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系统研究了顾桥太原组的的蜒类11属42种,其中1新种;建立了两个蜒类组合带,自下而上为:1.Quasifusulina tenuissima-Pseudofusulina vulgaris watanabei组合带,2.Schwagerina Postcallosa—Rugosofusulina huainanica组合带,并与江苏大屯、太原西山太原组的蜒类化石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蜒类计有17属91种,包括1未定种。根据蜒类动物群的垂直分布情况,两淮煤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可建立Sphaeroschwagerina带,并自下而上进一步细分为2亚带:(1).Quasifusulina gracilis-Boultonia willsi亚带;(2).Sphaeroschwea-gerina subrotunda亚带。必须指出,山西太原组的Triticites simplex带在两淮地区未见到,两淮煤田太原组可能只相当于庙沟石灰岩至东大窑石灰岩的层位,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的蜒类采自山东省博山太原组,共研完了11属27种。  相似文献   

4.
林又玲  伍耀忠 《河南科学》1992,10(2):192-204
本文介绍了对焦作地区太原组介形类的研究成果,共获24属46种,可分为两个组合.下组合为Cryptobairdia xiaodonggouensis-Lobobairdiaventiconcava—Rectobairdia(L_1-L_5);上组合为Orthobairdia chasae-Amphissites-Discoidella(L_6-L_9)。上、下组合介形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均有明显的差异。文章并分析对比了该区太原组介形类、牙形刺及蜓类组合变化的界线和介形类、蜓类、珊瑚、腕足类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原组沉积期海面变化事件的关系,从而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确定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描述了新庄孜太原组剖面,研究了灰岩中的(竹蜓)类动物群,计有13属41种,其中包含3个未定种。根据(竹蜓)类组合特征,可建立Pseudofusulina vulagris——Quasifusulinacayeuxi组合带,大致相当于江苏大屯太原组的Sphaeroschuagerina带,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6.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沉积环境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地层宏观岩性特征、结构特征、古生物种类及组合、垂向沉积序列、石灰岩微相及地化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该段地层的沉积环境,石灰岩属碳酸盐潮下亚相沉积,包括开阔潮下和局限潮下微相;泥岩与煤层为障壁砂坝-泻湖沉积体系中的潮坪沉积,包括泥坪和泥炭坪微相。  相似文献   

7.
肥城煤田石灰纪含煤岩系的石灰岩中含较丰富的类化石,经研究计有14属42种,主要产于本溪组的五灰及太原组的一、二、四灰,根据类演化发育阶段和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化石组合带,即:1.Fusulinella-Fusulina组合带;2.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3.Triticitesparamontiparus组合带。以上三个组合带经与华北、华南相关类动物群的对比,含三个化石组合带的地层分别代表了中石炭世中晚期和晚石炭世的沉积。此外,通过类及其他动植物群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研究,对本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中、上石炭统和石炭、二迭纪界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介绍了淮南地区太原组的剖面,讨论了岩性组合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太原组各层灰岩的对比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将千二灰(L_12)命名着沈家巷灰岩,指出该层灰岩富含蜓类化石,层位稳定,为本区标志层.从所含蜓类化石表明,本区太原组上部为Boultonia willsi—Quasifusulina tenuissima组合,下部的蜓类分带性不甚明显.根据目前资料,初步认为淮南地区缺失本溪组沉积.  相似文献   

9.
潘北矿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自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上覆顶板砂岩裂隙水和下伏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水、奥陶纪和寒武纪白云岩水.为了探讨太原组石灰岩水与其它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采集潘北矿主要含水层水样品25件,采用MAT 253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样品中氢氧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石灰岩水主要表现为三种水质化学类型;(2)太原组石灰岩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差别较大;(3)太原组石灰岩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和深部古水.  相似文献   

10.
埠村煤矿有4个主要含水层,其中徐家庄石灰岩含水层组(简称徐灰水)和中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组(简称奥灰水),对石炭系太原组煤的开采具有严重威胁。为研究徐灰水特征,详细分析了汛期对徐灰水和奥灰水水位的影响;设计了徐灰水放水实验,重点对放水实验过程中各钻孔水位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制定了徐灰水的防治措施,为石炭系太原组煤的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所采集的大量植物化石,讨论了安徽淮北地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植物群特征,并划分为四个植物化石组合。同时根据植物群面貌、孢粉组合、含煤性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k_3砂岩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界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太原组混合沉积特征,利用区域地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对碳酸盐-碎屑岩混合沉积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太原组既是带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又是混合沉积;本溪组混积层岩性组合主要为碎屑岩、煤层夹灰岩,而太原组为灰岩夹泥岩及煤层组成;本溪组发育混积相类型为混积潮坪、混积瀉湖、混积障壁砂坝,太原组发育混积台地;结合区域沉积资料总结出了两种沉积相组合模式——本溪组发育混积障壁海岸相、太原组发育混积陆棚相;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是影响混积发育和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陆表海多期次海侵是混积主要原因。混合沉积决定了本溪组具有丰富的烃源岩、优质储集体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永城地区的上古生界地层包括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组、石千峰组,地层总厚度大于2000m,是在陆表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一套滨浅海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其中,太原组——山西组下段为浅海——潮坪体系沉积;山西组上段——上石盒子组为三角洲体系沉积;石千峰组是废弃三角洲平原上发育的滨岸沙丘体系沉积。尽管太原组、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均有煤层发育,但山西组上、下段分界部位这一由浅海——潮坪体系转化为三角洲体系的特殊时期构成本区最有利的聚煤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双山神木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低孔、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潜在伤害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8.91%,渗透率平均为0.656 7×10-3μm2;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储层速敏程度为无到弱、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压敏程度为弱到中等偏弱.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建议慎重配酸,合理控压,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渭北地区石炭纪地层中采集的牙形刺进行了研究。经鉴定,共获得牙形刺6个属,8个种和6个未定种。其中中石炭统本溪组以Streptognathodus cf.parvus和?Idiognathodus corrugatus为代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以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为代表;中部以S.oppletus,S.elegantulus和Idiognathodus delicatus为代表;上部经与其它地区同时期的牙形刺相比,缺失了以S.elongatus和S.wabaunsensis为代表的矛形刺动物群。  相似文献   

16.
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具有不同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储层特征.为指导该气田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太2段,砂体分布受潮控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控制,具有砂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好—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征;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成岩相以黏土+硅质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及黏土+硅质+碳酸盐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为主,物性较低,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发育程度与粒度、岩屑含量和溶蚀作用息息相关,粒度越粗,岩屑含量相对越高,溶蚀作用越强,储层越发育.相反,石英含量升高不利于储层发育,压实、交代和胶结作用也不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7.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碎屑组分三角图解显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古水流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物源区的风化剥蚀从寒武-奥陶系的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岩开始,向下逐渐剥蚀到新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  相似文献   

18.
南华北盆地广泛发育了以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为代表的海陆过渡相页岩;但是针对该地区的页岩气资源调查存在较多的空白方面。该地区第一口页岩气地质调查井——牟页1井的成功钻探对于获取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发育特征及含气量等重要参数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等实验,确定了牟页1井山西、太原组泥页岩具有中-高含量有机碳(山西组0.44%~5.10%、太原组0.92%~5.06%)、热演化程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2.0),有机质孔受有机质类型影响而不发育的特点。解吸法对岩心进行含气量测试,牟页1井山西组、太原组页岩地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分别介于0.71~3.70 m~3/t、1.09~4.30 m~3/t之间,显示出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同时数据拟合显示含气量与TOC和黏土矿物含量直接相关,说明有机质和矿物组分是影响该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