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致思和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一种以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表现为一种"幸福层次论",暗示了"幸福的本质在于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这一幸福论命题,同时强调个人幸福的实现需要达到一定的主体条件和客观外部条件,对我们思考个人幸福问题和树立个人幸福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立足理性建立了幸福观 ,他认为唯有理性才能得到快乐 ,感觉是幸福的开端 ,但不是幸福的目的 ,知足和明智是幸福的目的。他认为追求幸福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无所畏惧和崇尚正义的态度。他的幸福观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追求个人完善和社会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拥有科学合理的理性幸福观是人们能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当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被确立,数学文化的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的重任,以培养能真正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公民为目标。在高校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增强数学理性精神、挖掘数学德性内涵、提升数学审美品位等策略来帮助大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论,特别是认识论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幸福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真正幸福在于灵魂的快乐和安宁。只有节制欲望,做到灵魂的安宁,追求理性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达到灵魂的快乐。对德谟克利特幸福论思想的历史考察对构建现代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 ,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康德开创了理性的、批判的哲学革命体系。"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僵化自然观;"批判时期",他又以理性思辨在认识论、伦理学领域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幸福与道德,继续推进其哲学革命,表达了他整个批判哲学所关注的四个问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自由概念,通过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历史和政治理性批判确立了先验自由观念。康德在星空上与心灵中进行的哲学革命蕴含着社会政治革命的巨大能量,具有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康德通过寻找实践理性至上原则来看待道德和道德判断。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主要浅谈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康德对实践理性的分类开始,分析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准则与法则的区分以及道德自律的意义,解释了其实践理性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并对康德的理论进路有所阐发,认为正是面对工具合理性与道德哲学领域内的功利主义的挑战,康德才以单纯立法形式和道德自律来为人类的道德生活奠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三种不同理解,得出"幸福"的定义.并由此作为切入口,探讨了当代青年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并指出了在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是以新康德、新黑格尔哲学和政治哲学为其哲学基础的,是对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与目的论犯罪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在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的阶层构造中,客观归责与包含了需罚性的罪责是其核心创新,它们与该理论本身所蕴含的体系性思维模式一样,都对我国刑法犯罪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伦理学以形式主义而著称,善良意志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康德通过批判经验论幸福主义,深刻地论述了道德主体性思想,集中探讨了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意志自律以及自由、责任和义务等概念,在善良意志学说中确立了人在伦理领域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批判法律实证主义,德沃金的原则论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化。在最初的原则论版本中,德沃金以法律原则的强区分命题为基石,挑战了法律实证主义的规则模式;在更复杂的版本中,德沃金聚焦于以权利命题为核心的原则论——它在描述意义上强调与权利相联结的原则可以为民事疑难案件的裁判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南,而在规范意义上,则透过康德式的先验演绎论证了原则作为法律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把握这一原则论的演进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德沃金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以"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建立了他的伦理学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地位、条件,幸福与德性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他更强调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指出要通过教育、立法等途径来培养人们的德性,从而获得幸福。对这种幸福观的深入探索有益于我们现代人更好地思考幸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振国 《科技信息》2007,(32):198-198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将承接笔者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有关研究,继续探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演变历程:重新反思--多元发展--理性渐强.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科学幸福观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幸福?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一千种甚至更多的答案。因为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吃穿不愁是幸福,有人认为有份好工作是幸福,有人认为金榜题名是幸  相似文献   

19.
据预测,2020年,全球将进入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生物经济时代;阐述了生物经济的提出、 分类、特征和定义;主张把握生物经济时代精神,实践进步的幸福观;探讨了为什么要强调谋求人民幸福,什 么是进步的幸福观,应提倡那些进步的幸福观,以及我国科技界应该怎样实践进步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20.
康德自称自由是其哲学体系的拱顶石,然而自由的客观实在性如何证明?在第二批判中康德将这一任务等同于证明纯粹实践理性的实在性。所以,我们可以将自由的实在性疑问表达为这样一个问题:"纯粹理性如何能够是实践的"。康德的回答部分求助于纯粹理性的事实,部分诉诸于一个目的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