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石油产业现如今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为厘清石油改革发展与油价定价的关系,利用MS-GARCH模型研究了大庆石油价格的波动特征.构建分阶段MS-GARCH模型,通过不同阶段模型参数特征说明了油价波动与油价定价开放有紧密联系.根据石油价格MS-GARCH模型和GARCH模型的波动率预测精度对比,显示出MS-GARCH模型的优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波动率呈现两状态趋势.在我国石油产业刚刚步入与国际接轨阶段,石油价格波动还未呈现明显的高低两种不同状态,而在之后的十几年间,石油产业定价机制不断改革,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关系密切,石油价格波动剧烈,逐渐显现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种状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国的能源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爱贞  付斌  张涛 《河南科学》2010,28(9):1205-1208
介绍了近期国际油价的走势,分析了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从8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人们普遍认为石油生产企业(油气勘探开发)是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而对其受到油价波动影响关注不够,以及石油生产企业很少研究应对油价波动的最优策略现状,研究了实质上受油价波动影响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的决策问题。在分析油价波动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基础上,剖析了油价波动对石油企业决策的影响,认为油价剧烈波动对石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使其决策难上加难;提出了石油企业应对油价波动的有效决策策略,这可供相关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油价波动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期货投机和美元汇率因素的推动下,石油背后的金融属性将会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金融因素关注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金融因素研究石油价格波动问题,深入阐述石油作为特殊商品及金融属性的个性特点.针对2002年前后油价脱离传统面的波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证实了金融因素是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油价冲击对我国行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主要的石油消费行业,利用SVAR模型,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这些行业利润、投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国际油价的正向作用下,石油产业上下游出现“盈亏”两重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于能够顺利地将价格传导给下游,所受的影响不大;而交通运输业却受到长期的负向影响,尽管这...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2013年上半年石油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出发,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石油行业的运行态势与趋势特征,并从石油行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认为:2013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行业整体回升态势较弱,行业景气指数处于底部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的内在增长动力有所增强;2季度我国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2%,石油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卓见成效;新机制下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呈现"U型"波动趋势,2013年初到3季度末,国家动态进行了5次下调,5次上调;未来石油行业低碳经济发展与油品升级,对外依存度的扩大,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石油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0年~2005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2.6%.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比2002年增加40%.油价上涨带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扬.预计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偏紧、价格波动的局面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石油供给性冲击、需求性冲击和投机行为冲击3方面结构性因素细分为5个内生变量,构建反映油价波动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并运用模型对1999—2012年期间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性冲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油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投机性冲击对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较大,不容忽视;短期突发事件和供给冲击短期对油价有些影响,长期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
6月17日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8月合约突破了140美元/桶,市场更预测年底前会突破200美元的关口.高油价对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都造成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现时面对的最大挑战.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所以如何降低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高油价的成因、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以探寻可行的解决高油价之道.  相似文献   

10.
能源价格波动与物流业发展息息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油价宽幅波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物流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物流成本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物流企业应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创新理念、调整战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营策略,以企业效益的增长抵消外部因素的掣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对柔性滑动轴承系统进行了油膜涡动及油膜振荡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通过对涡动特性及振荡产生的机理分析,对系统建立相对坐标系,导出了轴的振动方程;从N-S方程导出了涡动状态下的雷诺方程,从而得到轴的径向力计算公式;通过对轴的振动分析,研究了油膜振荡的特征和油膜涡动的产生与轴承结构、润滑油及轴的几何尺寸关系,提出了防止油膜涡动及油膜振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燃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自身性质,以含油污泥的热重试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含油污泥燃烧与热解的热重曲线,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法确定了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求解含油污泥的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并进一步分析升温速率对含油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燃烧速率、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不断提高,含油污泥的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低压抽油井的特点.运用抽油井井筒中的物质平衡和油井流入动态规律,建立了计算抽油井间歇抽油时问和停泵时问的数学模型。在井筒条件和抽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可以计算油井的最佳抽油时问和最佳停泵时问。同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优选抽吸参数和泵挂深度。该方法的应用可为低压抽油并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汽轮机组油系统漏油、渗油的查漏、消除方法和改进措施,同时介绍了油系统常用密封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拖尾油是混油的尾段。在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拖尾油,而拖尾油会污染后行油品。在盲管段主要是由于死油区的前行油品混入主管而形成拖尾油。传统的混油量计算式没有考虑拖尾油的影响,采用雷诺时均法对紊流进行模拟计算,利用CFD对不同的流速及盲管长度的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混油相关实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盲管中油品替换速度与流速呈指数关系,为使混油量较小,流速最好控制在1.6 m/s内。盲管长度与油品替换时间呈指数关系,为减少混油量,盲管长度应小于5倍主管管径。利用MATLAB对盲管段油品替换时间、盲管长度和流速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到盲管段所产生的拖尾油长度,结合混油长度计算的Austin-Palfery式得到混油长度的计算修正公式。对比现场实际数据表明,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混油量更加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16.
八角茴香油和肉桂油的臭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角茴香油和内桂油的臭氧化反应过程受反应控制,传质的影响很小;八角茴香油与臭氧反应6h,反应已基本完全(95%)茴香醛含量54.48(GC%),再延长反应时间,茴香醛产量反而下降,肉桂油与臭氧反应13.6h反应也基本符合(96%)肉桂醛含量0.34(GC%)。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海面油层扩展的前期研究成果,对油层扩展的基本控制方程重新进行了推导,并作了右干改进和修正,并指出,原油或成品油的组成成份十分复杂,各自有不同的密度扩散率,粘度,表面张力,挥发性和可溶性也不一样,而且一些环境条件,如海水的温度,盐度和生物特性等等,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石油的物理性质的改变,文中对若干与油层扩展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和过程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东辛油田断裂多、含油气规律、油气藏类型复杂,搞清其地质特征及含油气规律对后期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东辛油田的构造特征及储集层特征、油藏的类型及含油气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东营组油层的建议,如,东一段以稠油开发为主的工艺技术攻关,解决防砂问题.突出东三段的开发.分析表明,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混合植物油和白油对皮肤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影响.通过让志愿者分别在前臂上使用含混合植物油和白油的膏霜样品,用多探头皮肤测试系统MPA9的CM825水分含量探头和TM300经表皮失水率测试探头测量前臂内侧皮肤未使用、使用后0.5、2、4h的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混合植物油样品后的皮肤水分含量高于使用白油样品,但经表皮失水率无明显差别,混合植物油在短期内的保湿效果优于白油.  相似文献   

20.
红外光谱法研究油页岩及干酪根的生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orentzian分峰拟合,A-C因子和含100%脂肪链的微晶石蜡为标准物质的方法对油页岩及去矿物油页岩干酪根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干酪根中各种烃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油页岩及去矿物油页岩中有机质均为Ⅱ型干酪根;去矿物能使支链从干酪根主链上脱落,但去矿物程度不宜过大.随着去矿物程度加深,干酪根脂肪链含量、红外谱图中CH2与CH3吸收峰面积的比值和脂氢/芳氢面积比值先增大,后减小;油页岩经酸碱处理后,干酪根中脂肪链的含量可达到54.06%,CH2与CH3吸收峰面积的比值为7.11,脂氢和芳氢的面积比值为2.73.无机矿物质的去除使干酪根的生油潜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