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沈阳市于洪区大潘镇西古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治理规划为例,通过对农村建设规划中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缩减宅基地、保持农村特色、延续地域、自然与文化特色等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丽娟 《科技资讯》2009,(8):244-24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建设趋势,是党中央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为适应新农村规划建设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景观的破坏,应建立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构建体系的重点是保护乡土风貌、田园风情,以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农村建设,使农村生产建设规划、生活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与景观生态建设规划相和谐和共生。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景观生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和谐发展战略,宁国从2010年起率先启动"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工作.这项工作具有"把握生态文明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引导社会力量参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四个重要的实践特色,把惠及民生、人民幸福作为终极目标,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冰  李力 《科技信息》2010,(22):26-26,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本文在分析农村住宅居住质量和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基础上,结合农村现状,深入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为河南省新农村住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为适应新农村规划保护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避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景观的破坏,新农村建设应加强生态景观保护.将农村环境、景观与生产有机融合,保证新农村建设不偏离方向,为城乡景观异质与景观相融提供思路,为实施生态景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俏凌  王轶 《科技信息》2011,(12):41-42
本文以海口市琼山县大致坡镇谭门村为例,通过对该村落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结合海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灾害特征,浅析当地的传统居住模式,综合文明生态村和国际旅游岛新农村的规划建设需要,寻求海南省农村居民点居住模式及房屋建设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纵横》2011,(2):84-84,F0003
为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十二五"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于201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高层报告会暨"三农科技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居住空间营造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湖南农村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聚落及单体住宅居住空间模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多元化,湖南的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开始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要改变现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湖南新农村居住空间模式,就必须汲取湖南农村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的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科技创新三项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慈溪市部分农村的实地调研,针对大量外来人口在农村居住的实态,探讨了农村租住型住宅的设计,为有效解决农村外来人口的居住形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陇东地区农村实证调查为基础,探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剖析影响新农村规划的关键性要素,从新农村规划建设解析,新农村规划建设设计研究等方面就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探讨,积极寻求西北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新经济社会思潮的影响,国外城乡规划扭转了物质功能主义规划的传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利益公正视角的物质与社会目标规划方向发展。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国外农村建设规划的特征及现状,然后分析当前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农村居民利益保障视角探讨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出空间利益的公正,并结合陕西省铜川纸坊村新农村规划建设加以分析。结论空间利益公正的保障体系构建能使新农村规划更加现实,真正在规划上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为传统规划模式的创新提供理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空心村的出现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空心村整治潜力很大,做好此项工作,对破解建设用地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整治空心村,已经成为一项节约利用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有效从空心村改造的实践看,意义十分明显:一是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型新农村。二是有利于优化村庄布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4.
梁勇  伏小瑞 《科技资讯》2009,(36):36-36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的许多数据,图纸以及传统的管理和查询方式已满足不了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使用计算机、借助GIS技术来进行农村工作管理,建设数字化农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介绍了MAPGIS的图形编辑、空间分析,图像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建设的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决策平台。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规划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文章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道路设计、农业带规划等几方面来对山地新农村进行设想。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规划立足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利用生态资源,凸现“生态、自然、环保”等特色,结合大连市旅顺口区袁家沟村规划为例,对如何利用当地乡土资源进行村庄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群众的居住水平,切实优化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由于一些农村规划意识淡薄,规划管理工作滞后,出现了无序建设的混乱局面,村庄盲目扩张外延,不仅占用了有限的耕地资源,而且还造成了村内大量土地的闲置浪费,有的村甚至成了"空心村"。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接着分析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政策和监督体制﹑顺应改革要求来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滚动修订,最后研究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深化村镇体制创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史无前例,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规划,科学建设,积极探索,才能最终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徐闻县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鲍奎芳 《科技信息》2012,(23):418-418,457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实施,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活资料的更新、农民对现代文明成果的需求和新一代农民观念改变等因素下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务实之路,也是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依据"田园城市"的理论和"竹林模式"成功实践,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征,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可以缓解大中城市压力、整合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建设、保留农村淳朴的乡风民俗,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