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铜着色颜色釉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宋元时期是铜红釉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2010年广西宋代永福窑的科学发掘为铜着色釉的早期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24件永福窑出土的铜红、铜绿等铜着色釉瓷器的胎釉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永福窑中铜红、翠青(绿)、墨绿等釉色的形成应与釉料中铜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铜绿釉是永福窑主烧产品,铜红及其他含铜釉器的出现应是制作与烧成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所致,非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2.
叶小娜 《科技信息》2013,(9):161-161,191
陶瓷的工艺流程是主要由配料、成型、修坯、施釉、烧成这几个工艺步骤所组成。其中,施釉和烧成是极富特色的两个环节。坯体在干燥后施釉,施釉的方法有:施釉法、喷釉法、浇釉法、刷釉法、荡釉法还有旋釉法等。坯体在施釉完成后才能进入正烧。陶瓷一般需要二次烧成,分为素烧和釉烧。素烧温度较低,一般温度在800摄氏度左右。釉烧的温度需要在1200摄氏度左右。  相似文献   

3.
兔毫釉,亦称兔毫斑纹釉。兔毫斑纹釉是指在黑色釉或黑褐色釉层中呈现的一种均匀细密的状似兔毛的釉。"土釉"即以大自然中的黄土为主,配以草木灰风化岩石粉末而成的釉,亦即自然物配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配釉方法。土釉配制兔毫釉的方法及烧成,其过程本身就非常有价值,是了解我国古代制作瓷器的一种重要手段。恢复传统土釉烧造技艺,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1个清凉寺窑汝官瓷,11个钧台窑钧官瓷的釉和胎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测定每个样品的3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指纹元素分析,分别得到它们的胎和釉指纹元素散布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官瓷和钧台窑钧官瓷的胎、釉原料来源明显不同.汝官瓷和钧官瓷的胎釉料配方也是不同的,"钧汝不分"之说不适合于清凉寺汝官窑与钧台钧官窑.  相似文献   

5.
以深黑色花岗石粉为主要原料,碎玻璃和红土作为辅助原料,研制铁系釉,并分析釉成分、烧成制度因素对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黑色花岗石粉的用量以65%~100%为宜,玻璃粉和红土加入量均以5%~10%为宜.此外,烧成制度影响釉的性状,烧成制度的变化改变铁的相变状态,高温有利于铁的分相和铁质富集析出.配合少量红土和碎玻璃粉,可以制得饴釉、铁红釉、光泽黑釉、花釉,甚至"油滴"釉等铁系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起源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11个清凉寺窑汝官瓷、11个钧台窑钧官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的3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别得到胎和釉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官瓷胎和钧台窑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接近,但不相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来源明显不同;汝官瓷和钧官瓷的胎、釉料配方是不同的,“钧汝不分”之说不适合于清凉寺汝官窑与钧台钧官窑.  相似文献   

8.
钧窑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瓷器品种,其瓷器生产的工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代钧窑铜红釉与铜红彩的创制、分相釉的大量烧制、厚釉的施用等几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创新,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且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相似文献   

9.
在五彩缤纷的陶瓷装饰中,颜色釉装饰可谓是一朵奇葩。它以绚丽的色彩和无可替代的窑变效果,带给人们高雅而又清丽的审美享受。颜色釉装饰分为具象装饰和抽象装饰,各有特色。抽象颜色釉装饰比较洒脱,随意,灵动;而具象颜色釉装饰则更能体现艺术家对釉料的控制火候,更能考验艺术家的造型和用色功底。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历代青花瓷的色料以及瓷胎和瓷釉的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历代青花瓷所用色料的种类变化很大 ,而且成分不同 ,使得历代青花瓷颜色深浅 ,鲜艳程度不同 ;其次 ,青花色调与烧成温度、气氛以及胎釉有关 ;而且 ,瓷胎 Al2 O3/Si O2 比值增高 ,K2 O Na2 O越少烧成温度越高 ;最后 ,釉中的钾、钠氧化物的含量增加 ,釉的高温下的特性和烧成后的性能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12.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3.
古钧瓷和现代钧瓷的指纹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个古钧瓷、现代钧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6种元素的含量。从中选取 7种指纹元素 ,用指纹元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古钧瓷釉和胎的起源。结果表明 ,这批时间跨越6 0 0年 ,釉色迥异 ,出自众多不同窑口的古钧瓷有着长期、稳定、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初步分析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发现现代钧瓷少数与古钧瓷相似 ,而多数与古钧瓷疏远  相似文献   

14.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与汝瓷、官瓷、哥瓷一样属青瓷系列,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窑变使之成为一种非同寻常的彩瓷,窑变造成的钧瓷釉面上的图案、色彩与纹理令其呈现出独一的风貌。本文在讨论钧瓷起源、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窑变现象及窑变效果的自然天成性、独一无二性、不可控制性与不可预测性所造就的钧瓷独具一格的艺术美质与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5.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集我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又将民间艺术引入制瓷工艺,充分利用窑交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独创的釉下彩绘,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天地;它的剪纸贴花和木叶纹饰,首创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民间风格;它将传统人文图样注入瓷艺,强化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为中国瓷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广钧釉的组成与呈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石湾清代的两个广钧器皿,通过化学全分析和EDAX、DTEM、OM、穆斯鲍尔谱、DTA、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显微结构及呈色机理。证实广钧釉是一种石灰釉,而且属低温釉;坯体中含大量的游离石英;其是色是CU2+和釉中存在液-液分相的结果,分相液滴对白光散射符合瑞利散射条件,使釉显出带乳光性的蓝绿色调。  相似文献   

17.
古陶瓷研究中的模糊聚类分析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具体的模糊聚类分析数学模型和程序设计方法,对古钧瓷胎和釉的3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古钧瓷胎和釉的原料产地和分类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谢建忠 《河南科学》1996,14(4):387-391
利用穆斯堡尔谱分析技术,配合热分析,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等方法,对现代仿古钧瓷的釉料和胎料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了现代仿古钧瓷的釉料和胎料在烧制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并初步了天兰钧瓷的呈色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解决钧台窑制作时代问题,选取1974年和2004年两次发掘出土钧瓷样品45个,对这些样品进行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每个样品的化学组分.将所有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两者胎的多数主量化学组成平均含量接近但有所不同,其分类关系和胎料产地接近但有些不同.两者釉的SiO2,CaO,Fe2O3平均含量差别较大,其余7种化学组成平均含量接近;两者多数部分钧瓷釉的釉料来源和配方接近但不同,少数部分钧瓷釉的釉料来源和配方相似.孔雀绿釉的胎料产地和同时期钧瓷胎相似,但釉料来源,配方和所有的钧瓷釉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