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对虎林盆地虎1井各层段泥岩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评价,表明虎1井主要烃源岩层为虎林组一段和白垩系下云山组,两段源岩均为好烃源岩,源岩处于低熟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通过原油与源岩的饱和烃色谱参数及生标化合物对比,发现虎1井原油为成熟原油,并具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生油的特点,与虎一段底部成熟烃源岩有较强的相似性,认为该井原油即来自于虎一段源岩。  相似文献   

2.
运用精细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和综合对比古生标及油源参数,揭示庙西凹陷内及其周缘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阐明庙西凹陷有效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庙西凹陷北部主要烃源岩为东营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现今处于成熟生烃阶段;庙西凹陷中部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东营组在该区尚未成熟。庙西凹陷南部主要的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东营组也未成熟。庙西凹陷各组段有效烃源岩都为周边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油源;与渤海湾盆地晚期成藏有很重要的关系,对其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烃源岩的分布与成熟演化进行油源对比,认为PL19-3原油是来自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东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混源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原油主要来自庙西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渤中凹陷东部区域;东下段烃源岩主要来源于渤东凹陷.多层系源岩、多个生烃凹陷供油为PL19-3晚期构造圈闭快速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该地区小型凹陷,即渤东、庙西和黄河口凹陷具有重要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研究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厘定油源性质.通过对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原油样品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下段泥岩厚度较大,暗色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75%~6.04%,平均值为3.49%,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o介于0.69%~0.94%,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含有低等水生生物及高等植物,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中;原油为低含蜡、中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显示沙海组原油与沙海组下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沙海组原油主要来自于沙海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东濮凹陷孟岗集洼陷生烃潜力。方法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依据洼陷内21口探井的资料,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Es1)和沙三段(Es3)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热演化史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结果孟岗集洼陷北部Es1烃源岩属较中—差烃源岩,Es3下部烃源岩属较中—好烃源岩,Es3上部属差—非烃源岩,洼陷南部皆为非烃源岩;有机质类型Es1为Ⅰ,Ⅱ1型,Es3为Ⅱ1,Ⅱ2型;Es1热演化程度低,为低成熟型烃源岩,沙三1-2亚段(Es31-2)为成熟烃源岩,沙三3-4亚段(Es33-4)为高成熟烃源岩,濮深8井原油来自Es33-4的高成熟泥岩。结论Es33-4为孟岗集洼陷的主力生烃层系,孟岗集洼陷北部是找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大型岩性油藏,油藏分布具有纵向上一区多层、平面上发育多个叠合含油富集区的特征.沉积演化及烃源岩评价表明,该区长7段为优质烃源岩、长6段为较好烃源岩、长4+5段及长8段次之,多层生烃为石油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油源对比显示,长4+5~长8段原油主要源自长7段生烃有机质,长6段烃源岩对长...  相似文献   

8.
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营末期(距今24.6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Ⅰ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Ⅴ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高邮凹陷古近系原油的物性及其甾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合凹陷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对原油的类型进行划分,并系统分析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分布特征以及相应的油气聚集成藏模式。总体上把该凹陷的原油划分为A和B两类,其中A型原油主要来自阜二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及其斜坡部位;B型原油主要发现在深凹带内及其附近的戴南组和三垛组,以深凹带的成熟阜四段烃源岩为主,仅有少量来自深部位的阜二段烃源岩。斜坡部位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阜一段—阜三段,来自阜二段烃源岩,属于近源运移特征。深凹带内深部位阜二段烃源岩,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与盆地本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相近似的电性、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长8油层组原油在母源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而与长7段烃源岩有相近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长8原油来自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环萜烷含量高,Ts<Tm,γ蜡烷含量低,甾烷中 C27、C28、C29呈反“L”形分布。滴南地区二叠系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参数及甾萜烷特征与平地泉组烃源岩相似,具有亲缘关系。侏罗系原油具有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石油的次生变化对石油性质的改造有时会超过有机质来源和热成熟度作用的影响,而热蚀变是地史时期地质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次生变化。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样品系统模拟热蚀变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从中筛选出相关性良好的菲/甲基菲(P/MP)比值和(3-MP+2-MP)/(9-MP+1-MP)比值两项指标,它们能够很好地反映原油热变程度;根据筛选出的这两项指标,制作了判别原油热蚀变程度的图版。应用该图版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呼图壁油气田原油热蚀变程度,结果显示,霍尔果斯霍10井原油可能为原生油藏,热变程度较低,而霍浅1和霍002原油可能是由埋藏较深、热变程度高的原始油藏向上运移产生的次生油气藏;准噶尔南缘的安5井、石南31井及呼图壁气田中的呼2井原油处于正常成熟阶段,表明其所处油气藏基本上为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采集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和原油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资料基础上,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划分为A、B、C等3类烃源岩。系统分析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对不同层系原油物性进行统计梳理,依据甾、萜烷、饱和烃组成等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将涠西南凹陷原油分为A、B1、B2、C1和C2等3大类5亚类。通过油源精细对比和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类原油来源于A类源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和3号断裂附近及东南部的斜坡部位;B1和B2类原油来源于B类源岩,其中B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附近,B2类原油主要在3号断裂附近;C1和C2类原油来源于C类源岩,C1类原油分布在与B1类原油相近的区域,C2类原油主要集中分布在2号断裂与3号断裂接近交互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原油全烃色谱分析可将原油中正构烷烃间的绝大部分异构体分离开 ,进而将原油的细微差异区分开。分析对比相同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及源岩中分子量烃(主要是 C8~C14)特征 ,指出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纹差异大 ,而相同成因的原油指纹相似。分析了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指纹特征 ,初步建立一些可反映生物降解程度的中分子量烃化合物。以大港油田港东地区为例 ,研究中分子量烃在油/油及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改造型盆地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柴窝堡凹陷沉积演化特征及烃源岩特征,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结果表明,柴窝堡凹陷北部及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在晚二叠世沉积期属于深湖—半深湖亚相;凹陷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位于凹陷北部,达到好—中等烃源岩级别;区内油源来自凹陷北部烃源岩,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柴杨断褶带北部和三个山冲断带,最有利勘探目标为柴窝堡构造和阿克苏构造。  相似文献   

16.
塔东北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过程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东北的孔雀河地区在区域构造上横跨满加尔坳陷和孔雀河斜坡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长期的构造演化、多期的构造运动及生排烃史造成油气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分布规律很不清晰.作者从孔雀1井、英南2井、龙口1井、满东1井等含油气构造的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成藏演化过程,总结了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演化模式,认为主要成藏期为喜马拉雅期.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处于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成熟度低,分布局限,贡献不大.孔雀河地区油气源主要为早期古油藏裂解气.  相似文献   

17.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大,并具有“两期生油”的特征,第一个生油高峰对应的模拟温度为345℃,第二个生油高峰为425℃,产生的油气具有生油量大、生气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 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根据Pr/Ph,8β(H)-补身烷和C30重排藿烷相对含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A4、B 类,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可划分为Ⅰ、Ⅱ、Ⅲ类,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是第Ⅰ类;第Ⅰ类原油来自A1类烃源岩(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 油页岩),第Ⅱ类原油来自A2类烃源岩(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 暗色泥岩),第Ⅲ类原油来自A3类烃源岩(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 暗色泥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