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四水合乙酸镍(NiC4H6O4·4H2O)、氨水(NH3·H2O)和乙二醇甲醚(C3H8O)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涂膜法制备NiO纳米薄膜,考察了提拉速度与涂膜层数对NiO纳米薄膜形貌结构与NO2气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拉速度为400μm/s,涂膜层数为2层的条件下可获得表面形貌均一、疏松多孔的NiO纳米薄膜,其主要由直径为20~30nm面心立方结构的NiO晶体颗粒构成.气敏检测结果表明,NiO纳米薄膜呈现p型半导体特性,在工作温度150℃条件下对NO2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与可逆性,并对其气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C4H6O4Ni·4H2O和Ni(NO3)2·6H2O为原料,分别在空气气氛下低温热解制备了金属Ni和NiO纳米颗粒复合结构(Ni@NiO)和NiO.利用XRD,SEM,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表征了两种样品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材料都含有晶体NiO.Ni@NiO是由粒径20~110 nm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而NiO是由不规则微米颗粒构成.Ni@NiO储锂性能更好,当电压为0~3 V、电流为0.1 A/g时,Ni@NiO的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827.7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77.1%.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结构的氨基酸、醛、叔丁基异腈为单体,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通过Ugi反应制备出一系列聚酰胺.利用FTIR、1H NMR、13C NMR和GPC等技术系统地表征了聚酰胺的结构,考查了单体投料比、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不同结构氨基酸和醛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gi反应中,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聚酰胺的收率逐渐增加,而摩尔质量变化不明显.当氨基酸、醛和叔丁基异腈的投料比(物质的量比)为1∶1.1∶1.1时,聚酰胺的收率较高,摩尔质量最大;同时,5-氨基戊酸和6-氨基己酸分别与异丁醛、叔丁基异腈组成聚合体系时,聚酰胺的摩尔质量分别达到2.02×104 和1.96×104 g/mol,且收率均超过93.0%.总之,Ugi聚合反应为不同结构与性能聚酰胺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 Ni(NO3)2·6H2O为主要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镍,并通过热重-差重(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此方法可以得到粒径在1~2 μm之间的超细氧化镍粉末.NiO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670.5 mAh/g,8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仅为0.031%,表明本法制备的NiO是一种优秀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分别以玻璃和ITO为衬底,制备出具有较高光透过性能的NiO薄膜.进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薄膜测厚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别表征了NiO薄膜的晶粒结构、表面形貌、薄膜厚度及光透过性能,并计算了薄膜的光学带隙值.结果表明:不同的衬底对NiO薄膜的结构和光透过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NiO薄膜晶粒尺寸大小均一且沿NiO(200)择优生长,而在ITO衬底上制备的NiO薄膜晶粒尺寸较小且薄膜厚度较薄.两者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均达到80%左右,但在ITO衬底上制备的NiO薄膜在500nm左右有明显的吸收现象.并且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NiO薄膜光学带隙值达到3.95eV.  相似文献   

6.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3准粒子-核心振动耦合模型对11Be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准粒子-核心四极振动耦合模型研究了11Be核的能级结构, 再现了其他模型在4 MeV处缺失的能级, 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计算结果表明, 11Be的低激发谱一些能级是1+3准粒子运动与核心8Be的表面集体振动相耦合的结果. 11Be的中子晕结构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至今,基于卤族元素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简单的制备工艺和优良的光电转化效率,成为有望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通常采用价格昂贵的有机空穴/电子传输层材料,所以虽然可获得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但生产成本较高.本文选用价格低廉性质稳定的NiO为空穴传输层材料,利用旋涂热解法在导电ITO玻璃上制备平整致密的NiO薄膜,然后采用两步溶液法,在其上制备平均粒径约为150 nm的CH_3NH_3PbI_3吸光层,最后组装成ITO/NiO/CH_3NH_3PbI_3/PCBM/Ag平面倒置异质结型电池单元.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制备NiO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以及制备的电池单元的光伏性能.本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500°C退火处理的NiO薄膜最平整致密,以其为空穴传输层的未封装电池单元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模拟太阳光辐照测试,可获得7.63%的光电转化效率和1 V的开路电压,优于类似条件下制备的以NiO为空穴传输层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9.
依据有机物系统命名法原则和成键原子结构特征, 定义原子的染色序数(fi), 它对烷烃及其衍生物分子中非氢原子实现惟一性表征.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基础上由fi建构新的连 接性指数(mQ)及其逆指数(mQ). 85种链烷烃的沸点( Tb)与其中的Q, 1Q及碳原子的最大支化度(δmax)的回归方程为: ln(714-Tb)=-0.1472 Q-0.00411Q+0.0089δmax+6.5164, R=0.998 9; 72种脂肪族醛酮的Tb1Q, 1 Q及δmax的三元方程为: ln(693-Tb)=-0.22671 Q-0.00671Q+0.0301δmax+6 .1425, R=0.999 0. 这157种有机物的TbQ, 1Q及δmax 的QSPR模型为: ln(690-Tb)=-0.0320Q+0.0005 1Q+0.0195δmax+6.1590, R=0.997 6. 结 果 表明, 所建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计算方法简单, 结 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首先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聚合硫堇,得到聚硫堇修饰玻碳电极(PTh/GCE),然后在PTh/GCE上依次电沉积普鲁士蓝-金纳米复合物(PB-Au)和金纳米粒子(GNPs),最后利用滴涂法固定双链DNA,制备一种基于双链DNA的苯酚传感器(dsDNA/GNPs/PB-Au/PTh/GCE).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甲基蓝(MB)和[Fe(CN)_6](3-/4-)的协同指示剂作用,测试了苯酚传感器的响应性能,考查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抗干扰能力,最后对某制药厂的含酚废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1×10(3-/4-)的协同指示剂作用,测试了苯酚传感器的响应性能,考查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抗干扰能力,最后对某制药厂的含酚废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1×10(-3)(-3)1×101×10(-8)mol/L范围内,MB峰电流与苯酚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8,检出限为2.36×10(-8)mol/L范围内,MB峰电流与苯酚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8,检出限为2.36×10(-13)mol/L,该传感器一致性好,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生物模板法制备纳米氧化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不同材料配比对产物形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配比[n(Ni2+)/n(柠檬酸)]为1:1,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得到了呈球形,分散性好,纯度高的立方晶系的纳米氧化镍。  相似文献   

12.
La_(1-x)Cu_xNiO_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法研制La1-xCuxNiO3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考察该系列催化剂对NO和CO的催化转化性能,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制得的La1-xCuxNi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都具有钙钛矿型结构,其中La0.8Cu0.2NiO3复合氧化物的颗粒较小,粒径较为均一,从而催化性能更好,对于NO的还原和CO的氧化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使NO和CO的转化率分别高达96.3%和90.5%.  相似文献   

13.
以碳球为模板,高锰酸钾为锰源,成功地制备了粒径较为均一的二氧化锰球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合成产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对空心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锰空心球粒径均一,壁厚可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纳米级钴酸盐MCo2O4(M=Mn,Zn,Cu).产物的晶型、形貌分别通过x一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3种钴酸盐均属立方晶系,具有尖晶石结构;TEM结果表明,3种钴酸盐均为纳米级颗粒,粒径分别为11~17、16—23和22~26nm.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恒电流测试,其初始放电容量分别高达1448、1534和1509mA·h·g-1.利用循环伏安法对其反应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充放电结果说明水热法合成出的纳米级钴酸盐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了纳米金属镓粒子的制备技术与稳定分散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超声将碎法制备出均匀分散的纳米镓粒子,并借助于TEM、FT-IR、XPS分析手段对纳米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TEM表明超芦20min即可制得粒径约为40~50nm的纳米镓粒子;FT-IR、XPS表明在超声辐射下,PVP中的N原子和O原子实现了与纳米钧粒子表面原子的配位作用,使纳米稼粒子得到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流法制备了SnO2纳米小球,再以-环糊精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SnO2纳米小球/C复合材料.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复合材料为直径约为30~40 nm的纳米小球,在SnO2的外表面可以看到一层均匀的碳层的包裹. 通过碳的包裹,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增加. 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749 mAh/g,而在大电流充放电后(100 ~ 800 mA/g),再次回到100 mA/g的电流密度时,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20 mAh/g.  相似文献   

17.
以AgN03,KBr为原料,运用混合溶剂热法合成了Ag/AgBr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衍射能谱(ED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甲基蓝(Mb),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该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射下(λ〉420nm)的光催化性能。并且进行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尿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不同用量、乙二醇与乙醇的不同体积比对Ag/AgBr样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热法合成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要高于水热法合成的样品,尿素与SDBS的添加量分别为10mmol和0.2g,乙二醇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时,复合物Ag/AgBr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简单和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包覆聚苯乙烯(PS/SiO2)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球.首先在氨水的醇溶液中,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过乳液聚合为聚苯乙烯核心,再在核心表面使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缩聚,从而在PS微球表面包裹一层SiO2外壳.研究了氨水的用量对PS/SiO2纳米复合微球尺寸和形态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超微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焙烧制得CePO4:Dy3+微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TG-DTA)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表面形貌、纯度、晶型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SEM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100℃焙烧,纤维直径减小到150 nm左右。XRD测试结果显示焙烧温度越高,样品的结晶性越好,其晶相为单斜晶相,与国际标准数据库No.83-0650基本吻合。FTIR测试结果与XRD测试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尤其是发射光谱展示了Dy3+的4F9/2-6H15/2,4 F9/2-6 H13/2标准跃迁并表明发射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摩尔分数为0~5.0%)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化聚合法选用不同物质及条件制备小牛血去蛋白组分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通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高效液相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确定乳化聚合法制备的小牛血去蛋白组分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为:盐酸调节的pH值为2,搅拌速度为700r/min,搅拌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小牛血去蛋白组分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药量为85.8%.可见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已成功包合小牛血去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