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分别得到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上述3幅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然后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区划,得到4个自然灾害区;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数据,得到每个自然灾害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分别对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讲行详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业灾情形成机制为突破口,以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数据库为依托,逐一分析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诸子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系统的特征值,并研究了各相关要素对区域农业灾情的贡献率。以此为根据,构造了描述自然灾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定量指标。从而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灾情形成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区域农业相对灾情与绝对灾情意义不同,必须将两指标同时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单一的自然灾害要素难以解释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子系统的综合指标可以更好地刻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作者建立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在对黄土高原地区1949 ̄1990年自然灾害总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1949 ̄1965年与1978 ̄1990年2个时段的自然灾害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本区自然灾害不仅在空间上明显区域差异,而且在时间上有突出的动态变化,并显示出总体灾情加重的趋势;灾害组合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反映了孕灾环境与承灾体对自然致灾因子及灾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49 ̄1990年沿海各省市区级报刊自然灾害记录及有关海洋自然灾害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重点讨论了海洋自然致灾因子及沿海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承灾体)在本区灾情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雨平 《科技信息》2014,(15):163+184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本身相当复杂,如何有效的发挥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作用,对于提高灾后的恢复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后损失,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雅安地震为切入口,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普遍性特征,对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唐朝政府为应对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中央政府灾前储粮备灾,灾后遣使救灾、开仓赈济;地方官吏积极救灾、募捐财物、兴修水利。这些措施对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防治和赈济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险是提高灾后恢复力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但数据分析表明保险在灾后恢复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例如,目前我国自然灾害保险赔偿仅占自然灾害总损失3%左右,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研究严重滞后,为此,本文从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特征和可保性风险特征着手,论述了两者存在的表象矛盾与相对统一之处,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的概念,试图为发展自然灾害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本研究针对性地分析了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救援盾构机是专门用于地震、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机械。结合灾后特殊的地质和救援环境,提出了灾后救援盾构机刀头部分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机构关键部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大风暴潮灾是江浙沿海地区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历史记载资料,探讨了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灾的频率、灾情,及其成因,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有关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7年江西省历次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近10 a启动救助应急响应58次,平均每年要应对近6次重大自然灾害;2)洪涝灾害是江西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近10a针对洪涝灾害启动响应42次、占总数的72%。启动响应依据指标最多的是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其次是因灾死亡人口;3)启动应急响应时间基本在5-8月份,6月份又是最多的月份,表明重特大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份;4)启动救助应急响应总次数呈现出北部多、南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对日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造成很大影响。以2013年"4·20芦山地震"为例,介绍了灾前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灾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受损情况和灾后体系重建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指出灾后重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与灾区群众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中国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中国行政区划(县级单元)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时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在宏观上的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病毒、硬件、软件、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图书馆个人数据可能产生的破坏,提出了容灾的主要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欧阳首承提出的“搅动能守恒定律”揭示的能量不能脱离物质,而必须给能量留有空间的理论,论述了能量空间与自然灾害和灾变动力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给出了能量空间在灾后重建工程、防洪减灾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的应用和对策。并强调自然灾害、人为建筑工程“必须给能量留有空间”,才能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提出了“给能量留有空间”是针对当代科学遗漏了能量空间问题提出的新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并重点阐述了12个基本灾害类型的特征、致灾机理、区域分布、灾情和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志松 《甘肃科技》2013,29(7):37-38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城市违法建设的增多,在灾后救援、灾后评估和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中对于掌握建筑物变化的情况越来越重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变化检测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基于图像增强和二次特征的方法以及阴影分析法进行了建筑物的变化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建立了自然灾害趋势判断效果评价指标,检验对称性及可公度方法用于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的效果。结果表明,地震、旱涝灾害及雪灾趋势判断准确率分别是61.5%、65%、60%,其中,涝(洪)灾准确率达87.5%。该研究为检验趋势判断模型提供了依据,可规范和提高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高乐 《科技信息》2013,(3):159-159
近年来,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心理创伤逐渐为我国精神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重视,其中以有关地震、洪灾等灾后PTSD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居多。本文就儿童群体灾后PTSD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以“区域灾害系统论”和“地球圈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比利时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灾害数据库(NatCat)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在重点对本世纪以来的全球变化进程与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通过动态互馈机制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