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2,(9):33-34
河北 承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近日,国务院批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继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燕郊国家级高新区之后,河北省第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6月,河北省政府批准承德市设立省级高新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承德高新区现有面积达206平方公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参与角度思考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广东科技》2008,(9):46-4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54个。由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的高新区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从政府参与的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2,(4):96-97
惠州仲恺高新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以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依托地处"深莞惠"黄金三角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创新合作、产业协作、功能协调、设施对接,已成为惠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深莞惠"一体化的前沿区域。  相似文献   

4.
沙德春  胡鑫慧 《河南科学》2020,38(1):119-127
高新区是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区整体的综合效率较低,仅三分之一的高新区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间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省域差异,各省内部高新区之间发展也较不均衡;对于DEA无效的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出口总额与技术收入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打造代表性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是我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  相似文献   

6.
省外资讯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5-9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又称"两会一展")相继在北京召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高新区20年成就展全面展示我国高新区建设20年的发展成果,丰富的展品、鲜活的演示,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展区,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2,(7):F0002-F0002
合肥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来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跻身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安徽科技》2012,(7):2
正合肥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来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跻身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我省先后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等10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我省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环境等六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铸就了十五年发展的精彩脉动。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2月,安徽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安徽省第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狮子山高新区作为铜陵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载体,应成为新时代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2.
省外姿讯     
《今日科技》2011,(7):23-23
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投资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经过近一年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竞争战略的制订和应用可以使企业等组织能更好地为明天而战.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高新区")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国家级高新区从2001年开始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二次创业关系到高新区的未来,更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必须重视对战略的研究和应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策略,实现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高新区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提升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区多园"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曾经的一片荒芜走向了如今  相似文献   

15.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1993年国务院分别批准设立了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2003年,又增加了佛山、阳江、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了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紧跟时代的发展,蚌埠市政府1994年在市区西南郊规划出一块区域,从而诞生了“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优惠政策,成为蚌埠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17.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1993年国务院分别批准设立了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2003年,又增加了佛山、阳江、河源、梅州、清远、揭阳等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了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10多年来,合肥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名牌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先后荣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11,(11):26-28
杭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始终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平台、构筑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0.
, 《今日科技》2012,(10):2-3
温州打造国家级高新区10月11日,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成立仪式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标志着继杭州、宁波、绍兴之后,浙江省第四个国家级高新区成立。建设动员大会同时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授牌并分别讲话。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温州城市东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按照"创新高地·科技新城"的发展目标,温州国家高新区计划今后重点培育激光与光电、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三大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