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王朝对内迁高句丽人的安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先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士兵和普通民众.为了减少驻军的压力,移民内地势在必行.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唐朝有计划地分批将部分高句丽人迁入内地.唐朝大规模内迁高句丽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太宗时期因战争的压力强制内迁;高句丽平定后,为了减少叛乱因素和充实内地,大量内迁;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归化.这些高句丽民众主要安置在河南诸州、陇右诸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城傍.  相似文献   

2.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 ,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 ,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 ,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 ,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 ,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 ,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漫长的岁月中,高句丽人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开发和利用了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创造了高句丽的灿烂文化。今天,通沟平原上保留着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构成了通沟文化的实体,成为高句丽历史的见证. 在集安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中,好太王碑最具历史价值和意义.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名安,亦谈作德.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无391年)即位,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薨,在位二十二年.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空前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4.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唐朝与高句丽关系研究中 ,专家学者多从行政设置、经济交流、文化传播、隶属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 ,而对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的研究则关注的不够 ,《唐丽战争史》这部学术著作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立论新颖 ,考证缜密 ,以扎实的史学功底、缜密严谨的结构 ,对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与未来走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 ,为世人勾勒出了唐丽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6.
在唐朝与高句丽关系研究中,专家学多从行政设置、经济交流、化传播、隶属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的研究则关注的不够,《唐丽战争史》这部学术作恰好弥补丁这一空白。该书立论新颖,考证缜密,以扎实的史学功底、缜密严谨的结构,对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与未来走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为世人勾勒出了唐丽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7.
自明代初期至明代中期,关于西域人内迁的记载不绝于史料。其内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洪武至洪熙年间;宣德至成化年间;弘治至正德年间;嘉靖年间。明政府对于这部分内迁的人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不同时期的安置政策又有所不同,这部分人在内地的活动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朝时期,吐蕃的社会文化正在悄然地发生变迁。民众的迁徙是其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吐蕃不仅在和平时期积极学习外来文化,而且在战争时期也与汉族接触融合,不断吸纳汉文化。这些促进了吐蕃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侯波 《世界博览》2008,(10):52-57
公元六七世纪,在亚洲东部爆发的中国隋王朝与高句丽王国之间的战争,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重大的军事冲突之一,连年不断的战争使隋与高句丽相继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0.
姜宇 《科技信息》2011,(30):101-101,103
早在西汉至唐朝时期先民就在西域进行屯田,本文从西汉与唐代在西域屯田的背景、规模,探讨在西域屯田的意义。汉至唐朝时期,屯田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质日益完善。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七百多万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华人,且是在香港被英国割占之后的一百多年殖民统治时期,因中国内地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等原因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移居而来的。历史原因造成了香港民众对内地缺乏足够的政治认同,但却具有相当深重的国家认同感,也因此从不具备分离主义的条件。"一国两制"建构了一个强调国家认同、淡化政治认同的制度框架,是对香港历史与现实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在唐丽战争中,有众多蕃将都参加了伐丽战争,且绝大多数将领都与原部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拥有数量不等的部落兵。唐朝征召部落兵参战有两个目的:一是唐朝府兵孱弱,没有战斗力,不得已借助异族武力;二是唐朝想利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的策略,尽量消耗“异族”力量,减少他们与中央对抗的资本,保全中原王朝的武力。但事与愿违,当新的危机出现时,府兵不堪攻战,而归附的异族部落又大量消耗,唐朝往往又陷入难以应付的窘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史学界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东部工厂内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东部工厂内迁过程中实际充当了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对保证工厂内迁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国民政府也犯有严重的失误,并由此导致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光绪三年(1877),吐鲁番收复后,大量的民事纠纷涌入官府,为了减少诉讼数量,吐鲁番厅制定了规则来规范诉讼,即"告状不准条例".其成为国家法的有效补充,减轻了基层政府的压力,同时也加快了该区民事法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部沿海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了支持抗战,保护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组织了工厂内迁,由此对大后方的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诏学校教育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与唐朝基本一致,学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既有庙学,也有国子学性质的“文学”,还有私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接近内地的水平。南诏的文化教育中心有羊苴咩、善阐和永昌等。  相似文献   

17.
高句丽王国历史上存在705年,雄踞今我国东北和朝鲜平壤一带,共任28位国王,王陵均在都城附近。高句丽王陵是统治者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修建的规模巨大的陵墓,以所谓"陵寝"作为推崇皇权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透过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原陵墓风俗与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对高句丽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古代平壤城,从它的整体布局看,是一座规划完整,功能齐全的仿汉制都城。同时又杂柔了高句丽人的建筑特色,把平原城与山地城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平时生活方便,战时利于防守的城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宏阔、国力强盛的朝代,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贞观十四年(640年)以后,唐朝在四周边陲要地和民族集聚区先后设置了安西、安北、单于、安东、安南、北庭六大都护府。安南都护府自高宗调露元年(679年)设置至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废置,三百余年间,不仅巩固了唐朝对南部疆域的统治,而且对加强安南地区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南部边疆的开发和社会进步,也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大理地区两千多年来即是祖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汉白人民的交往是很频繁的,南诏、大理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要更好地治理这一地区,积极吸收内地的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白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内地汉族的影响。由于民间的交往,统治者间的战争,以及明代以来的屯垦,有不少内地汉族人民定居或流落在大理地区。他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白族人民和睦相处,互通婚姻,有的甚至就融合于白族之中,所以白语中不断增加了汉语的成分,汉族的风俗习惯也不断影响着白族,白族的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