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随机利率模型引入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比例研究中,建立并求解了相应的HJB方程.解出了在效用函数为指数函数时的保险公司最优投资比例,并把结果与常利率模型下的最优投资比例进行比较,证实了考虑利率的随机性更加适合现实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两相依风险较为一般的保费计算原理下,如何得出最优再保险的策略,使得原保险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在指数效用函数下,给出了最优再保险的充分条件,并且在方差保费计算原理下,给出了最优再保险合同的具体形式,为实际保险业务中再保险比例最优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一维优化方法的比例因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调整步长的最优步长因子法并给出框图。该法较比例因子法理论上完善,迭代控制可靠。  相似文献   

4.
随着再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保险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再保险合同来分散和平衡风险。为了研究经典风险模型下的混合双险种风险模型的最优再保险形式,本文利用均值方差原则建立Lagrange函数,研究了包含比例再保险和超额损失再保险的最优再保险策略,得到最优比例系数和最优自留额满足的方程,并通过数值例子分析了模型中相关参数对最优再保险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延迟索赔风险模型,在方差分保费原则计算原理下,研究最小化破产概率的最优再保险问题.首先,在最优再保险形式为比例再保险的情形下,利用扩散逼近近似保险公司的索赔过程.然后,利用动态规划原理,通过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得到显式的最优策略和值函数.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用带漂移的布朗运动去逼近保险公司的盈余过程,假设有两家再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公司的风险,采用混合比例再保险策略.另一方面,将保险公司把资产盈余全部投资到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同时考虑通货膨胀风险,将风险资产在通货膨胀风险下进行折算.运用动态规划原理,研究了保险公司的终端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得出最优混合比例再保险和投资策略显示解,并分析了最优再保险和最优投资策略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在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中,基于优化准则确定最优保险和再保险策略始终是保险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许多已有研究大多都是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考虑保险公司的最优再保险策略,然而保险公司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是再保险公司的最优选择,甚至不被再保险公司所接受.鉴于此,基于联合概率分布同时考虑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双方的利益,探讨了基于期望值原则的最优比例再保险策略和最优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一般保费原则和更广泛的再保险合同类下的最优再保险策略,这些研究将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及战略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组合和最优分红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带有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与随机索赔过程构成的财富过程.对这一问题导出了相应的HJB方程,对方程解作了一些定性分析后,给出了方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了最优投资比例和最优分红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研究投资者拥有一份随机劳动收入的最优投资问题。假设金融市场由一个风险资产(股票)和无风险资产(银行存款)构成,并考虑投资者拥有一份随机劳动收入,在指数效用函数下使其终端财富最大化;利用随机控制方法得到该问题的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中的主要参数以及劳动收入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资者的劳动收入波动率增大,投资到风险资产的比例减小;在风险厌恶系数增大时,投资到风险资产的比例也减小;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对Heston模型中的参数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外生负债影响下保险公司的最优再保险-投资策略,其中假设保险公司的目标是最大化终端财富的期望指数效用;盈余过程服从扩散模型;风险资产和负债均由几何布朗运动刻画。运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了保险公司在(i)进行投资且允许购买比例再保险或获取新业务,(ii)进行投资但只允许购买比例再保险,不能获取新业务,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再保险-投资策略以及最优值函数的解析式。最后,采用数值算例阐述了外生负债与市场参数对最优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归纳和总结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趋势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基金投资运营中潜在的投资资金积累额不充足、投资工具选择单一、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监管不合理这四个制约性因素。提出应加强养老保险及其投资的法制化建议,放宽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的政策限制,稳步推进投资对象和投资工具多元化,科学分配养老保险基金在各金融资产间的投资比例,切实做实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并扩大个人账户资产的投资范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视角下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及模式演进问题,在分析相关制度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市场二元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演化博弈模型.结合系统仿真技术,分析了政府决策水平、市场投资意愿、市场投资额度、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的变化,对政府、市场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双方的混合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制度和决策水平与市场投资意愿之间存在反馈作用,且它们与市场投资能力、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收益和风险等因素一起影响投融资模式的演进,演进路径的决定性因素是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循环”投资的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循环投资的整体收益评价与优化问题,采用经典的投资评价方法对一次投资即单次循环投资的收益进行评价,根据循环投资中前次循环对后续循环资金的制约规律,得到了循环投资的总收益模型,并给出投资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循环投资而言,即使每次循环投资的期望收益为正,但如果多次投资,却不能保证总投资盈利,但可以利用模型中的优化公式,使得收益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该结论对于进行金融投资或投机、企业资金管理等具有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收益与激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企业最佳的技术创新投入量如何确定的问题 ,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论文将委托一代理模型和贝特朗模型结合 ,解决了最优激励合同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量的计算方法的问题 ,并区分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投入和基准投入的概念。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投入指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无激励合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量 ;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准投入指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满足最优激励合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准投入量的计算方法 ,为企业制定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制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企业环境下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根据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要素,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人力资本需求。据此,提出了一般决策方法和依据模型决策的方法,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与运营提出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物期权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简要介绍实物期权博弈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实物期权博弈理论研究双寡头竞争者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多阶段投资时机和投资策略的选择问题,项目价值的变化使得竞争者分别可能形成共同投资、领先追随和共同延期三种不同的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存货投资的概念及其研究价值,从存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存货投资与经济增长变动周期的协调性、存货投资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和存货投资的增量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等方面就我国存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管理者自大假说,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和分析CEO过度自信和CEO权力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强化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在不同CEO权力强度条件下,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CEO是否过度自信条件下,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过度投资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根据中国企业过度投资形成原因不同,首次将企业层面的过度投资划分成了竞争型过度投资、代理型过度投资、认知偏差型过度投资、关联型过度投资和干预型过度投资等五类,以便更好的考察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对政府干预与企业过度投资的直接研究并不多见,建议构建一个涵盖政府干预动机、被干预企业,资源分配和政府干预时机在内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中国企业过度投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投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并提出了联合投资的思路,然后构建了基于联合投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确定了流域生态补偿中联合投资主体的出资额,并对联合投资主体的基本投资行为和最优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投资前决策和投资后决策两个角度得到了基于联合投资主体投资经验水平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