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9,(15):8-9
广东省高新区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强化产业集聚功能,优化科技服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今年上半年,广东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0个省级高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率先突围,逆势而上,经济保持较快速增长,较好地支撑地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讯     
陈至立强调:国家高新区应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成为8月25日召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国务委员陈至立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科技自主创新和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指示精神,交流、总结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国家高新区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十一五”期间高新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实现新的跨越。陈至立…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高新区建设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本文通过对合肥、芜湖、蚌埠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安徽省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是江苏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推动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不断优化高新区创业环境,建立新型研发体系,是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省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邓其福 《安徽科技》2021,(12):21-23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助推之下,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各国竞争焦点.从我国来看,进入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层管理部门也适时出台了国家高新区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指导文件.另外,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日益抬升,安徽省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纷纷出台.本文主要结合新站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新站高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站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辽宁科技参考》2006,(2):16-24
科技创新是国家高新区诞生和发展的灵魂与精髓。辽宁省的七个高新区,通过大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和谐环境.深入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各自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激活内外科技资源、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在近几年来,省内各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各个高新区以其较强的科技创新活力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扩大对外开放,已成为支撑和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形势下,全省各个高新区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使命、大力推进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分别确定了2006年工作思路与安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03,(10):63-64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科技创新、特色园区和人才高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创业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累计进区企业1275家,其中332家被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纵横》2002,(3):13-15
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历经十余年快速发展,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领导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激励下,高新区已经跨入“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竞  相似文献   

9.
周志红  胡斌 《安徽科技》2009,(12):11-12
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会议上提出,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正步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二次创业,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明确了“四位一体”的定位。其实质是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自主发展,转变强外资、弱内资“一边倒”的经济结构,使高新区由初期的引进创新型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2月,安徽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安徽省第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狮子山高新区作为铜陵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载体,应成为新时代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是我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  相似文献   

12.
叶青  冯志伟 《广东科技》2016,(13):38-40
广州高新区一直以来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保持领先优势,已成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高新区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安徽科技》2010,(7):28-28
近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是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促进高新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二次创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与高新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建并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对高新区的支持和政策优惠日益弱化,高新区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为实现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高其内生增长能力,应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三个层面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的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的创新机制,来实现我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高新区发展的关系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也是园区实现“五个转变”的过程。首先,园区要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其次,园区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第三,园区要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第四,园区要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第五,园区要从逐步、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国家高新开发区的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第二次创业。"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明确了"四位一体"的定位。针对我国高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本文提出了在高新区内建立集群式区域创新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2,(9):33-34
河北 承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近日,国务院批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继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燕郊国家级高新区之后,河北省第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6月,河北省政府批准承德市设立省级高新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承德高新区现有面积达206平方公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11,(11):26-28
杭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始终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平台、构筑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高新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大潮中,陕西宝鸡高新区不断创新理念,以新城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借鉴先进国家级高新区成功经验,不断探索西部非省会城市高新区“二次创业”新路子,推动高新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正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核心区2.72平方公里。近年来,汕尾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全力以赴加快高新区创新发展。据数据显示,2016年,汕尾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7.9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4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93%;实际上缴税额4.8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191.33亿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