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青岛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以青岛市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岛市生态系统叠加影响,形成了青岛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岛分为“三区一线”,24个生态功能亚区,为制定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利用GIS和RS技术,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环泉州湾地区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在作五级划分的各等级中,第Ⅲ等级以上面积占86.81%,其中第Ⅱ等级的比例最高,主导着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水平,但仍有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同时表明,基于GIS和RS技术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拓性:利用该技术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具有获取数据方便、快速的特点;栅格叠加功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空间表达功能使评价结果显示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NPP-VIIRS的年合成夜光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获取到500 m空间分辨率的贵州省夜光分布图,构建夜光强度(I_j)与夜光面积(S_j)两个夜光指数后统计分析得到贵州省88个地区的夜光状况信息。同时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五个方面通过EI指数对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分析探讨EI与I_j、S_j在县级尺度上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贵州夜光分布主要集中在黔中、黔西地区,东西差异明显。生态环境状况结果则相反,黔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最优,黔中、黔西地区则相对较差;分析证明了EI与S_j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且线性回归模型精度较高,结果验证显示70%的县域EI估算误差均不超过5%。表明了夜光面积指数可用于县级生态环境状况的快速评估,丰富了夜光遥感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呼包鄂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治理4个方面40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分析法对呼包鄂地区1990-201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原因.结果表明,1990-2010年,呼包鄂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0年,三市生态环境质量均已达到等级良.其中,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包头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GIS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划分了639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6项土壤退化敏感性指标,将土壤退化的敏感程度分为非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四级,采用层次分析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评价,并通过GIS技术实现评价结果的分区和可视化。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精度,吉林西部土壤退化以轻度敏感为主,中度敏感和极敏感次之,非敏感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份额最小。  相似文献   

6.
用可持续发展度来预测评价通化地区的钢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和通化地区生态环境及经济结构等因素,选择5类4层24项指标,构成通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度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方法,建立层次加权组合法的多指标综合测算模型,预测评价通化地区钢铁工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对2010年和2020年通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度给出了定量评价,验证各项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密 《贵州科学》2005,23(2):55-59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2002—2011年间指标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两系统各指标间属于较高关联或高度关联,表明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0.
《贵州科学》2021,39(2)
以位于贵州省境内的典型喀斯特地区乌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ArcGIS平台为技术支撑,采用单因子与多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乌江流域的具体实际情况及其特有的地形地貌,选取了"4+1"模式,即生态类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系、植被盖度,地质类因子喀斯特地貌分布等5个评价因子,制定乌江地区的单因子敏感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整体敏感性程度较高,中度敏感、重度敏感与极度敏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4%、35.66%、15.21%,尤其是流域的中部极为明显。2)流域内东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为平缓,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故生态环境表现出不敏感或轻度敏感,如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以及铜仁市沿河县等地,流域内不敏感约占9.2%、轻度敏感约占15.93%。3)乌江流域内植被覆盖与水环境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其他各单因子及综合因子间均呈负相关性,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敏感性综合评价起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贵州农业资源环境特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贵州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贵州农业经济现状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揭示出贵州农业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源环境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从而影响着贵州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效率。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应将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三者有机地统一。并提出了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
喀什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7~2008期间12a的生态环境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喀什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生态因子的权重,得出了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并计算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终对喀什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喀什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02年前后的变化状况有区别,2002年以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比较低,而且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以下降趋势为主;2002年以后指数既有上升也有下降趋势,但指数比2002年以前的高,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总的趋势并不理想.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喀什市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整体上比较差,生态环境形势不乐观,因此喀什市必须要采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刘瑞 《贵州科学》2011,29(5):10-15
贵州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省份,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的省份之一。本文结合岩溶山区的地域特点,从组织上、法律法规、政策、投入、科技等方面对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设计,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实施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陇中黄土高原潜在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Arc/Info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潜在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首先选取对潜在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数字生态环境模型,然后对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一级指标指数,最后对一级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潜在生态环境评价指数.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干旱指标,分析年度和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贵州省年季和季节干旱总体上呈现阶段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干旱增加趋势,1980s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是干旱频发期。干旱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年尺度干旱较为常见;季节尺度上,除了夏旱高频区呈零星状分布外,其他如春旱主要发生于中部及东部地区,秋旱高发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冬旱常发生于贵州省北部地区。研究表明SP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干旱变化特征,能为该地区制定防旱抗旱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Landsat TM影像、土壤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基于RS和GIS技术,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为主体,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则较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与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本研究中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结果也相吻合,说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