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汗淖孢粉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AMS14C测年,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巴汗淖湖泊沉积物孢粉,揭示了鄂尔多斯高原全新世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8.696~7.847 kaBP植被以荒漠草原主导,气候寒冷干旱;7.847~7.130 kaBP植被转变为禾草草原,温湿条件得到改善,但区域气候很不稳定;7.130~4.780 kaBP植被演化为疏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且稳定;4.780~4.207 kaBP为松-栎混交林,为温暖湿润且稳定的气候最宜期;4.207~3.622 kaBP植被退化为松属一禾草森林草原,气候向十旱化方向发展;3.622 kaBP以来,植被进一步退化为荒漠草原,气候进一步变干.  相似文献   

2.
了解最近10 000 a来的植被和环境对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阐述陕西蓝田县城附近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孢粉图式分析了该区植被的演替,进而分析了该区全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据17个样品分析发现孢粉和藻类十分丰富,将孢粉图式分为三个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是乔木花粉激增,早期发育有温带阔叶落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晚期是以温带阔叶树或与松混合的疏林草原或森林草原;Ⅲ带是以栎、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气候较冷较干,发育有以蒿为主的大片草原;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发育了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晚全新世渐变为干燥而寒冷,是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的陕西富平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31个样品的孢粉分析,显示了该地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环境的演化阶段。将孢粉图式划分为Ⅰ、Ⅱ、Ⅲ三个带分别代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松—菊—香蒲组合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针叶树植物花粉含量较高为特征;Ⅱ带为松—栎—蒿—环纹藻组合带,以乔木花粉增加,草本植物花粉减少为特征;Ⅲ带为栎—松—蒿组合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增加,乔木花粉减少为特征。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干草原,气候干凉—干冷;中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与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半湿润;晚全新世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气候干旱偏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24个具有年代控制的全新世剖面的孢粉记录后,得出以下主要认识:一是孢粉资料揭示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的全新世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在基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全新世曾发育有森林植被,而黄土塬面上和黄土/沙漠过渡地带全新世植被以草原为主,未见森林植被.二是考虑到年代误差范围,尽管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植被类型不同,但植被变化反映的环境演化格局基本一致,即早全新世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干.  相似文献   

5.
西安附近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孢粉分析,我们发现了前人在古土壤中未曾发现过的黄杞、杜鹃科、枫杨、粟等能够反映植被类型和气候特征的花粉,从而确定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为森林型,代表气候温暧湿润,与今日西安气候相似或略暧湿。但在黄土层中,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木本植物花粉少见,反映植被以草原为主,代表气候温凉干旱,与今日陕北定边、靖边气候大致类似。根据孢粉、碳酸钙含量和PH值所综合反映的气候变化,可将西安附近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变化划分为15个旋回,其中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气候旋回可与深海沉积所反映的气候旋回对比。  相似文献   

6.
河北阜城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演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阜城地区阜101孔孢粉研究,划分出三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出阜城地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三个演替阶段。自下而上依次是:1.晚更新世是以松、冷杉、云杉为建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此时气候冷而稍干。2.全新世中期是以松、栎、榆、桦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暖、湿润的气候。3.全新世晚期是以蒿、藜、松和桦为主的疏林-草原,此时气候温凉、略干与现代相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和泾阳县新庄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进行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将西安地区10 000 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6个气候阶段:10.0~9.0 kaBP,冷温转换阶段;9.0~7.0 kaBP,暖冷波动阶段;7.0~5.0 kaBP,温暖阶段;5.0~3.4 kaBP,暖冷剧烈波动阶段;3.4~2.0 kaBP,气温先降后升阶段;2.0 kaBP至现在,温暖半湿润、半干旱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在第四纪沉积厚度较大的北京昌平地区行打钻取样,获得连续的沉积样品,通过AMS14C测年手段建立年代框架,提取钻孔上部2~12.4 m沉积物的孢粉,通过分析孢粉的质量浓度及种属组合变化,进而恢复北京地区的古气候状况。研究表明北京昌平地区30 000 yr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29 090~27 200 yr BP为气候寒冷湿润;27 200~19 100 yr BP,主要发育以蒿、藜为主的中旱生草原,反映了这一时期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19 100~11 700 yr BP,主要分布以蒿、藜为主的草原植被,但是覆盖度很低,说明气候进一步变冷变干,是北京气候最寒冷干旱的时期;11 700~4 460 yr BP,为全新世早中期,植物种类丰富,适宜木本植物生长,植被发育针阔叶混交林,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黄土高原中部晚更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陕西富县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54个样品的孢粉分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将孢粉图式划分为Ⅰ、Ⅱ、Ⅲ3个带,分别代表S1、L1和S03个形成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榛-菊-蒿组合带,以草本植物孢粉占多数,乔木植物花粉出现高峰为特征;Ⅱ带为菊、蒿优势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乔木植物花粉显著减少为特征;Ⅲ带为松-藜-中华卷柏增长带,以松、藜、中华卷柏显著增加,乔木植物明显增长为特征.结论 S1形成时期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温暖较湿;L1形成时期植被为干草原,气候冷干;S0形成时期植被为森林草原,气候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10.
西安半坡遗址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最近10000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方法 通过对西安半坡遗址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结果 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论 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鲁西地区汶东凹陷内晚更新世—全新世37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共统计了孢粉2718粒.统计结果显示:在18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鉴定62个属种,其中临沂组地层藻类植物孢子明显增多.在对孢粉的种类、数量及其组合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汶东凹陷地区的植被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植被演变特征为:落叶阔叶林—地面植被覆盖低的荒漠—草原—河流、湖泊遍布的荒滩;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略偏干—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磁化率年龄曲线上特征明显,反映的气候特点与化石动物群演替性质完全一致。结论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古气候演化过程的气候事件均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的发展相联系。时间上,南北气候演化事件基本同步;空间上,北部较南部地区变化剧烈。5次气候事件从下到上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湿润、干旱与湿润交替、干旱的气候演化特征;相应动物群生态类型表现为草原-疏林草原、草原为主的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与森林交替到草原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六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分析,揭示了本区全新世沉积的六个孢粉组合,它们自下而上分别为:(1)松属、栎属、禾本科孢粉组合;(2)栎属、松属、禾本科孢粉组合;(3)青刚栎属、栲属、栎属、藜科孢粉组合;(4)松属、栎属、禾本科、藜科孢粉组合;(5)栎属、青刚栎属、栲属,禾本科孢粉组合(6)栎属、禾本科、水龙骨科孢粉组合.这六个孢粉组合反映了本地区全新世时期存在着六个古植被演变阶段和相应的六次气候波动,为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陕北高原全新世的环境仍在继续发展变化。根据对相邻的陇西、陇中全新世黄土孢粉组合的分析〔11〕,下黑垆土(C~(14)年龄8550±300)孢粉以草原植被为主,属于冷气候;上黑垆土(C~(14)年龄7360±250)以桦属、鹅耳桦、松属为主,反映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5.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 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对位于江淮东部平原的江苏兴化蒋家舍地层剖面进行野外考察采样、AMS14 C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的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27.9-13.5cal.ka BP,剖面中孢粉含量高,植物的科属也丰富.其中,27.9-26.7cal.ka BP、14.5-14.2 cal.ka BP时段研究区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较湿润,而26.7-14.5 cal.ka BP期间地层出现沉积间断,气候寒冷干燥;14.2-13.5 cal.ka BP时段草本植物含量较高,总体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气候温凉稍干.2)13.5-12.6cal.ka BP,剖面中孢粉含量较低,植物的科属也较贫乏,木本植物所占百分比较低,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高.其中,13.5-12.8 cal.ka BP为覆盖度趋低的针阔叶混交林或草原植被,气候向干冷发展,12.8-12.6 cal.ka BP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木本植物含量有所上升,反映气候稍暖湿.3)针叶乔木松属花粉和蕨类植物水蕨科植物孢子在剖面中自下而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类出现率较低,这种现象跟当地现代植被的植物组合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兰州晚更新世后期的植被与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兰州黄士孢粉分析资料为基础,论证了晚更新世后期兰州黄河阶地曾出现过针叶森林植被,代表着温凉但相对湿润的气候。同时结合整个黄土高原孢粉分析资料,进一步证明晚更新世后期,距今2·3万年前后,黄土高原普遍具有温凉湿润的气候,在河谷地区形成了针叶森林或森林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六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分析,揭示了本区全新世沉积的六个孢粉组合,它们自下而上分别为:(1)松属、栎属、禾本科孢粉组合;(2)栎属、松属、禾本科孢粉组合;(3)青刚栎属、栲属、栎属、藜科孢粉组合;(4)松属、栎属、禾本科、藜科孢粉组合;(5)栎属、青刚栎属、栲属,禾本科孢粉组合(6)栎属、禾本科、水龙骨科孢粉组合。这六个孢粉组合反映了本地区全新世时期存在着六个古植被演变阶段和相应的六次气候波动,为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它对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全新世是与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形成最密切的时期。分析、总结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讨论。高原的全新世大暖期来临于10kaBP,鼎盛期为7—6kaBP,大暖期时,高原植被、森林扩大,泥炭发育,湖面上升,夏季风增强。大约在5kaBP,高原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重建全新世中晚期的降水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具有意义.本文利用现代表土孢粉、化石孢粉和现代气候数据,采用GIS和现代类比法,重建了全新世中晚期百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并探讨了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建结果表明:6.3~5kaBP为典型湿润期,降水充沛,并在6.09kaBP达到最大值465mm,比现代降水量高约210mm;5~3.9kaBP为亚湿润期,平均降水量比现代高约65mm,但整体降水量在波动中下降;3.9~2.9kaBP为波动期,降水量急剧下降,较前一阶段减少约79mm;2.9kaBP以来降水量较为稳定,平均降水量与现代相当;其中有6个干湿事件,湿事件为6kaBP、4.1kaBP、1.6kaBP,干事件为4.9kaBP、3.8kaBP、2.8kaBP.降水量变化与植被覆盖和史前文化变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