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从上世纪"魏晋文学自觉"提出以后,学术界出现了"汉代文学自觉"、"春秋文学自觉"等不同观点,论争还在继续。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诗歌从创作目的到艺术表现,已经显示了明确的自觉意识,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自觉,《诗经》是先秦文学自觉的起点。客观地说,"文学自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先秦文学自觉"是源头,"汉代文学自觉"和"魏晋文学自觉"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社会的审美观念与以往大为不同,呈现出一种女性化审美倾向,其特点具体表现为傅粉、熏香及好妇人之服饰等.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女性化审美使得魏晋文人对"丽"之文风有全新的认识,文学艺术形式总体趋向修饰性,追求骈俪之美,取材则愈发世俗化,重视家庭情感的抒发.女性化审美与魏晋时期的文化环境及文人心态产生内在契合,文学创作越发重视文学本体的独立性.从魏晋文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出发,以女性化审美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魏晋时期绮丽文风背后的影响因素,思考"文学的自觉"与独特审美观念的内在联动,有助于探究女性化审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传媒无处不娱乐的传播态势下,"美女秀场"似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美貌女性的形象以惊人的密度和比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美女秀场的现象令人思考:美女秀场折射出千年中国的"人"本位缺席与妇女的双重牺牲;美女秀场在制造身体的狂欢与焦虑;美女秀场在诱导民族精神的堕落。  相似文献   

4.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双重边缘的书写——论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南亚女性华文写作中,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发展极为迅速。华裔女性作家的双族性,多地域经历使她们成为了双文化或多重文化人。本土性与华族性的交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广阔而丰厚,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马华女作家的现代生命意识和深层文化体验。写作对于马华女作家,不再只是宣泄个人情感或自我的言说和分辨,而是女作家独特女性意识的确认和自身精神价值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殊不知 ,在洛神身上所表现出的明眸、皓齿、云髻、修眉、削肩、束腰等美好特性 ,正是曹植在继承了前人女性描写手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如《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 ,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较全面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其中展现了魏晋乱世对当时士人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面对生死,他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敏感;面对死亡无限的感伤与绝望;面对生命极度的眷恋与珍惜。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对生命内涵与生存态度做了深沉而全面的思考。其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思索表现出了尚情、尚才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的形成与汉民族乐生恶死的文化心理、魏晋士人延续汉承楚制的文学创作心理、汉末魏晋动荡的时局所造成的士人疏离政权的意识和侧重凸显自我的心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思想主线,那就是浓重不化的文人中心意识.它体现在:一、以书生为叙述主体的故事建构及文人高标自许的"尊我"心态;二、为满足书生人生需求而设的女性形象及其价值评判;三、寄寓着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心理和补偿心态,体现着文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殊不知,在洛神身上所表现出的明眸、皓齿、云髻、修眉、削肩、束腰等美好特性,正是曹植在继承了前人女性描写手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如《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文学世界具有很强的空间感,"故乡"、"家"和"后花园"是其空间意识的三个方面。萧红的空间意识一方面来自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还受到中国古诗和绘画的影响。萧红用空间意识构建了自己的文学世界,而她的文学世界又扩大了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12.
"味"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从春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这和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心理状况、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味"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有关,"味"也经历了从文学的词采美、声韵美走向意蕴美、意境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先秦至汉魏六朝的部分文学作品,表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及其最终大胆抗争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为争取人生自由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他继承了吴中博雅的学术风气和东林学派宗宋的学术思想,并将二者在其修史实践中加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钱氏经经纬史、汉宋兼采的史学思想和注重考信、勇于创新的史学方法。其治史思想和方法为明末清初的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一个个性意识很强的女作家,但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从表面看,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强烈到弱化的过程,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的创作,她的所谓的"女权话语"只不过是时代意识形态和特定文化内容在一个独特女性身上的独特体现.文章认为,湖湘文化和个性主义的交杂与此消彼长,形成了丁玲女权意识的实质内容及转变的内因,中国女权运动的基础和预设目标决定了丁玲女权意识发展的方向,而雄强的遗传个性和软弱动摇的文化基因,是促使丁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极端变化,却存在着一贯的逻辑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8.
诗与画具有共通之处,"诗情画意"的艺术美感在中国盛唐诗人王维和英国浪漫主义大师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二人诗歌创作的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指导思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与画作为表达美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寄托感情、陶冶情操是其意义之一。这也正是诗画可以融合的原因。基于这种共性,诗可以呈现画的意境,画可以表达诗的情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现象是诗画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莫言以女性为中心建构他的文学天堂,并以“美”为主旨来塑造他的女性王国,他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人性美、母性美、悲剧美的品质,这些品质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与作者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以作品为依据,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的特征,挖掘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诗经·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卫女、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完美女性。她们有着"立身"、"齐家"之才,自然天成之美和律己宽人之德,融"才"、"美"、"德"于一身。她们的存在既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滋养使然,又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美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