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量我国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析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是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对增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内在驱动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直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纳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对高职人才培养、学校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转化意识薄弱、定位不准确、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及缺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等问题,应通过树立转化意识、合理定位、加大投入、培养团队、建立激励机制、构建推广体系等,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体现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广东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增长迅速,但受制于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成果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不够完善、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等问题,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针对现有问题,该文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以期推动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意义深远。本研究以2018年全国159个高职院校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著的推动效应,但院校综合实力与专业开设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由于相关专业的特点所限,文科类高职院校和理科类高职院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不同。在本轮“双高计划”遴选中,“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呈现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学功能演进的大学生创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学功能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创业企业是大学衍生企业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蔡娟 《广东科技》2007,(7):7-11
在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推动下,全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等科技资源和广东产业市场优势不断融合,在自主创新项皿,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的申请及保护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密切合作,积极促进了广东自主创新体系的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广东省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增长迅速,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因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普遍不高。该文从科研人员、高职院校、企业三个层面分析广东高职院校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为一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依旧存在诸多阻碍转化的因素。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机制创新来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公共部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彦华 《科技资讯》2006,(16):127-128
21世纪,科技呈现“重力加速度”的趋势,机遇稍纵即逝,科技成果如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贡献率都非常低,究其原因,就是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过程中资金支持体系存在问题。为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及维护国家的利益,必须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淮北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育强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服务生态体系和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建议,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服”高效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寒冰  柳岸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0):773-778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指标;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佘义 《天津科技》2002,29(2):23-24
指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市场,缺乏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和必要的条件,提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大研究院科技产业直接融资力度,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工作队伍,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位置举足轻重,然而,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且要面对多个因素的制约。因此,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主体型的R&D经费投入机制,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基本认知的条件下,分析太原市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主要成效,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绩效评价体系、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投融资体系、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提出能够推动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立娟 《科技信息》2012,(25):273-273
高职"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不仅需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需要立足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概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学科定位、明确"概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目标、明确"概论"课教材内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从科技成果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三类活动,科技成果供给方(即输出方)、科技成果需求方(即输入方)、科技成果服务方和科技人员四类主体,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税收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体系比较复杂,基本涵盖了各个税种,其中以企业所得税为主;运用的政策工具比较多,包括减免税、税前加计扣除、抵免应纳税所得额、减计收入、递延纳税等;在3种类型的转化活动中,对科技成果转移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多些,科技成果供给方、需求方和科技人员均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方可享受的税收优惠较少。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从科技成果类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属性等方面规定了条件,使税收优惠范围较小,给实操带来了不便,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进而影响相关主体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税收优惠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孵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科技园应该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构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政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和专业孵化器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也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核心内容。从经济社会及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出发,从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视角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几大问题,并聚焦体制机制、科技金融、新型研发机构、共性技术平台、专业人才体系几个维度就如何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破除中国科技经济“两张皮”难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