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和大量数据分析,针对热轧汽车轮辋钢的变形特点,研究热轧汽车轮辋钢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参数,总结出该类特异型钢孔型设计的系统设计方法和一些变形规律,对同行在轮辋钢的孔型设计上有所借鉴,以适应轮辋钢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金属网格法”显示汽车档圈钢在轧制过程中金属的变形及流动情况。经分析计算,初步得出了金属在孔型中的基本变形规律,为正确设计孔型及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变形量、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变形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有三种典型微观形貌,而这三种典型形貌又赋予了双相钢不同的强韧化机制和力学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了780 MPa级以Mn,Si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要求的级别,并且断后伸长率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轧制过程相似理论为依据,在实验室轧钢机上模拟研究了用2~3个蝶式孔型轧制角钢的变形规律并归纳出轧制工艺要点,以及建立了计算变形量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已经过NO.2.5~7角钢孔型设计的实践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生产实际证实:采用2~3个蝶式孔型的孔型系统能实现稳定轧制并获得NO.2.5~7用钢。由最少蝶式孔型组成的孔型系统具有简化轧辊车削、节约轧辊和容易调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轧制理论中对钢在热轧状态下变形情形的研究,通常是在一定的理论条件下进行的.本文从热加工实际出发,对影响钢的热轧变形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热轧窄带钢的三点差是反映其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三点差的精度和分布状态受轧辊材质、轧辊表面磨损状况、热膨胀系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加热炉加热制度、优化粗轧孔型系统、增加立轧孔的深度、减小道次压下率、提高终轧温度、优化轧辊冷却系统等方式,解决了热轧窄带钢三点差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二轧钢厂500/半连轧机组上,采用无孔型热轧工艺生产宽厚比非常接近的异形方钢,经多次试验和改进,生产成功,其关键成型技术是鼓形宽展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热轧后双相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双相钢微观组织中各独立相的体积分数. 根据多相材料中间混合法则和Swift方程,建立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并用DP590和DP780钢单向拉伸曲线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微观模型基本阐明热轧双相钢微观组织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能够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同时很好地预测热轧双相钢宏观的拉伸曲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桥梁伸缩装置用C型异型钢轧制孔型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桥梁用C型异型钢轧制中变形分配的合理性、轧件在孔型中的稳定性及轧件各部分夹角对弯曲成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进行了孔型系统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石膏轧辊轧制蜡泥的实验方法,对热轧角钢时金属在自由宽展平底切分孔型中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了影响轧件在平底切分孔型中宽展和顶角充满度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起计算宽展系数和顶角充满度的回归方程。与实验室轧制钢件的数据相比较,在一定摩擦条件下,蜡泥试样的变形规律与钢件的变形规律十分相近。因而用石膏轧辊轧制蜡泥试样回归的方程,可较精确地预报出角钢切分孔型中钢件宽展系数和顶角充满度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小电炉生产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工艺实践,分析各项强化技术对钢筋性能的影响。发现: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生产中,通过对微合金强化、夹杂物控制强化、热轧与冷却控制强化,不仅能生产出满足国标要求的且性能稳定的HRB400热轧带肋钢筋,还可将微合金的使用量降到0.286kg/t钢。  相似文献   

12.
通过22根用冷轧螺纹钢筋配箍的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斜截面裂缝宽度、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用冷轧螺纹箍筋代替光面I级箍筋的混凝土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配筋率的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简支标准梁 (5 5 0mm× 1 5 0mm× 1 5 0mm)进行了等幅疲劳荷载试验研究 ,疲劳试验试件 60根 ,试件配筋率分别为 0 % ,0 2 9% ,0 487% ,0 93 4%和1 946% .这批试件的疲劳破坏形式为 :折断破坏、弯拉破坏和剪压破坏 .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形式 ,分析了产生不同破坏形式的原因 ,提出了界限配筋率的概念 .受弯构件适当配置冷轧带肋钢筋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延性 ,而且其疲劳寿命也有显著的提高 .提出了考虑不同配筋率影响的、可供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参考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14.
大型混凝土筒仓的设计一般都采用普通热轧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加大仓壁厚度来满足裂缝控制要求,但实际效果不理想。提出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代替普通热轧钢筋的设想,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比较,得出了在钢筋混凝土筒仓中可以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作为分布钢筋的结论,为高效钢筋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impact absorbed energie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steel strips hot rolled to thickness reductions of 95.5%, 96.0%, 96.5%, 97.0%, and 97.5%.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ain refinement can be realized with an increase in hot rolling reduction. Besides, finer precipitates can be achieved with an increase in hot rolling reduction from 95.5% to 97.0%. The impact absorbed energy decreases with a decrease in testing temperature for steel strips hot rolled to 95.5%, 96.0%, and 96.5% reductions in thicknes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steel strips hot rolled to 97.0% and 97.5% reductions in thickness, the impact absorbed energy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with a decrease in test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D研究了低合金钢变形后,冷却至一定温度进行电感应再加热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在不同冷却温度,以及淬火和正火两种热处理方式下,研究了再加热过程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再加热过程对淬火试样组织影响较大;冷却温度处于两相区时,电感应再加热过程能改善温度分布均匀性,影响铁素体相变过程和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促进晶粒长大,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改善淬火热处理钢材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含有单一柱状晶的409L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采用不同终轧温度的热轧工艺,由常规热轧转变为温轧,再经过相同后续工艺;较低终轧温度的成品获得了较高rm值和较低△r值.终轧温度的降低使组织演变发生变化:热轧和冷轧组织中晶界和晶内剪切带增多,变形组织被细化、硬化,尤其是中心层附近的粗大带状晶粒;两者的增多又增加了退火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一有特色的不规则钢框架结构滑道,开展了2榀不等跨的二维钢框架设计,给出热轧圆钢管材料、截面选取及荷载统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并与相应规范进行了对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给出了相应构造措施,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IF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冷轧及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进行研究.分别借助EBSD和XRD测定和计算了热轧、退火及冷轧试样的取向分布函数及相关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结果发现,热轧板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为后续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热轧后试样中的织构很弱,不会影响冷轧织构组分及含量.冷轧过程是织构形成的主要过程,试样中含有4种主要的织构组分:{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4种冷轧织构组分在退火过程中均分别转变为{111}面织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冷轧扭钢筋的破坏特征、强度指标和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与其它类型钢筋进行了比较,论证了冷轧扭钢筋材料强度,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安全稳定性;在应用中体现出成本低,易于施工,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展现了冷轧扭钢筋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