说,它们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或歌唱以及行动,真实地集中概括地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运动的综合性艺术。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有行动与反行动的冲突,才有戏剧性。戏剧的矛盾冲突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展开,在一定的时间里运动,观众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亲临其境的感受,给观众以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感情感染,从而起到教育及审美等作用。这是中西戏剧共同的地方。但具体到中西戏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就各有其特性,两种戏剧就有所不同了。一、中国戏曲是由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说表并重,叙事与抒情统一,人物形  相似文献   

19.
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支柱之一,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彰显出自己本质特性,同时在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方面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从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戏剧翻译作为翻译研究中一项饱富特色且意义重大的一块领域,长期以来不乏众多翻译研究者的孜孜探索。戏剧翻译是文本的艺术化过程还是艺术的文本化过程一直是众研究者争论不下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内特等人戏剧翻译理论的梳理,重点提出“可表演性”和“可接受度”两个戏剧翻译不可回避的探索原则,将戏剧翻译的艺术和文学考量结合起来,以期为此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